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淡水渔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淡水渔业
淡水渔业

陈大庆

双月刊

1000-6907

dsyy@chinajournal.net.cn

0716-81780185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1路8号

淡水渔业/Journal Freshwater Fisher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水产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载淡水渔业方面的科研报告及论文,介绍实用生产技术,报道渔业动态信息。读者对象为渔业生产、科研与管理人员、水产院校师生。是水产类创办最早、连续发行时间最长的刊物,以报道科学实验和生产试验为主要特色,在技术类期刊中保有传统的优势。历年的核心期刊和影响因子统计排名均在S9(水产、渔业类)前5名,因而《淡水渔业》成为反映作者工作成绩、认定作者科研成果及作为作者申报技术职称的最佳媒体;读者也乐于从《淡水渔业》中获得新的知识,了解同行工作进展。这种优势是广大作者踊跃投稿,社会反响热烈的基础,也是各级图书馆和科技人员主动订阅的基础。在国际上,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情报系统(ASFIS)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将《淡水渔业》作为核心期刊收录,90年代初《淡水渔业》与国外的杂志交换达30余种。可以说,《淡水渔业》是国外水产工作者最初了解中国淡水渔业科研和生产的最佳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罗进勇胡乐王东翟东东...
    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富营养化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讨湖泊底栖动物对富营养化的响应,于 2021 年6、9、12 月和 2022 年 3 月对汉阳地区不同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后官湖为轻度富营养化、三角湖和南太子湖为中度富营养化、墨水湖和龙阳湖为重度富营养化.在 5 个湖泊共采集底栖动物 20 种,隶属于 3 门 5 纲 7 目 10 科 18 属,皆属于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物种,其中后官湖有18 种,三角湖有13 种,南太子湖有13 种,墨水湖有7 种,龙阳湖有7 种.5 个湖泊共有优势种为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后官湖独有优势种为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3 月和 6 月各湖泊间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9 月和 12 月差异较小.5 个湖泊底栖动物平均密度范围为 594~1 041 ind./m2,湖泊间差异不显著,平均生物量为 1.8~298.9 g/m2,后官湖平均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4 个湖泊.5 个湖泊底栖动物 Shannon-Wiener 指数、Margalef 指数和 Pielou 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 0.44~0.98、0.45~1.03、0.36~0.66.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与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显著负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透明度(SD)、沉积物全磷(TP-S)是影响汉阳地区5个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富营养化

    溞属种类和生长阶段对两种藻类滤食率的影响

    王业平邓道贵赵雅洁曹惠娟...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深溞属枝角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对蓝藻和绿藻摄食偏好的理解,本实验比较研究了蚤状溞(Daphnia pulex)、盔形溞(D.galeata)和中华拟同形溞(D.sinensis)在不同生长阶段(即出生6 h的幼体、第一成龄成体和第五成龄成体)对10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100%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50%铜绿微囊藻+50%斜生四链藻的滤食率.结果显示,三种溞属枝角类的幼体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四链藻的滤食率差异均较小.在铜绿微囊藻组和混合食物组下,不同生长阶段的蚤状溞对铜绿微囊藻的滤食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在混合食物组中,中华拟同形溞第一成龄成体和第五成龄成体,对斜生四链藻的滤食均表现出强烈的偏好性;而盔形溞第五成龄成体对两种藻类都有较高的摄食率.此外,在混合食物组中,蚤状溞第一成龄成体对铜绿微囊藻的滤食率显著高于盔形溞第一成龄成体,而盔形溞第五成龄成体的滤食率显著高于中华拟同形溞第五成龄成体.结果表明,除种间差异外,溞属枝角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蓝、绿藻的摄食也存在差异性.

