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育成期补饲对放牧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抗氧化、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浩王纯洁斯木吉德张晨...
    5267-5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育成期补饲对放牧牛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及血清抗氧化、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放牧饲养条件下7月龄、平均体重为(211.65±4.25)kg的健康育成期西门塔尔母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牛.放牧组在天然草场自然放牧;补饲组在草场自然放牧的基础上进行精料补饲,精料补饲量在第1~30天为每头牛1.2 kg/d,第31~60天为每头牛1.6 kg/d.预试期8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第60天,补饲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体高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与第1天相比,第60天放牧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1天相比,第60天补饲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T-AOC及GSH-Px、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第60天,补饲组的血清T-AOC及GSH-Px、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3)与第1天相比,第60天补饲组的血清甲状腺素(T4)、葡萄糖(GLU)、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IN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第60天,补饲组的血清T4、GLU、GH、IGF-1和INS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由此可见,补饲精料可增强放牧饲养条件下育成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提高血清中生长相关激素含量,有效促进育成牛生长发育.

    育成牛补饲抗氧化能力体尺生长

    热应激对绵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石璐璐王哲奇徐元庆毛晨羽...
    5275-5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热应激对绵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只3岁杜蒙杂交母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舍内自然温度环境(25.23℃);适温组安置空调,为热舒适环境(19.60℃);高温组安置暖气,为高温环境(27.19℃).试验共28 d,于第14和28天进行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并收集白细胞,测定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及白细胞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适温组相比,1)在试验第14天,对照组和高温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及其在白细胞中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高温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其在白细胞中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试验第28天,对照组和高温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温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及其在白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IL-2含量显著降低(P<0.05);2)在试验第14天,对照组和高温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在白细胞中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核转录因子2(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高温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试验第28天,对照组和高温组血清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T-AOC显著降低(P<0.05),高温组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长期慢性热应激能够降低绵羊抗氧化功能,抑制机体免疫水平.

    热应激绵羊免疫抗氧化基因表达

    不同粗饲料苜蓿干草和稻秸对湖羊饲喂效果的比较研究

    陈希姜婉茹高铭谣谢娜娜...
    5285-5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粗饲料是反刍动物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本研究比较了苜蓿干草和稻秸对湖羊的饲喂效果.选取12只体重[(41.25±3.07)kg]相近的健康成年雄性湖羊,随机分为苜蓿干草组(饲粮为精料+苜蓿干草)和稻秸组(饲粮为精料+稻秸),每组6只.2组饲粮精粗比均为60:40,预试期10 d,正试期为28 d.结果显示:1)与饲喂苜蓿干草相比,饲喂稻秸显著降低了湖羊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2)2组湖羊胸腺、肝脏、脾脏和胰腺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2组湖羊胰腺、肝脏和脾脏组织均无异常变化.3)与苜蓿干草组相比,稻秸组湖羊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含量与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饲喂苜蓿干草相比,饲喂稻秸显著降低了湖羊血液中胰岛素(INS)的含量(P<0.05),显著升高了瘦素(LEP)和胆囊收缩素(CCK)的含量(P>0.05),甲状腺素(T4)和皮质醇(COR)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单独用稻秸代替苜蓿干草作为粗饲料饲喂对湖羊整体健康无影响;饲喂稻秸通过上调湖羊血液中瘦素和胆囊收缩素的含量抑制湖羊的食欲,降低湖羊的采食量.

    湖羊苜蓿干草稻秸采食量激素

    围产期奶牛产奶量与反刍时间、活动量、体细胞评分的相关关系分析

    熊安然王慧吴富鑫熊本海...
    5293-5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围产期奶牛产奶量与反刍时间、活动量、体细胞评分(SCS)的相关关系,以探究奶牛的健康状况.本研究统计了北京某牛场481头胎次相近、年龄相近、体重570~650 kg,泌乳天数为1~21 d、产奶量15~40 kg/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围产期21 d内的产奶量及反刍时间、活动量和牛乳中的体细胞数(SCC)等电子记录数据共43612条.将SCC数据转化为SCS,运用SPSS 21.0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奶牛围产期的产奶量与反刍时间、活动量和SCS的回归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产奶量与活动量(R2=0.945,P<0.001)、SCS(R2=0.921,P<0.001)呈极显著二次方曲线和三次方曲线负相关,与反刍时间呈极显著三次方曲线正相关(R2=0.717,P<0.001).回归曲线模型验证表明,利用奶牛围产期产奶量与反刍时间、活动量和SCS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建立曲线回归关系.综上所述,调控围产期奶牛的饲养行为可以监测奶牛的健康状况,促进奶牛泌乳,还可以提早预知奶牛乳房炎状况,改善乳品质.

