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张文亮

月刊

1000-3673

pst@epri.sgcc.com.cn

010-82812532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电网技术/Journal Power System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电网技术》创刊于1957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编辑部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自然科学学术技术期刊,每月5日出版。《电网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电力、电工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及科研成果,重点报道中国电力和能源建设及发展规划、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国家和电力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大区联网和全国电网互联及其运行技术、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行等。《电网技术》的报道范围几乎囊括了电力系统除发电厂中热工部分和土木工程以外的所有专业。此外,《电网技术》还适时增设热点专栏,如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电网技术》发行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电工、铁道、煤炭、石化等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电网技术》是中文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EI收录核心期刊,1996年开始被国家教委列为发表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有效刊物。收录《电网技术》的国内外检索系统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储能船舶的海岛群电-氢混合能量调度策略

    陈笑云顾延勋胡大朋翁汉琍...
    3317-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岛/海上新能源的开发面临着电能送出难的问题.对于尚未通过海底电缆互联的海岛电网而言,富余新能源的制氢外送和电池外送模式各具优缺点.为结合2种外送模式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船舶的近海海岛群电-氢混合传输模式.首先,提出了基于储能船舶的海岛群能量互联共享模式,以电池包和储氢罐为载体,实现能量的灵活转化和在岛屿之间的灵活转移;其次,构建了电能-氢能转换效率的数学分析模型,并在综合考虑电池损耗和制氢效率的基础上,探讨了富余新能源在制氢与电池存储之间的最优功率分配机制,以厘清在不同新能源出力场景下2种外送模式的优劣;然后,通过搭建氢能储运成本分析模型,研究了压强、体积等压缩储氢关键参数与经济成本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电-氢混合输送日运行调度优化模型;最后,基于珠海市某群岛实际地理数据开展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新能源外送电氢混合传输储能船舶近海海岛

    追踪源荷实时变化的仿射最优电-气能流在线计算方法

    陈飞雄郑翔昊邵振国郭奕鑫...
    3329-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逐步提高,电-气互联系统的运行态势更为复杂多变.为响应源荷的实时变化,该文提出一种仿射最优电-气能流在线计算方法.首先,利用泰勒展开与隐式有限差分法构建天然气动态模型,并采用流速基值自适应校正方法提高模型准确性.其后,利用仿射算术描述系统的源荷不确定性,将最优能流由确定域拓展至仿射域,构建仿射最优电-气能流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离线优化获取最优调度方案关于噪声元的仿射解析表达式,利用噪声元追踪源荷的实时变化,进而在线获取决策方案.所提方法依据即时信息快速决策,可满足实时调度需求.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动态模型的准确性,表明所提在线方法的调度性能接近具有完备预测信息的最优调度.

    电-气互联系统最优能流源荷不确定性在线计算仿射优化

    基于虚拟电池模型的外逼近闵可夫斯基热泵负荷调节可行域聚合方法

    童宇轩胡俊杰杜昊明陈璨...
    3340-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控负荷(temperature control loads,TCLs)灵活性可行域的有效量化和聚合是其响应电价与调控信号的前提.由于TCLs能量在时间上耦合,且设备调节特性和物理参数各异,具有较高异质性,现有聚合方法面临计算复杂度高、适配性差等问题.该文基于极端场景法建立了通用虚拟电池(virtual battery,VB)模型,即通过一套标准电池参数描述资源灵活性,其通用形式使得聚合可行域可以按一定规则线性求和获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电池模型的外逼近闵可夫斯基聚合方法,并从数学上不失一般性地对不同异质性设备聚合的有效性进行了证明与推广.最后,提出了考虑系统灵活性供需平衡的负荷聚合商日前优化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温控负荷可行域聚合方法在提高了外逼近精度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计算效率.相比传统模型,所提聚合模型有着更好的优化性能.

    温控负荷需求侧灵活性虚拟电池模型外逼近闵可夫斯基求和可行域聚合

    考虑电转氨和生物质废能转换的农村化工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方法

    崔杨孙喜斌付小标唐耀华...
    3350-3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地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引入化工类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研究农村化工生产脱碳及园区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双碳"目标和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电转氨和生物质废能转换的农村化工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方法,通过利用富余可再生资源产生绿氨,考虑碳-氨耦合过程,将绿氨与碳捕集设备联合运行促进化工生产,同时利用生物质能替代燃煤发电,三者构建化工园区联合生产单元,进而降低园区碳排放及运行成本.首先,建立电转氨两阶段模型和生物质废能转换模型及其能流关系.其次,构建化工园区联合生产单元,分析其电、热、气以及碳能量耦合特性.再次,引入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余热发电和负荷侧综合需求响应,综合优化化工园区联合生产单元.最后,以化工园区运行总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不同场景对比分析证明所提调度方法对化工园区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农村综合能源系统化工园区电转氨生物质废能转换低碳调度方法

    基于目标鲁棒的电动汽车及基站储能联合参与电力市场的决策模型

    詹泽伟徐湘楚纪陵米增强...
    3361-3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和第五代移动网络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基站规模的不断增长,聚合商作为一种能够将众多EV和5G基站聚合起来的主体,在电力市场进行投标决策时会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为应对市场电价和调频信号的不确定性以及EV和基站储能的时序响应能力可能存在互补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鲁棒的EV和基站储能联合参与电力市场的决策方法.基于EV和基站储能单体模型建立了聚合商的聚合模型;计及市场电价和调频信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聚合商参与电力市场的目标鲁棒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相于传统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的优越性,以及EV和基站储能联合参与电力市场可显著提高聚合商的收益.所提策略可为聚合商的投标决策提供参考,聚合商可利用所提模型合理地平衡决策行为的经济性和鲁棒性.

