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粮补充精氨酸对低出生重哺乳仔猪肝脏氧化还原状态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张浩陈代文余冰何军...
    654-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研究精氨酸(Arg)对低出生重(LBW)哺乳仔猪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Arg改善LBW哺乳仔猪生长发育的可能机制.试验选取体况接近、产期一致和胎次相近的初产母猪所产仔猪,4日龄时,选取20头LBW[体重(1.16±0.08)kg]和10头正常出生重(NBW)[体重(2.07±0.10)kg]仔猪,按体重相近、公母比例一致的原则分为NBW组(饲喂基础饲粮)、LBW组(饲喂基础饲粮)和LBW+Arg组(基础饲粮补充1%Arg)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人工乳饲养21 d.在第22天,屠宰并收集所有试验猪的血清与肝脏样品,检测生长性能、氧化还原状态与线粒体功能指标.结果表明:1)与NBW仔猪相比,LBW仔猪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干物质摄入量(ADMI)显著降低(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ATP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脏环氧化酶(COX)ⅠmRNA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肝脏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mRNA表达量有下调的趋势(P=0.089);2)饲粮补充Arg显著提高LBW仔猪末重、ADG和ADMI(P<0.05),显著提高血清CAT活性和肝脏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P<0.05),显著提高肝脏ATP含量(P<0.05),显著上调肝脏GPx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mRNA表达量(P<0.05),并且有上调肝脏CAT(P=0.056)、COXⅣ(P=0.063)和OPA1(P=0.087)mRNA表达量的趋势.以上研究表明,LBW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受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饲粮补充1%Arg显著提高LBW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LBW仔猪生长性能.

    低出生重哺乳仔猪精氨酸氧化还原状态线粒体功能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组织形态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朱荣生徐伟王怀中孙守礼...
    664-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三丁酸甘油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组织形态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7.66 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饲喂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的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0、1500、2000、2500 mg/kg三丁酸甘油酯,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0和2500 mg/kg三丁酸甘油酯显著提高了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显著增加了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500、2000、2500 mg/kg三丁酸甘油酯显著提高了仔猪血清葡萄糖和总蛋白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了仔猪对饲粮中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球蛋白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1000 mg/kg三丁酸甘油酯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二胺氧化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仔猪对饲粮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由此可见,仔猪饲粮中添加1000~1500 mg/kg三丁酸甘油酯可替代抗生素药物添加剂;饲粮中添加2000~2500 mg/kg三丁酸甘油酯不仅可替代抗生素药物添加剂,而且可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改善肠组织形态,增强免疫力,提高养分消化率.

    三丁酸甘油酯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组织形态养分消化率

    哺乳期补饲精氨酸对断奶仔猪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影响

    刘军仲召鑫彭众喻礼怀...
    674-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哺乳期补饲精氨酸对断奶仔猪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影响.试验成对选取7日龄体重相近40头哺乳仔猪,分为对照组(CON组)和精氨酸组(Arg组),每组20头猪(公母各占1/2).7日龄起,在自然哺乳的同时,CON组仔猪每日灌服生理盐水40 mL,Arg组每日灌服精氨酸40 mL[250 mg/(kg·d].在21日龄时,仔猪断奶并饲喂基础饲粮.每组在断奶当天(21日龄)和断奶后第3天(24日龄)每次随机挑选8头仔猪(公母各占1/2)屠宰并采取肝脏.结果表明:1)断奶后第3天,仔猪的体重与肝脏重均极显著低于断奶当天(P<0.01);与CON组相比,断奶后第3天,Arg组仔猪肝脏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2)与CON组相比,Arg组仔猪肝细胞粒径极显著提高(P<0.01),肝细胞面积显著提高(P<0.05).3)断奶后第3天,仔猪肝脏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高于断奶当天(P<0.01);断奶当天,Arg组仔猪肝脏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4)与CON组相比,断奶当天,Arg组仔猪肝脏中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得,哺乳期补饲精氨酸能够促进断奶仔猪肝脏发育,提高肝脏中HDL-C含量,降低肝脏中LDL-C含量,提高肝脏中LPL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断奶仔猪肝脏脂代谢的功能.

    精氨酸仔猪肝脏脂代谢断奶应激

    噬菌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内容物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曾永娣王自蕊邹田德郑刘振...
    682-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噬菌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内容物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二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120头遗传背景相似、健康状况良好、胎次接近、初始体重为(7.35±0.03)kg的2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4组仔猪分别饲喂对照饲粮[添加50 mg/kg奎烯酮(有效含量25 mg/kg)和75 mg/kg金霉素(有效含量11.25 mg/kg)]及添加200、400和600 mg/kg噬菌体的饲粮.试验21 d后,屠宰取样,测定肠道内容物pH、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二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600 mg/kg噬菌体可显著提高仔猪全期增重(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仔猪全期增重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01和P=0.003).而且400、6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腹泻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与200 mg/kg噬菌体组(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仔猪腹泻指数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24和P=0.01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 mg/kg噬菌体能够显著降低仔猪回肠pH(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噬菌体显著提高了盲肠中乙酸、丁酸和总酸的含量(P<0.05),且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盲肠乙酸、丁酸和总酸含量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1和P<0.01,P=0.017和P=0.014,P<0.01和P<0.01);600 mg/kg噬菌体组盲肠中戊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400 mg/kg噬菌体组(P<0.05),且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00 mg/kg噬菌体组(P<0.05).相比较于对照组,饲粮中添加400和600 mg/kg噬菌体显著提高了仔猪结肠中乙酸和总酸含量(P<0.05),随着饲粮中噬菌体添加量的提高,结肠乙酸含量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08).而4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结肠丁酸含量显著高于200和600 mg/kg噬菌体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噬菌体组仔猪十二指肠黏膜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0.029),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噬菌体可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指数,同时降低仔猪肠道内容物pH,提高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二糖酶活性,改善仔猪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噬菌体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短链脂肪酸二糖酶活性

