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玉米中4种链格孢霉毒素

    张环宇朱连勤陈甫王倩文...
    643-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同时测定玉米中4种链格孢霉毒素——交链孢酚(AOH)、交链胞酚单甲醚(AME)、细交链孢菌酮酸(TeA)及腾毒素(TEN)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并利用该方法检测山东省30份饲用玉米AOH、AME、TeA和TEN污染的背景值.将玉米样品加水溶解,用0.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氯化钠盐析,安捷伦EC⁃C18柱(100 mm×2.1 mm,2.7μm)为试验色谱柱,分别用乙腈(流动相A)和超纯水(流动相B)梯度洗脱,负离子电离模式(ESI-)作为电离条件,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定量与定性分析,通过标准曲线、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评价建立的QuEChERS⁃UHPLC⁃MS/MS法.结果表明:4种链格孢霉毒素在1~100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在5、10和50μg/kg 3种加标情况下,TeA、AOH、AME和TEN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4.70%~84.60%、77.94%~103.84%、72.61%~102.14%和71.16%~73.1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8%~8.36%、2.03%~4.07%、1.80%~4.61%和1.99%~2.40%.使用该方法检测的山东省30份饲用玉米中,TEN未检出,AOH、AME、TeA的检出率分别为96.67%、93.30%、40.00%.综上可知,本试验所建立的QuEChERS⁃UHPLC⁃MS/MS法,准确度、精密度高和稳定性好,可作为玉米中AOH、AME、TeA和TEN的检测方法;山东省饲用玉米样品中AOH、AME和TeA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链格孢霉毒素QuEChERS⁃UHPLC⁃MS/MS玉米准确度精密度

    重离子束辐照诱变选育嗜酸乳杆菌及微胶囊制备和稳定性研究

    毛婷穆永松魏亚琴陆栋...
    652-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嗜酸乳杆菌在饲料中的应用范围,采用重离子束12C6+在不同辐照剂量(0、25、50、75、100、125、150、175 Gy)下对嗜酸乳杆菌4017(La 4017)进行辐照诱变,确定最优辐照剂量;在最优辐照剂量筛选突变株,采用不同壁材(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明胶、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活性炭)制备微胶囊并研究微胶囊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为100 Gy时,通过筛选获得遗传稳定的突变株La 4017⁃d1,44℃连续传代5次,存活率达到92.3%,较原始菌株提高了40%;采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包埋突变株La 4017⁃d1制备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2.67%,在模拟胃液中3 h后的存活率达到68.02%,在模拟肠液中1.5 h后的释放率达到96.04%.综上可知,重离子束辐照得到的嗜酸乳杆菌突变株La 4017⁃d1的耐胆盐及耐高温稳定性较好;经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包埋该突变株获得的微胶囊,能够抵御胃液强酸环境,并在肠道中定植释放活菌.

    重离子束辐照诱变育种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存活率

    骆驼源龙舌兰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安全性评价

    王银龙彭啟敏贾盛王璐瑶...
    662-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估分离自骆驼粪便的龙舌兰芽孢杆菌的潜在益生菌特性和安全性.采集新鲜健康双峰驼粪便样品共23份,用于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再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以确定分离菌株的安全性.结果显示:1)初分离得到7株芽孢杆菌(编号:LTF1~7);2)分离菌株LTF7在强酸(pH=2.5)环境下培养3 h后的相对存活率为78.16%,在0.3%胆盐环境下培养6 h后的相对存活率为36.06%,且仅对四环素中度敏感,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活性较好,无溶血活性;3)结合生化和测序结果将其命名为龙舌兰芽孢杆菌LTF7;4)龙舌兰芽孢杆菌LTF7在37℃下培养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5)灌胃龙舌兰芽孢杆菌LTF7后,小鼠体征正常,体重、脏器指数、血液学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肾脏均未见明显眼观病理变化;腹腔注射龙舌兰芽孢杆菌LTF7后,小鼠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体内脏器无眼观病理变化.综上可知,从骆驼粪便中分离得到的龙舌兰芽孢杆菌LTF7具有益生特性和安全性.

    龙舌兰芽孢杆菌双峰驼分离安全性

    斗米虫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及其生化特性研究

    高诗琪周卫青苏兰徐华潮...
    673-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测定斗米虫抗菌肽粗提液的蛋白质浓度、抑菌活性与部分生化特性,以期为斗米虫在新型抗生素筛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用浓度均为1.5×108 CFU/mL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体积混合对斗米虫开展抗菌肽诱导,分别在诱导12、24、36、48、60和72 h后提取抗菌肽,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斗米虫抗菌肽粗提液的蛋白质浓度,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同时对其热稳定性、反复冻融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等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诱导的斗米虫抗菌肽粗提液的蛋白质浓度均极显著高于未诱导的对照组(P<0.01),且在诱导24 h时蛋白质浓度最高;2)斗米虫抗菌肽粗提液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3)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斗米虫抗菌肽粗提液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反复冻融对其抑菌活性影响较小.综上可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体积混合诱导斗米虫,可以产生浓度高、活性强、生化特性较稳定的抗菌肽,该研究结果可为斗米虫作为新型抗生素开发和药物筛选提供理论基础.

    斗米虫抗菌肽抑菌活性生化特性昆虫蛋白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