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粮油脂和脂肪酶添加水平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杨媚马杰邓圣庭陈清华...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油脂和脂肪酶添加水平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5×2双因子设计,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各组肉鸡分别饲喂不同油脂水平(5.53%、6.71%、7.89%、9.07%、10.25%)和脂肪酶添加水平(0、6000 U/kg)组合的10种试验饲粮.试验在环控鸡舍[温度为(33.98±1.44)℃、相对湿度为(66.26±5.42)%]中进行,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Ⅳ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Ⅰ、Ⅱ、Ⅴ、Ⅶ、Ⅷ、Ⅸ组(P<0.05),且达到最高;Ⅳ和Ⅹ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Ⅸ和Ⅹ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Ⅰ组(P<0.05).饲粮脂肪酶添加水平对肉鸡的ADFI和ADG有显著影响(P<0.05),对F/G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油脂水平对ADFI和ADG无显著影响(P>0.05),对F/G有显著影响(P<0.05).2)Ⅱ组肉鸡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Ⅰ、Ⅲ、Ⅶ、Ⅷ、Ⅸ、Ⅹ组(P<0.05),饲粮脂肪酶添加水平对血清T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Ⅸ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饲粮油脂水平对血清TC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Ⅱ组的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显著高于Ⅴ、Ⅵ、Ⅶ、Ⅷ、Ⅸ、Ⅹ组(P<0.05),饲粮油脂水平对血清F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Ⅰ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Ⅹ组(P<0.05).3)饲粮油脂和脂肪酶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油脂水平为10.25%、脂肪酶添加水平为6000 U/kg时,可显著提高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并对肉鸡的脂质代谢有一定影响.

    肉鸡热应激油脂水平脂肪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籽粕对白羽肉鸡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魏莲清牛俊丽罗远琴赵官正...
    169-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籽粕替代豆粕对白羽肉鸡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肉鸡公鸡48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棉籽粕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9%发酵棉籽粕替代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分生长前期(1~21日龄)和生长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第21天时,6%发酵棉籽粕添加组白羽肉鸡的胴体粗蛋白质沉积量、腿肌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6%、9%发酵棉籽粕添加组的胴体粗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粗蛋白质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表观代谢能、肝脏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提高(P<0.05),3%、6%发酵棉籽粕添加组的羽毛粗蛋白质含量和胸肌中的LDH、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6%发酵棉籽粕添加组肝脏中的LDH活性和胸肌、腿肌、肝脏中的甲状腺素(T4)、生长激素(GH)含量显著提高(P<0.05),9%发酵棉籽粕添加组胸肌和肝脏中的GH含量显著提高,6%、9%发酵棉籽粕添加组肝脏中的胰岛素(INS)含量显著提高(P<0.05).2)第42天时,与对照组相比,6%、9%发酵棉籽粕添加组的胴体粗蛋白质沉积量、肝脏中的LDH活性及胸肌、腿肌、肝脏中的GH含量显著提高(P<0.05),3%、6%发酵棉籽粕添加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6%、9%发酵棉籽粕添加组肝脏中的AKP和GOT活性及胸肌、腿肌、肝脏中的T4含量、肝脏中的INS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在白羽肉鸡饲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可通过提高饲粮的养分表观消化率、蛋白质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激素含量,促进机体蛋白质沉积.

    热带假丝酵母发酵棉籽粕白羽肉鸡蛋白质代谢

    天然和合成腐植酸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血清促性腺激素浓度、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鲁鑫涛邱家凌祝家明周琴...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天然和合成腐植酸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血清促性腺激素浓度、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60周龄、体重[(1.32±0.24)kg]相近、产蛋率[(80.16±0.21)%]一致的健康海兰白蛋鸡54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1在常温[(25±1)℃]条件下饲养,饲喂基础饲粮;其他组在高温[(35±1)℃]条件下饲养,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2)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0 mg/kg天然腐植酸(腐植酸A组)和1000 mg/kg合成腐植酸(腐植酸B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1相比,对照组2蛋鸡的产蛋率(LR)、平均日采食量(ADFI)、血清促黄体激素(LH)浓度、空肠绒毛高度(V)、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和回肠V极显著降低(P<0.01),不合格蛋率(UER)、死亡率、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2相比,饲粮中添加天然腐植酸极显著提高蛋鸡的LR、血清LH浓度、空肠V、V/C和回肠V(P<0.01),极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肝脏MDA含量和CAT活性(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腐植酸可提高蛋鸡的抗氧化能力,调节血清促性腺激素浓度,改善生产性能,减轻热应激对肠道的损伤,且在本试验条件下天然腐植酸效果更佳.