    胍基乙酸对肉鸡的适用阶段及饲粮蛋氨酸配套强化效果研究

    赵景鹏孙明发李培勇张俊玲...
    691-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评价胍基乙酸(GAA)对肉鸡的适用阶段和饲粮蛋氨酸(Met)配套强化效果.选取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仔鸡1920只,随机分为16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饲养阶段,1组为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Met水平前期为0.50%,后期为0.40%).2~6组仅在前期设置Met或GAA处理,其中,2组只把饲粮Met的水平提高至0.65%;3~6组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2个饲粮Met水平分别为0.50%和0.65%,2个GAA添加量分别为300和600 mg/kg.7~11组仅在后期设置Met或GAA处理,其中,7组只把饲粮Met水平提高至0.55%;8~11组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2个饲粮Met水平分别为0.40%和0.55%,2个GAA添加量分别为400和800 mg/kg.12~16组在全期(1~42日龄)设置Met或GAA处理,前期和后期饲粮设置分别同2~6组和7~11组.试验期42 d.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只在前期饲喂高剂量GAA并强化Met供应能够显著提高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21日龄体重(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料重比(P<0.05);仅在后期饲喂高剂量GAA能够显著提高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22~42日龄料重比(P<0.05),同时强化Met供应还可显著提高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及42日龄体重、胸肌指数(P<0.05),显著降低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及42日龄腹脂指数(P<0.05);全期饲喂高剂量GAA能够提高22~42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及42日龄体重和胸肌指数(P<0.05),显著降低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及42日龄腹脂指数(P<0.05),同时强化Met供应还可显著提高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21日龄体重(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全期单独强化饲粮Met或联合添加低剂量GAA可以显著降低42日龄胸肌、腿肌亮度(L∗)值和剪切力(P<0.05),提高红度(a∗)值和24 h pH(pHu)(P<0.05);单独饲喂GAA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当全程饲喂高剂量GAA时,无需额外补充Met就可使肉鸡终末体重和胴体质量达到最佳;若要阶段性使用GAA,宜在后期高剂量添加且同时补充Met.

    胍基乙酸蛋氨酸饲养阶段生长性能肉品质肉鸡

    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刘桂芹格尔乐其木格张心壮邢敬亚...
    706-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15±10)kg]相近、2周岁左右的健康德州公驴15头,随机分为C1组(饲喂方式为先粗后精)、C2组(饲喂方式为先精后粗)、C3组[饲喂方式为全混合日粮(TMR)],每组5头,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显示:1)C2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1和C3组(P≤0.01),C1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以C1组最高,C3组次之,C2组最低,C1组与C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饲喂方式对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有一定影响.在门水平上,各组盲肠微生物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二者占比>75%),其次为螺旋体菌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且C2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C1组和C3组;在属水平上,将401个属中相对丰度低于1%的属聚为其他(占比>75%)后,各组均以其他为优势菌属;随后,C1组以螺旋体科未定义属(unidenti-fied-Spirochaetaceae)和厌氧孤菌属(Anaerovirbrio)为主,C2组以厌氧孤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C3组则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螺旋体科未定义属为主.3)通过UPGMAA聚类树、主成分分析和物种差异性分析发现,3组德州驴盲肠微生物组成不同,且C2组与其他2组差别较大,C1组和C3组可聚为一类.综上可知,饲喂方式可极显著影响德州驴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影响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并可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

    饲喂方式德州驴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盲肠微生物多样性

    口感化开食料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胃肠道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付瑶郭江鹏李胜利
    715-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口感化开食料对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胃肠道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新生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牛,2组分别饲分别饲颗粒化开食料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10周,所有犊牛第3天开始饲喂开食料,第8周断奶.结果表明:1)2组犊牛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口感化开食料组的断奶后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比颗粒化开食料组高31.28%(P=0.081).2)2组的瘤胃液pH、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丁酸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3)2组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口感化开食料组犊牛在哺乳期的腹泻发病率比颗粒化开食料组低16.78%.由此可见,与饲喂颗粒化开食料相比,饲喂口感化开食料对断奶后蒙贝利亚×荷斯坦杂交犊牛开食料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趋势,能够减少犊牛哺乳期腹泻发病率,但对瘤胃发酵参数无显著影响,对胃肠道指标无不利影响.