    溞属种类生长阶段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obliquus)滤食率

    汉阳地区3个小型富营养化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胡乐罗进勇王东熊飞...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富营养化背景下城市湖泊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于 2021-2022 年对汉阳地区三角湖、南太子湖和墨水湖等 3 个小型湖泊的鱼类进行了季节性调查,分析了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群、多样性及其受干扰情况.在 3 个湖泊共采集鱼类 24 种,隶属于 5 目 6 科 20 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 75.0%.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分析表明,三角湖与南太子湖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与墨水湖差异较大,3 个湖泊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似鱎(Toxabramis swinhonis)为3个湖泊的第一优势种.各湖泊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变化范围分别为1.3~1.4、1.6~1.9 和 0.5~0.6,夏季或秋季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各湖泊以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产沉粘性卵鱼类为主.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三角湖和南太子湖的鱼类群落受干扰较大,墨水湖的受干扰程度相对较轻.从湖泊水质保护的角度,建议对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控,提高湖中滤食性及肉食性鱼类的数量,增强对藻类的下行控制作用.

    城市湖泊鱼类群落多样性富营养化

    禁捕初期长江上游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年际变化

    禄盛超叶海明林艳红吴金明...
    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上游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年际变化,本研究基于 2018-2022 年共 5 年的鱼类科研捕捞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5 年间共监测到鱼类 90 种,隶属于 4 目 14 科 57 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18 种,占总种类数的 20%.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 42.16%的相似水平上,宜宾段鱼类群落可聚分为 2 组,分别为 2018-2019 年和 2020-2022 年.5 年间鱼类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优势种以瓦氏黄颡鱼和吻(鮈)(Rhinogobio typus)等中小型鱼类为主,优势种种类及规格发生明显变化,禁捕后宜宾段瓦氏黄颡鱼优势体长与优势体重年际变化均呈增长趋势,显示小型化趋势得到一定的缓解.多样性指数显示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在2022 年达到顶峰,整体波动较大,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较为稳定,无明显波动.ABC曲线结果显示,禁捕后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总体呈稳定态势.长江十年禁渔制度的全面实施有效缓解了长江上游鱼类小型化趋势,禁捕初期宜宾段鱼类群落结构总体稳定.

    禁捕初期长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年际变化

    黄颡鱼杆套病毒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王亿文潘晓艺蔺凌云刘思玉...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颡鱼杆套病毒(Yellow catfish nidovirus,YCNdV)是近年来在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中新发现的病毒性病原,为找到灵敏检测该病毒的方法,本研究根据YCNdV的衣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TaqMan qPCR方法,并与套氏PCR进行了临床样品的检出率比较.结果显示: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引物和探针终浓度分别为 0.4 μmol/L和 0.1 μmol/L,获得的最佳退火延伸温度为58℃,该条件下,最低检测限为 4 copies的pMD19-YCNdV.cap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好且线性范围广(3.37×1010~3.37×100 copies/μL),相关系数(R2)为0.998 4,扩增效率为 91.3%;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与黄颡鱼小RNA病毒(Yellow catfish picornavirus,YCPrV)、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 Ⅱ,GCRV-Ⅱ)、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Largemouth bass virus,LMB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和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均无交叉扩增信号;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 0.6%;对保存的 32 份疑似黄颡鱼杆套病毒感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aqMan qPCR检出率较套氏PCR高 9.37 个百分点;TaqMan qPCR检测发病黄颡鱼各组织发现,在脾、鳃和肾中YCNd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q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和超高的灵敏度,可用于YCNdV的定量检测,为YCNdV引起疾病的早防早治提供可靠检测手段.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杆套病毒TaqManqPCR组织分布

    盐度对青虾幼虾生长及其异速生长的影响

    王泽飞王文超周子琦谢楠...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盐度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生长及其异速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将 1 月龄青虾幼虾分别养殖在盐度 0、7 和 14 的水体中,每隔 15 d分别随机抽样 90 尾并测定个体的体长、体质量等形态性状,计算并比较不同盐度中青虾幼虾生长速度.结果显示:在 60 d的养殖过程中,青虾幼虾在盐度 0 中的平均体长、体质量均显著高于盐度 7、14;第 15、60 天时,青虾幼虾在盐度 0 中的体长、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均显著高于盐度7、14;不同盐度梯度下青虾幼虾个体生长速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体长、体质量的差异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加大,其中盐度 0 中个体间异速生长差异程度最大,盐度 14 中个体间异速生长差异程度较小.综上所述,青虾幼虾在不同盐度中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青虾幼虾在盐度 14 中个体间异速生长最小.