    腐植酸热应激蛋鸡产蛋性能促性腺激素抗氧化能力肠道形态

    脱酚棉籽蛋白质型饲粮中亮氨酸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清品质的影响

    车彦卓尹小凤王晓翠王晶...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价脱酚棉籽蛋白质型饲粮中亮氨酸(Leu)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清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产蛋率和体重相近、28周龄的健康海兰褐产蛋高峰期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等能(11.11 MJ/kg)、等氮(16.5%粗蛋白质)、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SID AA)模式条件下,对照组(SBM组)饲喂豆粕型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脱酚棉籽蛋白质型饲粮(LCSM组)、脱酚棉籽蛋白质型饲粮+Leu(LCSM+Leu组)和脱酚棉籽蛋白质型饲粮+2倍Leu(LCSM+2Leu组).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与SBM组相比,LCSM、LCSM+Leu和LCSM+2Leu组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量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1~12周时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2)整个试验期,各组的哈氏单位、浓蛋白重、蛋清比例和浓蛋白/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第12周时,与SBM相比,LCSM、LCSM+Leu和LCSM+2Leu组的蛋清重、浓蛋白的干物质重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3)整个试验期,各组蛋鸡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白蛋白(ALB)、尿酸(U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第12周时,与SBM组相比,LCSM+2Leu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降低(P<0.05);LCSM和LCSM+2Leu组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Leu不能改善由脱酚棉籽蛋白质作为产蛋高峰期蛋鸡饲粮的唯一蛋白质来源导致的鸡蛋蛋清品质下降.

    亮氨酸脱酚棉籽蛋白质生产性能蛋清品质

    大蒜精油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肉风味物质的影响

    徐静杨书展胡边文张晓萌...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饮水中添加大蒜精油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肉风味物质的影响.试验选用70周龄健康状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海兰灰蛋鸡5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2、0.4和0.6 mL/L的大蒜精油.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2和0.4 mL/L大蒜精油添加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极显著升高(P<0.01);0.4 mL/L大蒜精油添加组蛋鸡鸡肉中甜味氨基酸中的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酸味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含量升高(P>0.05),苦味氨基酸中的酪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缬氨酸含量下降(P>0.05),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下降(P>0.05),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0.6 mL/L大蒜精油添加组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鸡肉中甜味氨基酸中的丙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酸味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含量升高(P>0.05),苦味氨基酸中的酪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升高(P>0.05),组氨酸和缬氨酸含量下降(P>0.05),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亚麻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后期蛋鸡饮水中添加0.2~0.4 mL/L大蒜精油能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与鸡肉中部分鲜味和酸味氨基酸的含量,降低部分苦味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且适宜添加水平为0.4 mL/L.

    蛋鸡产蛋后期大蒜精油生产性能鸡肉风味物质

    饲粮非植酸磷水平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王菊赵华陈小玲刘光芒...
    206-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植酸磷(NPP)水平对肉鸭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选取768只平均体重相近的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各组饲粮NPP水平分别为0.24%、0.34%、0.44%、0.54%、0.64%和0.74%,钙水平均为1.00%,NPP以磷酸氢钙形式添加.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0.54%组肉鸭1~14日龄、15~35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采食量(FI)均显著高于0.34%组(P<0.05),0.54%组肉鸭1~14日龄料重比(F/G)显著低于0.34%组(P<0.05).2)0.54%、0.64%组肉鸭胰腺绝对重量显著高于0.34%、0.74%组(P<0.05),0.34%组肉鸭肌胃绝对重量显著低于0.44%、0.54%、0.64%组(P<0.05).0.34%组肉鸭肝脏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64%组肉鸭肌胃相对重量显著高于0.74%组(P<0.05).3)0.74%组肉鸭空肠绝对重量显著高于0.34%组(P<0.05),0.64%组肉鸭回肠绝对重量显著高于0.34%组(P<0.05).0.44%组肉鸭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低于0.34%组(P<0.05).0.64%组肉鸭十二指肠绝对长度显著高于0.44%组(P<0.05).0.34%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相对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0.44%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4%组肉鸭十二指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64%组肉鸭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4%组肉鸭十二指肠、回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4%、0.54%组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0.44%组肉鸭胰腺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4%组肉鸭十二指肠黏膜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0.44%、0.74%组(P<0.05),0.34%组肉鸭空肠黏膜中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44%组肉鸭回肠黏膜中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0.34%、0.54%组(P<0.05).6)0.54%组肉鸭总能、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34%组(P<0.05),0.54%、0.74%组肉鸭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34%组(P<0.05),0.34%、0.44%组肉鸭钙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34%组肉鸭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NPP水平为0.54%时肉鸭生长性能最佳,且适宜的饲粮NPP水平能通过改善肉鸭消化器官指数、肠道形态及增强消化酶活性来改善肉鸭的消化功能和提高肉鸭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非植酸磷肉鸭生长性能消化功能