    奶牛围产期产奶量反刍时间活动量体细胞评分相关关系

    不同双低菜籽油水平饲粮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特征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张群英郝力壮牛建章孙璐...
    5302-5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双低菜籽油对牦牛瘤胃发酵特征及甲烷(CH4)产量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双低菜籽油调控牦牛瘤胃发酵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发酵底物为配制的4种精料和青贮燕麦风干草按照精粗比50:50混匀得到的4组不同双低菜籽油水平饲粮,各组双低菜籽油水平分别为3.26%(Ⅰ组)、4.58%(Ⅱ组)、5.45%(Ⅲ组)和6.27%(Ⅳ组).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48 h,分别在3、6、9、12、24、36和48 h时记录产气量,计算体外产气参数;并测定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发酵液CH4产量、pH和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1)Ⅳ组48 h产气量和慢速降解部分的产气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Ⅰ组理论总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Ⅳ组发酵液的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发酵液的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Ⅳ组发酵液的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3)Ⅳ组24 h IVDMD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Ⅲ组发酵液的12 h CH4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Ⅳ组发酵液的24 h CH4产量极显著低于Ⅰ、Ⅱ组(P<0.01),Ⅳ组发酵液的48 h CH4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5)CH4产量与饲粮粗脂肪(E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利用饲粮EE含量(x)预测其体外CH4产量(y)的方程为:y=-0.53x+13.52(R2=0.9627).由此可见,不同水平双低菜籽油饲粮中油脂含量的提高对产气动力学参数及动态变化有一定影响,会改善瘤胃发酵并有效降低CH4产量.当饲粮双低菜子油水平达到6.27%时,会抑制产气量及IVDMD.饲粮EE含量可作为预测牦牛体外CH4产量的有效指标.

    双低菜籽油体外发酵牦牛甲烷产量

    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郑玮才郝小燕张宏祥陈彦华...
    5314-5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选用48只4月龄、体重为(22.96±2.00)kg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D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D1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1010 CFU/kg酿酒酵母)、D2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1010 CFU/kg地衣芽孢杆菌)、D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1010 CFU/kg酿酒酵母+2×1010 CFU/kg地衣芽孢杆菌),每组12只羊.正试期结束后,采用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连续3d采集粪样和尿样,测定常规营养物质、尿嘌呤衍生物含量及能量.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终末体重及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比D组显著提高了20.32%(P<0.05),D3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D组(P<0.05).2)D3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组(P<0.05).3)D3组的氮表观消化率、沉积氮和氮沉积率与D组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12.04%、41.39%和40.95%(P<0.05).4)试验组的尿囊素、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D组(P<0.05).D3组的总尿嘌呤衍生物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5)D组的粪能和尿能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的甲烷能显著高于D3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单独添加6×1010 CFU/kg酿酒酵母和2×1010 CFU/kg地衣芽孢杆菌均会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能量代谢产生积极影响,可提高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改善绵羊的生长性能,且二者组合饲喂效果更加显著.

