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吡咯喹啉醌二钠对种公鸡抗氧化能力及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

    龙城王子腾旦增加布盛熙晖...
    203-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吡咯喹啉醌二钠(PQQ·Na2)对种公鸡抗氧化能力及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96只健康的440日龄京红1号种公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0、0.5、1.0、2.0 mg/kg)的PQQ·Na2.试验期6周.结果显示:饲粮添加1.0和2.0 mg/kg PQQ·Na2可显著提高血清、肝脏、肾脏和睾丸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提高血清、肝脏、肾脏和睾丸清除羟自由基能力(P<0.05),显著提高血清、肝脏和睾丸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P<0.05);显著降低血清、肝脏、肾脏和睾丸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睾丸生精小管直径和生精上皮厚度(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PQQ·Na2可改善种公鸡的抗氧化能力,提高种公鸡睾丸生精小管直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适宜添加水平为1.0 mg/kg.

    吡咯喹啉醌二钠种公鸡睾丸组织形态抗氧化能力

    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对循环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万根黎观红许兰娇瞿明仁...
    21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包被丁酸钠(CSB)对循环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炎性反应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公鸡500只,常规免疫与饲养至21日龄时,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肉鸡4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5组分为1个常温组(NT组)、1个热应激组(HS组)和3个热应激同时补充CSB组(HS+CSB组).其中,NT组肉鸡饲养在(24±2)℃室温环境中,饲喂基础饲粮;HS组和3个HS+CSB组肉鸡饲养在日变高温环境(28℃—36℃—28℃)中,HS组饲喂基础饲粮,而3个HS+CSB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 mg/kg CSB的饲粮.结果显示:1)与NT组相比,循环热应激极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日增重(P<0.01).循环热应激条件下,与HS组相比,饲粮中添加900 mg/kg CSB可显著增加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P<0.05),添加600 mg/kg CSB可显著增加循环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2)与NT组相比,循环热应激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与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及丙二醛(MDA)、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内毒素(ET)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的含量(P<0.05或P<0.01).循环热应激条件下,与HS组相比,饲粮中添加900 mg/kg CSB显著增加了肉鸡血清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和T⁃AOC(P<0.05),极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清中LDH的活性和TBARS的含量(P<0.01),并显著减少了肉鸡血清中α1⁃AGP与ET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600 mg/kg CSB显著增加了肉鸡血清中SOD和CAT的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清中LDH的活性(P<0.01);饲粮中添加300 mg/kg CSB显著增加了肉鸡血清中SOD和CAT的活性和T⁃AOC(P<0.05).3)与NT组相比,循环热应激处理极显著增加了肉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P<0.01).循环热应激条件下,与HS组相比,饲粮中添加900 mg/kg CSB可极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IL⁃6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TNF⁃α、IL⁃1β与IL⁃8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600 mg/kg CSB可极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IL⁃6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TNF⁃α的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300 mg/kg CSB可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TNF⁃α的含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CSB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减轻炎性反应来提高循环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的生长性能,本试验中以添加900 mg/kg CSB的效果最佳.

    包被丁酸钠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炎性反应

    胆汁酸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高露王建民陈德肖传丕...
    22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胆汁酸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选取体况一致和体重接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胆汁酸.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羽肉鸡1~42日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羽肉鸡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有降低趋势(P=0.07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羽肉鸡肝脏脂肪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4),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有降低趋势(P=0.09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300 mg/kg胆汁酸可以降低白羽肉鸡料重比,提高屠宰率,对脂类代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胆汁酸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类代谢

    抗菌肽和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

    郑雪玥黄熠贺海桥邓永军...
    230-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抗菌肽和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600只体重相近的10日龄麻黄肉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菌肽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抗菌肽)、中草药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中草药添加剂)和抗菌肽+中草药组(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抗菌肽和200 mg/kg中草药添加剂),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期47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21日龄,抗菌肽组和抗菌肽+中草药组肉鸡10~21日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22~43日龄,抗菌肽组和中草药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但抗菌肽+中草药组死亡率显著提高(P<0.05);44~56日龄,抗菌肽组和中草药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而抗菌肽+中草药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死亡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抗菌肽组肉鸡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血清丙二醛和D-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抗菌肽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P<0.05),中草药组和抗菌肽+中草药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抗菌肽+中草药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降低(P<0.05),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00 mg/kg抗菌肽或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22~56日龄麻黄肉鸡生长性能,降低血清D-乳酸含量,同时改善小肠形态结构,但两者不宜混合使用.