    电动汽车5G基站聚合商目标鲁棒决策模型

    电力碳排放计量网络溯源方法及计量分析

    王春妍卢达李贺龙陈昊...
    3373-3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流理论在电力间接碳排放量计量中有效应用,电碳表等计量装置己试点部署,形成电力碳排放计量网络(简称电碳计量网络).电碳计量网络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是一种新的计量方式,目前尚未有针对电碳计量网络的溯源研究及分析.该文在基于电能的碳排放流理论实现方法基础上,首先讨论用户碳排放量的计量属性,再通过对电碳计量网络中通信线路不确定度、电碳表不确定度、电碳计量算法不确定度的研究,提出电碳计量网络整体溯源方法,并对溯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普遍贡献、电能有限影响、逐级递减3条结论,可为电碳计量网络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最后,利用实验室中部署的电碳表系统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溯源方法及结论的有效性.

    电碳表溯源电力间接碳排放量数字化计量网络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火电厂碳排放权分配方案

    贺正懿闵永智王果夏楷哲...
    3382-3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分配碳排放权对于火电厂实现低碳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是碳排放权分配的难点.通过分析目前火电厂的效率分配准则和公平分配准则,该文提出了解决效率和公平分配争议的碳排放权分配机制,将火电厂碳排放控制总量分为无争议部分和争议部分.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建立无争议(效率)碳排权分配模型,实现计及火电厂减排潜力和生产能力基础上无争议部分碳排放控制总量的效率分配;利用多公平准则、一致同意选举和迭代机制建立争议(公平)碳排放权分配模型,实现了争议部分碳排放控制总量的公平分配;并给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碳排放权分配算法.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分配方案可以满足公平分配和效率分配的主要原则,符合火电厂的发展需求.

    碳排放权效率与公平塔木德求偿权数据包络分析

    基于MAGAT的风电场功率缺失数据填充方法

    卢冠华余涛吴毓峰潘振宁...
    3391-3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场功率数据质量对风电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为操作、传感器故障、网络故障或通信拥堵等原因,风电场功率数据容易出现大面积缺失问题.因此,结合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MA)和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构建了MAGAT 模型,其中 GAT 层以异质图的方式刻画及提取风电场已知数据与缺失数据的关联关系,MA层挖掘风电场数据特征与缺失功率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风电场功率缺失数据的高精度填充.在以我国江苏某风电场运行监测数据为对象的算例分析中,与其他先进填充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不同缺失类型、不同缺失率等多个场景下均具有更好表现,表明所提方法在风电场缺失数据填充任务上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风电场数据填充多头注意力图注意力网络

    风电机组自适应步进惯量控制策略

    张鹏杨苹唐玉烽马溪原...
    3401-3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若风电机组参与调频时采用步进惯量控制(stepwise inertial control,SIC)策略,其退出调频时有功快速下降可能会引发系统频率二次跌落(frequency second drop,FSD)问题.已有文献中一类改进的SIC策略通过减小风电机组退出调频后有功下降阶段的斜率来应对FSD问题,然而该类改进的SIC策略使得风电机组在退出调频后其有功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小于风能捕获,在此期间转子转速会继续下降并有可能低于转速下限,危及风电机组运行安全.文章对这一类改进的SIC策略做了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种风电机组自适应SIC策略,根据风电机组退出调频时的转子转速自适应设置风电机组退出调频后有功下降阶段的斜率,在确保风电机组退出调频后转子转速不会低于转速下限的前提下,最小化FSD的幅度.

    调频惯量控制频率二次跌落斜率转子转速自适应

    基于改进域对抗网络的新能源基地风光时序功率曲线生成方法

    任佳星孙英云秦继朔刘栋...
    3409-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刻画风光时序功率曲线对于加快推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指导联合发电系统规划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新建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无历史功率数据可利用的现状,该文提出基于改进域对抗网络(improved domain adversarial neural networks,IDANN)的新能源基地风光时序功率曲线生成方法.以历史气象和功率数据充足的新能源场站作为源域,仅有气象数据的新建基地作为目标域.将源域上学习的输入气象信息到输出风光功率的非线性映射知识迁移到目标域,并添加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作为度量域间特征分布相似性的损失函数以降低目标域泛化误差.最后采用实际风光场站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表明该方法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风光时序功率改进域对抗网络沙戈荒迁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