    犊牛口感化开食料胃肠道瘤胃发酵

    壳聚糖对泌乳中期奶牛一氧化氮免疫调节途径的影响

    李倜宇石璐璐闫素梅史彬林...
    726-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利用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研究壳聚糖(CHI)对泌乳中期奶牛一氧化氮(NO)免疫调节途径的影响.体内试验:按产奶量、泌乳期、胎次和体重相近的原则,将40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处理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00、1000、1500和2000 mg/kg的CHI.试验期60 d,其中1~30 d为前期,31~60 d为后期.试验期间奶牛自由采食和饮水.体外试验:分为2个子试验,每个试验均采用2×2×2三因子设计,即2个脂多糖(LPS)添加水平(0和10μg/mL)×2个壳寡糖(COS)添加水平(0和160μg/mL)×2个抑制剂添加水平(添加和不添加),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2个子试验的抑制剂分别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1400W(添加水平1 mmol/L)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PDTC(添加水平10 mmol/L).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第60天,血清中NO含量随CHI添加水平增加呈极显著的一次线性(P<0.01)或二次曲线(P<0.01)升高效应,iNOS活性呈趋于显著的一次线性(0.05≤P<0.10)或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升高效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NOS和NF-κB基因表达量均呈趋于显著的一次线性(0.05≤P<0.10)或显著的二次曲线(P<0.05)升高效应;上述指标在1500 mg/kg添加水平表现为最高.体外试验结果表明:1)当1400W作为抑制剂,COS显著增加iNOS基因表达量(P<0.05);1400W极显著降低NO含量和iNOS活性(P<0.01).2)当PDTC作为抑制剂,PDTC显著降低NO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iNOS和NF-κB的基因表达量(P<0.01).3)在脂多糖(LPS)刺激的条件下,NO含量、iNOS活性和iNOS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而对NF-κB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COS又能够缓解LPS引起的NO含量、iNOS活性和iNOS基因表达量的升高.上述结果提示,COS可通过增加iNOS和NF-κB的基因表达量,升高iNOS的活性,从而增加机体内NO的产生,对奶牛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效应.此外,COS引起的PBMCs中NO含量的升高,是通过增加iNOS和NF-κB的基因表达量,提高iNOS活性来完成的,且COS对奶牛PBMCs中NO途径的相关指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综上所述,CHI可通过NO分子途径发挥免疫调节功能,且添加水平为1500 mg/kg时效果最佳.

    壳聚糖奶牛一氧化氮免疫调节

    光周期变化对山羊褪黑素分泌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毛晨羽邢媛媛石璐璐徐元庆...
    736-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周期可以影响动物体内褪黑素(MLT)的分泌,而MLT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本试验旨在研究光周期对山羊MLT分泌、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8只6月龄雌性绒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CG,自然光周期)组、短光照(SDPP,光照8 h/d,黑暗16 h/d)组和渐减光照(SIPP,光照时间从16 h/d逐渐缩短到8 h/d)组.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增加了血清MLT含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IPP显著增加了血清MLT含量(P<0.05);2)在试验第30天,SDPP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IPP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组和SIPP组血清T-SOD、GPx和C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和SIPP均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此外,SDPP显著提高了血清IL-1β、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而SIPP仅显著提高了血清IL-1β含量(P<0.05);4)在基因表达方面,在试验第30天,SDPP显著上调了白细胞中SOD1、GPx1、GPx4、CAT、核转录因子2(Nrf2)、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在试验第60天,SDPP组白细胞中SOD1、CAT、GPx4、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SIPP组白细胞中SOD1、GPx1、CAT、IL-1β和IL-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持续短光照能分泌更多的MLT,提高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光周期变化MLT分泌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基因表达绒山羊

    竹叶和茶叶渣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马满鹏王炳屠焰付彤...
    746-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相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下,以竹叶或茶叶渣替代苜蓿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45头105日龄的荷斯坦公犊牛分成3组,每组15头犊牛,分别饲喂苜蓿(AH组)、竹叶(BL组)或茶叶渣(TR组)为主要NDF来源的TMR.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180日龄时,TR组的体重显著低于AH组(P<0.05);试验期间,BL组与AH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2)与AH组相比,BL组的干物质(D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而有机物(OM)和NDF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TR组的NDF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而DM、OM和ADF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与AH组相比,BL组的尿能、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4)与AH组相比,BL组的尿氮显著提高(P<0.05),氮沉积率显著降低(P<0.05);TR组的粪氮显著提高(P<0.05),氮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5)与AH组相比,BL和TR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BL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与饲喂苜蓿饲粮相比,饲喂竹叶饲粮的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OM、NDF表观消化率相近,但能量和氮的利用率降低;饲喂茶叶渣饲粮的断奶犊牛能量利用率相近,而NDF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生长性能和氮的利用率降低;饲喂竹叶饲粮和茶叶渣饲粮的断奶犊牛血清IgA含量显著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综上所述,断奶犊牛阶段可以用竹叶(24.38%)替代苜蓿作为饲粮的粗饲料.

    竹叶茶叶渣苜蓿断奶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抗氧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