    肉鸡抗菌肽中草药添加剂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

    饲粮钙水平对5~8周龄怀乡鸡生长性能、骨骼特性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何雪萍范海丹陈静文尹福泉...
    240-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钙水平对5~8周龄怀乡鸡生长性能、骨骼特性及钙磷代谢的影响,以探讨5~8周龄怀乡鸡饲粮适宜钙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0只28日龄体重[(381.66±5.68)g]均一的怀乡鸡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饲喂钙水平为0.75%(基础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为0.40%)、0.85%、0.95%、1.05%和1.15%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显示:饲粮钙水平对怀乡鸡5~8周龄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耗料增重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钙水平显著影响怀乡鸡8周龄末的胫骨和趾骨灰分钙含量、血清钙含量、胫骨碱性磷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粗灰分和钙表观代谢率(P<0.05),对其他骨骼及血清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趋势分析表明,胫骨灰分钙含量、血清钙含量、粗灰分和钙表观代谢率以及胫骨碱性磷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趾骨灰分钙含量随饲粮钙水平的升高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79).拟合分析得出其最佳拟合方程,胫骨和趾骨灰分钙含量、血清钙含量、粗灰分和钙表观代谢率均为二次曲线模型,而胫骨碱性磷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为线性折线模型,据此求得饲粮钙适宜水平分别为0.98%、0.84%、0.97%、0.98%、0.97%、0.90%.综上得出,胫骨和趾骨灰分钙含量、血清钙含量、胫骨碱性磷酸酶mRNA相对表达量、粗灰分和钙表观代谢率均可敏感反映怀乡鸡5~8周龄体内钙营养状况;当饲粮钙水平为0.98%时,5~8周龄怀乡鸡获得最佳的骨骼性能和钙磷代谢.

    钙磷代谢骨骼特性怀乡鸡

    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叶对广西三黄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方紫依徐百昌蒙锦燕崔庆含...
    250-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杂交构树叶对广西三黄鸡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肠道组织形态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20只健康的1日龄广西三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杂交构树叶的基础饲粮;B、C、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6%、9%的杂交构树叶,试验期为21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6%的杂交构树叶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肠道组织形态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6%的杂交构树叶可显著提高法氏囊指数(P<0.05);饲粮中添加9%的杂交构树叶可显著提高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P<0.05),显著降低平均日增重和脾脏指数(P<0.05),显著增加料重比(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的杂交构树叶对盲肠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在属水平上,饲粮添加6%的杂交构树叶可显著降低欧氏菌属(Olsenella)、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norank_f_norank_o_Gastranaerophilales、norank_f_norank_o_RF39、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norank_f_norank_o_Rhodospirillales的比例(P<0.05),同时显著增加另枝菌属(Alistip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Sellimonas、Negativibacillus、厌氧棒状菌属(Anaerostipes)的比例(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6%的杂交构树叶对广西三黄鸡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均无负面影响,且添加6%的杂交构树叶还可以提高广西三黄鸡的法氏囊指数,改善盲肠菌群结构.

    杂交构树叶广西三黄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组织形态盲肠菌群

    竹叶黄酮与包膜丁酸钠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张硕李瑞萍叶轩田勇...
    26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竹叶黄酮与包膜丁酸钠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脂质代谢指标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300只200日龄的仙居鸡母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Ⅱ组,抗生素组)、500 mg/kg竹叶黄酮(Ⅲ组)、500 mg/kg包膜丁酸钠(Ⅳ组)、500 mg/kg竹叶黄酮+500 mg/kg包膜丁酸钠(Ⅴ组,复配组).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Ⅳ组1~45 d、46~90 d和1~90 d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Ⅴ组46~90 d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Ⅴ组1~90 d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Ⅴ组哈夫单位显著提高(P<0.05),Ⅴ组蛋黄比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Ⅲ、Ⅳ、Ⅴ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Ⅳ组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 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蛋白脂酶(LPL)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Ⅲ组肝脏脂肪酸合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Ⅱ、Ⅲ、Ⅳ、Ⅴ组肝脏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Ⅴ组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竹叶黄酮与包膜丁酸钠可以提高仙居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降低血清TC、TG和LDL⁃C含量,调节肝脏中PPARγ、SREBP⁃1c等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竹叶黄酮包膜丁酸钠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脂质代谢