    酿酒酵母地衣芽孢杆菌消化代谢营养物质能量

    不同品种绵羊羔羊小肠形态和消化酶活性差异的研究

    刘明赵新钢张灿张昊...
    5322-5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相同饲喂条件下不同品种绵羊羔羊小肠形态和消化酶活性的差异.选取健康的3月龄杜泊羊[(37.90±2.82)kg]、湖羊[(19.20±2.94)kg]和滩羊[(20.67±2.39)kg]公羔各14只,单栏饲喂,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杜泊羊各阶段体重、日增重以及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高于湖羊和滩羊(P<0.05),湖羊和滩羊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初期(第1~3天)时,杜泊羊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湖羊(P<0.05),杜泊羊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湖羊和滩羊(P<0.05).在试验末期(第88~90天)时,杜泊羊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湖羊和滩羊(P<0.05).杜泊羊、湖羊十二指肠肌层厚度显著高于滩羊(P<0.05);杜泊羊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湖羊和滩羊(P<0.05),肌层厚度显著高于滩羊(P<0.05).杜泊羊和湖羊空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滩羊(P<0.05);湖羊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滩羊(P<0.05),杜泊羊、滩羊空肠和回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湖羊(P<0.05);滩羊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活性最低,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最高,与杜泊羊和湖羊差异显著(P<0.05),湖羊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杜泊羊(P<0.05);湖羊十二指肠和回肠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滩羊(P<0.05),杜泊羊十二指肠糜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湖羊(P<0.05),回肠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滩羊(P<0.05).综上所述,与滩羊和湖羊相比,杜泊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小肠上皮组织形态较好,小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较高,因此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

    绵羊羔羊品种生长性能消化率小肠形态消化酶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李海琴贾建磊陈倩侯生珍...
    5331-5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断奶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3.17±4.52)kg]相近的青海省海东地区小尾寒羊双胎羔羊120只,饲养至50日龄断奶,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各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Ⅰ组)、14%(Ⅱ组)、16%(Ⅲ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2)Ⅰ组瘤胃乳头宽度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Ⅱ组瘤胃乳头密度、肌层厚度均高于Ⅰ组(P<0.05),Ⅰ组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3)在科水平下,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克里斯滕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韦荣氏球菌科(Veillonellaceae)为各组的优势物种.Ⅲ组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Lachnospirace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拟杆菌门BS11群(Bacteroidales_BS11_gut_group)、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4)16S rDNA基因功能预测发现,羔羊瘤胃微生物群落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综上所述,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4%时,羔羊平均日增重最高,瘤胃组织发育较好,瘤胃发育趋于完善,瘤胃中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较高,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得到改善,有助于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

    羔羊蛋白质水平瘤胃组织形态微生物群落

    不同料型草产品对羊草营养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碳水化合物组分及体外消化的影响

    徐生阳谢艺潇李文麒孙志强...
    5341-5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料型草产品对羊草营养成分、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碳水化合物组分及体外消化的影响.试验将羊草加工成了青贮、人工干燥干草、天然干燥干草、草颗粒和草粉共5种形式的草产品,然后测定发酵指标、营养指标和消化性能.结果表明: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在草颗粒中最低.草颗粒中糖类(CA)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草产品(P<0.05).草颗粒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当发酵时间为48 h时,草颗粒与草粉的产气量显著高于青贮、天然干燥干草和人工干燥干草(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草产品,草颗粒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更易于发酵和消化.

    草产品羊草CNCPS体外消化率

    红鳍东方鲀幼鱼异亮氨酸营养需求的研究

    孙志远卫育良徐后国孙曙光...
    5347-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异亮氨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血清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异亮氨酸的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异亮氨酸制成6组等氮等脂饲料,各组异亮氨酸的实际水平分别为1.23%、1.47%、1.61%、1.98%、2.17%、2.31%,对初始体重为(29.00±0.01)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10周的饲养试验,每种饲料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结果表明:随饲料中异亮氨酸水平升高,蛋白质沉积率(PPV)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1.98%及2.17%组较高,显著高于1.23%组(P<0.05);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61%、1.98%及2.17%组较高,显著高于1.23%组(P<0.05);血清游离异亮氨酸含量随饲料异亮氨酸水平升高呈现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肌肉游离异亮氨酸含量随着饲料异亮氨酸水平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饲料中异亮氨酸水平升高,各组间生长率、饲料效率、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蛋白质沉积率、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及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根据二次回归曲线得到,红鳍东方鲀幼鱼对异亮氨酸需求量为1.83%~1.96%.

    异亮氨酸红鳍东方鲀蛋白质沉积率需要量鱼体粗蛋白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