首页期刊导航|都市快轨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都市快轨交通
都市快轨交通

施仲衡

双月刊

1672-6073

dskgjt@vip.sina.com

010-51683785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7公寓733室

都市快轨交通/Journal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都市快轨交通》宣传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地铁与轻轨国内外建设、运营过程的经验,实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重要技术信息,促进同行间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对行业主管人员、业界广大科技人员、各大城市交通院校师生以及对地铁与轻轨关心的其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梁-复合弹簧模型的装配式车站地震反应研究

    李霞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装配式车站结构现有研究成果,建立适用于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的梁-复合弹簧简化动力分析模型,通过与三维实体模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并应用该模型开展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与同型现浇结构的横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地震作用下,装配式车站结构和同型现浇结构的变形差异不大;其截面内力波动趋势与现浇结构一致,且均在同一时刻达到峰值;其典型截面的弯矩及弯矩波动幅度均小于现浇结构,其注浆式榫槽接头减小了结构截面弯矩及弯矩波动的幅度,减弱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响应.该研究可为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计算提供技术支持,为预制装配技术应用于地下结构建设提供参考.

    装配式地铁车站抗震性能接头地震反应计算模型

    肥槽回填对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力学影响

    彭智勇杨秀仁王臣黄美群...
    100-10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槽回填是明挖装配式地下车站的主要施工阶段,对装配式地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重要影响.针对肥槽回填阶段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增量法结构计算模型,对不同肥槽的回填材料、回填方案以及中板结构施作的先后次序等工况下的装配式地下车站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工况对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内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常规土体材料进行肥槽回填,其回填荷载会导致该阶段装配式结构部分的接头内力超过接头承载能力,回填荷载作用下结构有失稳趋势(拱脚支撑受拉);②采用结硬性材料进行肥槽回填,不同分层方式的回填方案对装配式结构的接头内力和稳定性影响差异较大,其中结硬性回填材料一次性回填对结构的影响比常规土体回填更大,分多层回填时能有效降低回填荷载的影响,采用4次分层回填方案,结构受力与变形均有大幅改善,能确保结构稳定性,使接头承载性能满足要求;③在肥槽回填之前施工中板结构,能大幅改善肥槽回填荷载对结构接头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各种回填方案均能满足结构受力和稳定性的要求,因此中板施工前置工况可降低对肥槽回填材料和方案的要求,不排除今后采用较低强度结硬性材料回填的可能性.

    地铁肥槽回填明挖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结硬性回填增量法计算

    拼装虚托对装配式顶拱结构的力学影响

    彭智勇杨秀仁王臣杨明...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装配式双构件顶拱结构的实际拼装过程中,因托拱千斤顶行程不同步,易导致千斤顶虚托现象发生.基于三维数值计算,分析不同虚托条件下装配式双构件顶拱结构的力学性能,并依据最大主应力失效准则,完成不同虚托状态下装配式顶拱结构的力学性能评价.研究分析发现:上部承托平台虚托时,结构内部最大主应力向压应力趋势发展;下部承托平台虚托时,结构内部的最大主应力向拉应力趋势发展;仅上部承托平台虚托时,装配式双构件顶拱结构主体均满足最大主应力抗拉设计限值;出现任一下部承托平台虚托时,装配式双构件顶拱结构局部区域不满足最大主应力抗拉设计限值.

    轨道交通装配式地铁车站双构件顶拱结构顶拱拼装千斤顶虚托

    附属结构施工对装配式车站结构的影响分析

    李艳春麦沁欣刘思洋李孟廷...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安全与稳定,需要了解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结构的力学规律.以深圳地铁装配式车站13号线市中医院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附属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表明:①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导致主体结构整体有向附属开挖一侧变形的趋势,结构内力出现重分布,附属结构施工开挖过程中主体拱顶弯矩最大增幅在开挖1阶段;②在附属结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主体拱顶对拉连接、加强支护刚度等措施对装配式车站主体的内力及变形进行控制,其中主体顶板上方设置临时支撑措施的效果显著.结合设计措施的计算及实施情况对控制措施的设计应用进行研究,为装配式地铁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装配式地铁车站数值计算内力重分布刚度肥槽支撑

