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王绍胡毅陈开健蔡明浪...
    7942-7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70.20±0.05)g的草鱼6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1.0 g/kg无机微量元素(CON组)、基础饲料+1.0 g/kg无机微量元素+0.5 g/kg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1(W1组)和基础饲料+1.0 g/kg无机微量元素+0.5 g/kg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2(W2组)3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W1和W2组草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FCR)呈相反趋势,而形体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2)与CON组相比,W1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总胆固醇(T-CHO)、胆汁酸(TBA)含量显著降低(P<0.05),W2组草鱼血清GPT活性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W1组草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W2组草鱼全鱼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W1和W2组的草鱼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W1和W2组草鱼血清脂代谢相关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SL)活性显著升高(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α)活性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W1和W2组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T-AOC)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补体4(C4)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补体3(C3)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W1组相比,W2组草鱼血清GSH-Px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综上可知,与CON相比,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能够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脂质代谢.与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1相比,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2能够提高草鱼的抗氧化能力.

    草鱼有机微量元素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脂质代谢

    未添加或添加复合酶制剂条件下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黄鳝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

    安雨琪周磊涛周秋白黄广华...
    7953-7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未添加或添加复合酶制剂条件下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在黄鳝饲料中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首先配制含50%鱼粉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然后以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分别替代在基础饲料中25%、50%、100%的鱼粉配制3种试验饲料,再在3种试验饲料中分别添加0.1%的复合酶制剂配制3种加酶试验饲料,喂养黄鳝[(8.774±0.023)g]60 d.结果显示:1)黄鳝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均随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比例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以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为评价指标,在不添加复合酶制剂时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分别为27.47%、39.62%,在添加复合酶制剂时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分别为42.70%、50.79%.2)在未添加或添加复合酶制剂条件下,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25%或50%的鱼粉对黄鳝的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3)相同替代比例下,添加复合酶制剂组各组织中消化酶活性均高于不添加复合酶制剂组.4)在未添加或添加复合酶制剂条件下,25%替代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5%替代比例下添加复合酶制剂组高于未添加复合酶制剂组(P>0.05).5)添加复合酶制剂条件下,25%替代组肌肉粘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同一替代比例下,添加复合酶制剂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上升.7)在未添加或添加复合酶制剂条件下,以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25%的鱼粉对黄鳝的前肠和后肠绒毛长度与固有层厚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促进黄鳝对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的消化利用;以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替代鱼粉短期(60 d)饲养黄鳝,在不添加、添加复合酶制剂条件下适宜替代比例分别为27.47%、42.70%.

    脱酚棉籽蛋白复合物鱼粉替代复合酶制剂黄鳝生长性能肌肉品质

    饲料中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腺和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朱学芝姚春凤王昊胡蝶...
    7969-7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0.81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在盐度30%.条件下研究饲料中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腺和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3x2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蛋白质水平(36%、39%和42%)和2个淀粉水平(13%和18%),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每种试验饲料随机投喂3桶试验虾,每桶30尾,每天投喂4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P<0.05),而饲料中淀粉水平则对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42%蛋白质+13%淀粉组凡纳滨对虾有最高的特定生长率.无论是在13%还是18%淀粉水平下,39%蛋白质组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与42%蛋白质组无显著差异(P>0.05).36%蛋白质+13%淀粉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中淀粉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己糖激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己糖激酶活性随着饲料中淀粉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肝糖原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肝糖原浓度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氨和总蛋白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氨和总蛋白浓度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虾体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和淀粉水平分别为39%和13%.

    蛋白质淀粉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血淋巴生理生化指标

    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赵敏周良星刘佳裕周桂莲...
    7978-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0.40±0.02)g的凡纳滨对虾虾苗48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饲喂L-肉碱添加水平分别为0.02%和0.04%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0.04%L-肉碱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4%L-肉碱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凡纳滨对虾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2)0.02%L-肉碱组和0.04%L-肉碱组虾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凡纳滨对虾虾体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0.02%L-肉碱组肠道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4)0.04%L-肉碱组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凡纳滨对虾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5)0.04%L-肉碱组肝胰腺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2%L-肉碱组和0.04%L-肉碱组肝胰腺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L-肉碱可以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提高对虾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在本试验条件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L-肉碱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4%.

