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易损性的冻融损伤圆形桥墩抗震能力评价

    刘巍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冻融循环作用对桥墩抗震性能劣化的影响,文中基于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引入抗震能力裕度比这一概念,提出了冻融损伤桥墩抗震能力评价方法,并据此研究了冻融损伤对圆形桥墩抗震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抗震能力裕度比可直观反映冻融损伤对桥墩抗震能力的影响程度;随着冻融损伤程度增加,圆形桥墩的抗震能力裕度不断降低;冻融损伤对桥墩抗完全破坏能力的储备程度影响最为显著.研究可为实际中考虑冻融损伤桥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圆形桥墩抗震能力裕度地震易损性冻融损伤

    双曲拱桥承载能力验算与静载试验研究

    沈勇
    140-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曲拱桥因其造价低、载重量大、施工方便等特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广泛修建,由于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载重超负荷等原因,现已出现不同程度病害,影响桥梁安全运营.文中以晨光大桥检测工程为例,详细介绍承载能力验算及静载试验过程,通过静载试验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对比综合分析,得出桥梁安全储备已不能满足安全运营.针对病害及不满足承载力要求部位给出加固建议,为同类型桥梁质量评定提供参考.

    双曲拱桥桥梁安全储备承载能力验算

    再生微粉混凝土叠合板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张平何江湖丁聪颜肃...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建筑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文中将水泥净浆固体废料及废弃红砖分别制备成再生水泥浆粉(RSP)和再生砖粉(RBP)当做胶凝材料使用来制作叠合板,以研究不同微粉对混凝土叠合板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叠合板受弯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弯破坏过程基本一致,但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有所不同;再生微粉替代水泥时,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极限荷载,不同再生微粉对板极限荷载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照普通板时,极限荷载最高降低幅度为16.5%,最低降低幅度为10.6%;但是,再生微粉替代粉煤灰时,极限荷载下降程度不明显,对照普通板时,极限荷载降低幅度仅为3.6%.因此,研究可以为再生微粉在叠合板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再生微粉叠合板弯曲性能极限荷载

    钢结构厂房承载力与评估方法

    胡靖王光盈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钢结构安全性,文中通过计算整体结构的地基承载力,用ABAQUS模拟了H型钢梁和H型钢柱的抗弯承载力,根据有限元结果计算了整体结构的最大应力比.计算结果表明,地基承载力与结构截面的面积呈正相关,基础承载力大的结构安全稳定性更高;H型钢梁的抗弯承载力随焊缝强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临界焊缝强度约为350 MPa.H型钢屋架最大应力比为1.00,最小应力比为0.03,且钢梁内部最大应力约为极限应力的58.2%.最后建立的评估方法为钢结构的承载力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为钢结构厂房的承载力模拟提供准确模型.

    结构可靠度抗弯承载力有限元模型焊缝强度

    大跨度混凝土楼盖舒适度分析

    梁剑林斯嘉赖洪涛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行走的频率在1~3 Hz,为避免人行引起共振,所以规范规定楼盖竖向振动频率不宜小于3 Hz.案例为某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楼盖最大悬挑跨度9.3 m,非悬挑最大跨度24 m,存在竖向竖向振动频率小于规范限制3 Hz的情况,因此需对楼盖补充动力时程分析计算,通过对结构施加人行激励,验算楼盖振动舒适度满足了规范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楼盖的结构设计、振动响应和隔振措施等因素对震动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选取楼盖振幅最大位置节点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的方法可行,评价楼盖舒适度的结果可信,得出结论基于竖向加速度作为决定舒适度是否超标的本质标准,对楼盖实施合理的设计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和保障楼盖的振动舒适度.

    振动频率大跨度混凝土楼盖人行激励

    《低温建筑技术》稿件征集

    《低温建筑技术》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