    内支撑体系下装配式车站基坑支护受力研究

    徐海惠吴成刚张远荣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圳地铁装配式车站中医院站为工程背景,结合车站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装配式车站的施工工序,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层-结构模型,重点分析装配式车站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变形规律、支撑轴力变化规律及倒换接续支撑的受力特点.首先,分析装配式车站基坑变形,主要分为开挖阶段和车站拼装阶段,地连墙总变形为10.31mm,其开挖阶段占比较大,占总变形的88.6%,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趋势与现浇车站一致;其次,在支撑倒换及结构拼装过程中,地连墙变形占总变形的11.4%,变化范围为0.05~0.99 mm,其变形的量值及变形的范围同现浇车站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再次,分析拆撑、换撑的工序及受力特点,拆撑及换撑是装配式车站施工的重要施工步序,在靠近拆撑环的中板临时支撑轴力较大,占整个换撑轴力的80%,因此在布置接续撑时,靠近换撑的1环接续撑数量可适当增加,远离换撑1环接续撑可减少支撑数量;最后,对比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结果,两者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验证数值分析的有效性.

    装配式地铁车站有限元分析支撑倒换基坑变形现场监测

    装配式地铁车站预制中板梁柱设计方案研究

    李孟廷白雪梅吴成刚郑书悦...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圳地铁内支撑体系下的装配式车站为工程背景,研究车站预制中板梁柱设计的关键技术:中板设计需同时满足基坑支撑的受力转换及车站流水拼装的工艺要求;中板设计需满足吊装、拼装、基坑受力转换、正常使用等工况的受力要求;中板设计需满足楼梯及扶梯开洞的受力需求.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车站采用预制+叠合型式中板结构的流水拼装步序,对拼装步序中围护、中板结构受力及变形进行分析;通过采用预制+叠合结构型式的中板结构以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针对中板开设大孔洞的设计难点,通过孔内设置型钢支撑来满足拼装及基坑受力转换的需求,车站拼装完成后在孔边现浇纵横梁、叠合层等形成孔边加强结构,然后切除孔内型钢支撑形成永久开孔;并通过设置抗剪连接、叠合层、纵横梁体系等措施满足开孔受力需要.预制中板的设计措施研究,实现了地铁车站的全断面装配,进一步提高了地铁车站的装配率及流水拼装的工效.

    装配式地铁车站预制中板叠合结构围护结构拼装步序中板开孔抗剪连接

    装配式地铁车站建造成本分析

    雷英李鸿岩陈冲袁超...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深圳地铁某车站工程,建立装配式车站建造成本的测算分析模型,分析矩形断面全现浇方案、矩形断面部分预制方案、矩形断面全预制方案和拱形断面全预制方案的车站建造成本,对比不同车站建造方案的成本差异,提出装配式车站的成本控制措施.与矩形断面全现浇方案相比,不同装配式车站方案测算造价增幅在11%~18%,车站整体造价增幅不大,且尚有优化空间.研究成果可促进装配式地铁车站的建造成本控制,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装配式地铁车站预制构件建造成本成本控制

    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实施路径探究

    路林海韩帅孙捷城刘家海...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绿色低碳"理念,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调研,在政策标准体系、实施路线、建造技术3个方面,系统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的有益成果;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现状的调研,分析围绕碳排放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向,并从能源转型、建材生产和节能增效3个视角详细剖析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要求.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研究,从政策制度建构、城轨绿色建造实施路线、城轨低碳技术3个方面构思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实施路径,为双碳目标下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绿色低碳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建造碳中和碳达峰

    5G和WiFi6技术在地铁BAS中的研究与应用

    薛春阳陈炳秋尤丽静冀卫杰...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的传统组网方案主要是冗余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方案,这两种方案均需要铺设大量通信电缆,且数据传输速度和距离会受到一定限制.随着5G和WiFi6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通过与传统组网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基于5G和WiFi6的BAS冗余无线通信方案.相比传统BAS组网方案,该方案大大增强了 BAS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维护性和数据实时性,同时优化了施工图纸设计,避免了大量通信电缆的铺设施工,降低了相关材料和人力成本.此方案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新信息,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中国式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

    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5G技术WiFi6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网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智能运维系统研究

    赵晗尹恩华李伯男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铁建设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无人驾驶模式运营的推广,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全面生产维修等模式已不再符合智慧地铁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发展趋势.因此,针对郑州地铁的现场运营情况以及日常运维过程中遇到的故障难以及时察觉、故障造成车辆延误等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下多参量融合预测评价的智能运维系统.以郑州地铁实际运营情况为例,研发了智能运维系统工程样机,并进行了设备健康状态的可视化评价.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实时监控故障预测备品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