    L-肉碱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消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热应激母兔繁殖性能及其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李祺梁慧龙润泽刘旭阳...
    7988-8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热应激母兔繁殖性能及其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1:为研究热应激条件下妊娠全期饲粮添加GSP对母兔的繁殖性能及其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48只体重、体况相近的伊高乐配套系初产母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6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母兔.试验开始至母兔分娩,4组母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200、300、400 mg/kg GSP的试验饲粮;试验第37天分娩至仔兔35日龄断奶,4组母兔均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试验2:为探究热应激条件下不同妊娠阶段饲粮添加GSP对母兔繁殖性能及其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126只体重、体况相近的伊高乐配套系初产母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4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母兔),分别为对照组、妊娠前期组和妊娠中后期组.妊娠前期组在妊娠第1~12天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 GSP的试验饲粮,妊娠中后期组在妊娠第13~30天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 GSP的试验饲粮,其他时间均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整个试验期均饲喂基础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72 d.试验1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饲粮添加300 mg/kg GSP能显著提高母兔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初生活仔窝重(P<0.05),显著提高仔兔7日龄窝仔数和窝重、14日龄窝重及21日龄窝仔数和窝重(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饲粮添加300 mg/kg GSP显著提高同期发情第6天母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另外,在妊娠第15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饲粮添加400 mg/kg GSP显著提高母兔血清中孕酮含量(P<0.05),添加200 mg/kg GSP显著降低血清中MDA含量(P<0.05),添加300、400 mg/kg GSP显著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母兔妊娠中后期饲粮添加300 mg/kg GSP显著提高窝产活仔数、初生总窝重、初生活仔窝重、初生活仔均重(P<0.05),显著提高仔兔21日龄和断奶(35日龄)时窝仔数、14日龄和断奶时窝重(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00 mg/kg GSP能显著改善母兔的繁殖性能及其仔兔的生长性能,并且在妊娠中后期(妊娠第13~30天)饲粮中添加即具有明显改善效果.

    葡萄籽原花青素热应激母兔繁殖性能仔兔生长性能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麝鼠泌香性能的影响

    马茹月方远晶王颖杨钦麟...
    8001-8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对麝鼠泌香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周岁健康麝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雌、雄麝鼠各1只,仅对雄性麝鼠取样),分别饲喂CP水平为16%、18%、20%、22%和24%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73 d.结果表明:1)试验第12天取香时,22%组麝鼠泌香量最高,24%组麝鼠泌香量最低,且显著低于18%、20%和22%组(P<0.05);试验第36、63天取香时,22%组麝鼠泌香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18%和20%组麝鼠总泌香量有所上升,22%组麝鼠总泌香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当饲粮CP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4%时,麝鼠总泌香量开始下降且低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香液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2%组香液中环十五烷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4%组香液中环十五烷酮含量最低.3)血液中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含量随饲粮CP水平提高有上升趋势,且20%、22%、24%组血清T和E2的含量显著高于16%组(P<0.05).4)16%组麝鼠血清中尿素氮(UN)的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2%组麝鼠血清中UN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20%组(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在24%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在16%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0%组最高且显著高于16%和24%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CP水平会影响麝鼠的泌香性能,当饲粮CP水平为22%时,麝鼠的泌香量最多、产香品质较好.

    麝鼠泌香性能性激素蛋白质代谢

    β-谷甾醇对脂多糖诱导的乳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乳脂合成的影响

    刘莉莉杨丹王晶晶
    8013-8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β-谷甾醇(BS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HC11细胞)氧化应激及乳脂合成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的HC11细胞为模型,分为5组:对照组(CON组,生长培养基处理)、乳腺炎症模型组(LPS组,1 µg/mL LPS处理)以及炎症模型药物组(BSS+LPS组,分别用5、10、20 µmol/L的BSS预处理1 h后加入1 µg/mL LPS),每组设置5个重复.检测HC11细胞氧化应激指标及抗氧化相关基因、乳脂合成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LPS组的HC11细胞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5、10、20 µmol/L BSS+LPS组的HC11细胞MDA、NO含量及i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GPx、CAT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2)与CON组相比,LPS组的HC11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5、10、20 µmol/L BSS+LPS组的HC11细胞Nrf2、HO-1和NQO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3)与CON组相比,LPS组的HC1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PARy)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l)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 LPS 组相比,5、10、20 μmol/L BSS+LPS 组的 HC11 细胞 PPARy 和 SREBP1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ACC、FAS和 SC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BSS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C11细胞氧化损伤,并能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HC11细胞乳脂的合成.