    叶黄素酯和叶黄素在蛋鸡体内的消化沉积及其对蛋黄颜色的影响

    孙金芝贾新超高伟宋伟光...
    269-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在蛋鸡上比较研究了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消化沉积及其对蛋黄颜色的影响.将72只海兰灰蛋鸡均分成2组,经过28 d饲喂小麦型基础饲粮耗竭后,再分别饲喂在小麦型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试验饲粮28 d.分别收集蛋鸡的饲粮、粪便、肝脏、血清、卵巢和蛋黄样品检测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并进行蛋黄色泽评分.结果显示:叶黄素酯在蛋鸡体内被消化为叶黄素吸收,其表观消化率为84.80%,比叶黄素的表观消化率高出3.04%,但差异不显著(P>0.05).叶黄素在蛋鸡的血清、卵巢和蛋黄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而在肝脏中则主要以叶黄素酯的形式沉积.叶黄素酯比叶黄素显著提高了卵巢和蛋黄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蛋黄色泽评分(P<0.05).叶黄素酯转化至蛋黄中的效率为16.70%,显著高于叶黄素的11.27%(P<0.05).综上可知,对蛋鸡而言,叶黄素酯是一种有效的色素补充剂,效果不差于叶黄素.

    叶黄素酯表观消化率蛋黄颜色

    MCC950通过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小体改善高蛋白质饮食雏鹅生长性能、尿酸代谢和肾脏损伤

    朱道仙刘莉王璟琨郝福星...
    27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评估MCC950对高蛋白质饮食雏鹅生长性能、尿酸代谢、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和肾脏损伤的影响,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信号通路在雏鹅痛风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试验选取1日龄扬州雏鹅120只,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高蛋白质组(HP组)和高蛋白质+MCC950组(HP+MCC950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粗蛋白质为16.5%的正常蛋白质饲粮,HP组和HP+MCC950组均饲喂粗蛋白质为24.0%的高蛋白质饲粮,且HP+MCC950组每3 d按10 mg/kg BW剂量腹腔注射1次MCC950,其他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1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HP组雏鹅15日龄时的平均体重显著降低(P<0.05);HP组血清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U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HP组肾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及IL⁃1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肾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2)与HP组比较,HP+MCC950组雏鹅10和15日龄平均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HP+MCC950组血清UA、Cr、UN、CRP、IL⁃1β、IL⁃18、IL⁃6、TNF⁃α 和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P+MCC950组肾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 及IL⁃18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HP组雏鹅肾小管扩张,发生空泡变性、坏死,而HP+MCC950组肾小管结构较为清晰;HP组雏鹅肾脏组织中尿酸盐沉积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HP+MCC950组肾脏组织中尿酸盐沉积面积显著小于HP组(P<0.05);雏鹅肾脏组织尿酸盐沉积面积与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1,P<0.05).综上所述,MCC950可促进高蛋白质饮食雏鹅生长,降低血清尿酸含量,可能与其抑制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和肾脏损伤有关.

    MCC950雏鹅尿酸代谢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肾脏损伤

    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对乳中高体细胞数奶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张腾龙郭晨阳宋洁敖长金...
    287-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对乳中高体细胞数(SCC)奶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选取10头体况、泌乳期、产奶量相近且乳中SCC高于50万个/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乳中SCC=(97.48±23.75)万个/mL]和试验组[乳中SCC=(98.78±29.92)万个/mL],每组5头牛,2组奶牛均不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饲喂TMR+54 g/(d·头)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显著降低了乳中高SCC奶牛第14、28天乳中SCC(P<0.05),对产奶量、乳成分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显著提高了乳中高SCC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能显著降低乳中高SCC奶牛瘤胃放线菌门、琥珀酸弧菌科_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和高氏瘤胃球菌群(Ruminococcus_gauvreauii_group)比例(P<0.05),提高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比例.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能降低乳中高SCC奶牛乳中SCC,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瘤胃细菌区系组成.

    中草药提取物奶牛生产性能免疫细菌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