    遮阴对产蛋后期东北白鹅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赵旦华赵秀华马渭青王思博...
    215-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遮阴对产蛋后期东北白鹅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选取1年龄产蛋后期东北白鹅80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7只鹅(55只母鹅和12只公鹅).对照组为自然环境,遮阴组采用遮阴网进行遮阴,预试期5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遮阴可极显著增加产蛋后期东北白鹅的产蛋量、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产蛋重(P<0.01),并极显著降低料蛋比(P<0.01).2)与对照组相比,第21天时,遮阴可显著加深蛋黄颜色(P<0.05),并显著降低蛋形指数(P<0.05);第42天时,遮阴可极显著降低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1);第63天时,遮阴可极显著提高蛋壳厚度(P<0.01),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蛋白高度、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第21天时,遮阴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雌二醇(E2)、褪黑素(MT)含量(P<0.05或P<0.01);第42天时,遮阴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PRL、MT含量(P<0.05或P<0.01);第63天时,遮阴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FSH、PRL和MT含量(P<0.05或P<0.01).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夏季采用遮阴网遮阴可以改善产蛋后期东北白鹅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

    东北白鹅产蛋后期遮阴生产性能蛋品质激素

    绵羊瘤胃乙酸﹑丁酸产生量的提高对其消化道吸收和流通的影响

    杜瑞平卢德勋高民
    224-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条件下绵羊瘤胃乙酸、丁酸产生量的提高对其消化道吸收流通的影响.选用体况良好、1.5岁左右、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近端十二指肠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一组为乙酸灌注组,另一组为丁酸灌注组.每组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代表1个灌注的乙酸﹑丁酸水平及1次启动-连续灌注试验.试验通过模拟连续饲喂从而获得瘤胃稳态条件,采用非同位素标记乙酸、丁酸溶液灌注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瘤胃乙酸产生速率的提高,瘤胃pH、瘤胃乙酸吸收率显著下降(P<0.05),瘤胃乙酸浓度、乙酸吸收速率和乙酸流通速率极显著上升(P<0.01),瘤胃液相钴(Co)浓度、瘤胃液相小时稀释速率、液相流通速率和液相体积均无显著变化(P>0.05);瘤胃丁酸产生速率的提高除了对瘤胃液相Co浓度也影响显著(P<0.05)外,对其他指标影响同乙酸处理的变化.2)随着瘤胃乙酸产生速率的提高,各试验羊乙酸十二指肠流通速率逐渐增加(2.95~3.47 mmol/h),但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进入十二指肠的乙酸占进入后消化道总乙酸的比例(5.68%~3.35%)极显著下降(P<0.01);乙酸在瓣胃﹑真胃的吸收比例(94.32%~96.65%)极显著上升(P<0.01).本研究条件下,绵羊瘤胃乙酸、丁酸产生速率的增加提高了其瘤胃浓度,降低了瘤胃pH,提高了其瘤胃吸收速率和瘤胃、十二指肠流通速率,但瘤胃吸收效率下降.

    绵羊瘤胃乙酸丁酸产生吸收流通

    环湖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特征及性别之间的差异

    韩学平刘宏金胡林勇徐世晓...
    23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环湖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特征及性别之间的差异.随机挑选4~5岁环湖牦牛健康公牛5头[平均体重为(228.0±19.4)kg]和母牛5头[平均体重为(198.0±8.4)kg],采用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公、母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特征和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性别间瘤胃微生物在门水平上组成相似,其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优势菌门,样品中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1.74%、15.00%和14.34%.在属水平上,普氏菌属_1(Prevotella_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是优势菌属,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16.11%、7.74%和3.43%.Alpha多样性指数中,公牛的Sobs指数为2689,极显著高于母牛(P<0.01),其余指数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说明2个性别之间瘤胃微生物区系存在明显差异.在属水平上,公牦牛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母牦牛Pre-votella_1、毛螺菌科AC2044群(Lachnospiraceae_AC2044_group)、Saccharofermentans、Anaero-vorax和Elusimicrob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瘤胃微生物TAX4FUN预测功能比较发现,公、母牦牛瘤胃微生物功能在糖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及疾病相关等功能存在差异.从上述分析来看,性别对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属水平上差异较大.

    牦牛16SrDNA瘤胃微生物区系性别TAX4FUN

    发酵桑叶对湘西黄牛×利木赞杂交F1代育肥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李昊帮罗阳肖建中孙鏖...
    24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比例发酵桑叶对湘西黄牛×利木赞杂交F1代育肥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12~15月龄健康湘西黄牛×利木赞杂交F1代公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饲粮中发酵桑叶添加比例分别为0(CG组,对照组)、10%(LG组)、20%(MG组)和30%(HG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HG组屠宰率和净肉率为59.07%、47.35%,屠宰率比CG、LG和MG组分别提高了0.64%、1.89%和1.00%,净肉率分别提高了0.47%、0.58%和0.41%,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G组相比,LG、MG和HG组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10.21、9.97、11.97 cm2.2)各组间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HG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CG、LG和MG组(P<0.05),HG组肌肉滴水率显著高于CG、LG和MG组(P<0.05),LG、MG组肉肌肉失水率显著低于CG和HG组(P<0.05).3)各组间肌肉中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HG组肌肉中苏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高于CG、LG和MG组(P<0.05),HG组的肌肉必需氨基酸评分更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理想模式.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湘西黄牛×利木赞杂交F1代公牛的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发酵桑叶湘西黄牛肉品质氨基酸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