    β-谷甾醇脂多糖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乳脂

    解淀粉芽孢杆菌B10抑制黄曲霉生长活性物质克隆表达及作用效果研究

    李天溪龙淼
    8024-8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10中克隆表达出能够抑制黄曲霉生长的活性物质,验证其黄曲霉抑制活性,明确其抗菌作用方式.试验通过克隆表达及亲和层析纯化操作成功得到重组1,3-1,4-β-D-葡聚糖4-葡聚糖水解酶(B10-Glu)及抗菌肽LCI(B10-LCI),并对二者基本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平板抑菌试验验证抑菌活性后,探究B10-Glu、B10-LCI最小抑菌浓度(MIC)及环境条件对二者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电镜观察、细胞膜通透性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活性氧(ROS)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探究B10-Glu、B10-LCI黄曲霉抑制方式.结果表明:1)B10-Glu及B10-LCI的表观分子质量分别为25及12 ku,与预测分子质量较为接近.B10-LCI最佳诱导条件为16℃诱导16 h,B10-Glu为25 ℃诱导12 h.2)B10-Glu及B10-LCI对黄曲霉均有清晰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14及1.17 cm.MIC分别为0.94及0.96 μg/mL.3)B10-Glu及B10-LCI均能抑制黄曲霉孢子形成;破坏其菌丝形态及细胞内部结构;提高黄曲霉细胞膜通透性,致使细胞内容物流失;破坏线粒体等细胞器,促使ROS积累并降低细胞抗氧化水平.综上所述,B10-Glu及B10-LCI能通过抑制黄曲霉生长繁殖过程、破坏其细胞结构来发挥二者的优良抗黄曲霉作用效果.

    解淀粉芽孢杆菌黄曲霉生长抑制葡聚糖水解酶抗菌肽LCI

    二烯丙基二硫醚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湖羊瘤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

    张庆月黄李王玉梅汤莹莹...
    8036-8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二烯丙基二硫醚(DAD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湖羊瘤胃上皮细胞(REC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对瘤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分别使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 μmol/L)的 H2O2 和不同浓度(0、25、50、75、100、150、200 μmol/L)的DADS处理湖羊瘤胃上皮细胞24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筛选构建湖羊瘤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和DADS安全浓度范围.随后先用不同浓度(0、25、75、150 µmol/L)的DADS预处理湖羊瘤胃上皮细胞2 h,对其进行保护,再使用200 μmol/L H2O2处理湖羊瘤胃上皮细胞24 h,检测细胞活力以及细胞内ROS含量,采用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OD、CAT和GPX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H2O2浓度为0 µmol/L)相比,200 µmol/L的H2O2可显著降低湖羊瘤胃上皮细胞活力(P<0.05),显著增加细胞内ROS含量(P<0.05),成功诱导湖羊瘤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空白对照组(DADS浓度为0 µmol/L)相比,25~150 μmol/L的DADS不会对湖羊瘤胃上皮细胞活力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空白对照组(H2O2和DADS浓度均为0 µmol/L)相比,200 μmol/L的H2O2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显著增加细胞内ROS和MDA含量(P<0.05),显著降低T-AOC和SOD活性与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与氧化应激模型组(经200 μmol/L H2O2诱导)相比,使用75、150 μmol/L DADS预处理湖羊瘤胃上皮细胞可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和MDA含量(P<0.05),显著增加T-AOC和SOD活性与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适量的DADS可有效缓解H2O2诱导的湖羊瘤胃上皮细胞氧化应激.

    湖羊瘤胃上皮细胞二烯丙基二硫醚氧化应激

    马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李晓斌李超蔺建薇李倩...
    8046-8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建立马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马属动物泌乳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试验材料和细胞模型.以泌乳期哈萨克母马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分离马乳腺上皮细胞,并进行纯化和鉴定.结果显示:1)利用酶消化法培养的马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呈长条状或岛屿状;冻存后复苏培养的马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2)纯化后的马乳腺上皮细胞具备正常的"S"形生长周期.3)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培养的马乳腺上皮细胞能够表达其特异性基因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基因(CK18).4)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运用鼠抗cytokeratin 18作为一抗,对马乳腺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呈阳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使用的方法能够成功分离、纯化培养并鉴定出马乳腺上皮细胞.

    乳腺上皮细胞细胞培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