    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幼虾盐度生长异速生长

    中华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分析

    夏美文吕孙建李逸群齐天鹏...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氧化氮(NO)参与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活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一氧化氮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探明iNOS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了iNOS基因在中华鳖组织的分布及外源刺激物对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NOS基因在中华鳖的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肌肉、小肠和大肠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小肠、肾脏和脾脏.在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后,肝、脾、肾、肌肉和小肠iNOS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 12 h、24 h iNOS蛋白在小肠、脾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iNOS可能参与了中华鳖的机体免疫反应.

    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脂多糖

    饲料中添加桑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李金鸿李翔陈冰曾志华...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桑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本实验随机选取 480 尾初始体质量为(3.31±0.01)g的大口黑鲈分为 4 组,每组 4 个重复,每个重复30 尾,在 42 d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添加桑枝生物炭 0、10、20 和 40 g/kg的实验饲料,养殖结束后统计各组总重及总尾数,计算成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和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能,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桑枝生物炭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含量随着桑枝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桑枝生物炭组大口黑鲈血清尿素、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降低.大口黑鲈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先升后降趋势,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桑枝生物炭的添加而显著下降.各桑枝生物炭添加组肝脏T-AOC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桑枝生物炭添加组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20 g/kg组肝脏MDA含量最低.20 g/kg组血清及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综合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评价,大口黑鲈饲料中的桑枝生物炭添加水平为 10~20 g/kg时效果较好.

    桑枝生物炭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

    克氏原螯虾湖北7个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崔学海沙航曹继增郜卫华...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湖北主要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群体遗传多样性本底水平,以湖北鄂州(EZ)、公安(GA)、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潜江(QJ)、石首(SS)7个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 10 个克氏原螯虾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洪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93.58%的群体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7 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表明,各群体之间均未出现高度的遗传分化,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洪湖群体和江陵群体之间基因交流最为广泛.基于Nei's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7 个群体分为 3 支,即鄂州(EZ)、公安(GA)、潜江(QJ)群体聚为一支,洪湖(HH)、监利(JLi)、江陵(JL)群体聚为一支,石首(SS)群体单独为一支.经Structure软件分析发现,7 个克氏原螯虾群体最有可能划分为 5 个亚群.本研究的 7 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鄂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具有相对较高的选育潜力.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湖北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多棱角螺腹足和内脏团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分析

    张圣杰周康奇潘贤辉杨雁...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多棱角螺(Angulyagra polyzonata)的营养价值及主要风味物质,对多棱角螺腹足与内脏团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以及风味物质进行测定.一般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腹足与内脏团两者水分无显著差异,内脏团的粗脂肪与粗灰分均显著高于腹足,腹足粗蛋白显著高于内脏团;化学评分(CS)和氨基酸评分(AAS)结果显示,其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腹足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呈味氨基酸(FAA)显著高于内脏团,但内脏团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腹足.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内脏团的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显著高于腹足,内脏团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ndex of atherogenicity,IA)和血栓形成指数(index of throm-bogenicity,IT)分别为 0.79 和 0.40,腹足为IA=0.42,IT=0.44,与猪肉、牛肉、羊肉相比,其对造成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可能较小.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腹足与内脏团分别鉴定出 52 种和 29 种挥发性物质,腹足风味物质种类主要为烃类、酸类和酯类,而内脏团主要为烃类和酯类,腹足的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多于内脏团,其风味可能更为丰富.综上所述,多棱角螺的腹足及内脏团营养价值较好、风味物质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食品开发价值.

    多棱角螺(Angulyagrapolyzonata)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风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