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料型对育肥期德州驴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刁克强郭翠华李晗张崇玉...
    1117-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颗粒型全混合日粮(TMR)和散状TMR对育肥期德州驴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150±2)kg]相近、年龄为8个月的健康公驴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CG组)饲喂散状TMR,试验组(EG组)饲喂颗粒型TMR,2种不同料型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一致,均自由采食,预试期10 d,正试期129 d.结果表明:1)EG组末重显著高于CG组(P<0.05);EG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CG组(P<0.01);EG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G组(P<0.05);EG组增重效益显著高于CG组(P<0.05).2)EG组和CG组宰前活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EG组胴体重与屠宰率显著高于CG组(P<0.05),EG组屠宰效益趋于显著地高于CG组(0.05<P<0.10).3)EG组肌肉剪切力显著小于CG组(P<0.05),EG组和CG组肌肉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0.05).4)EG组肌肉中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EG组和CG组肌肉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有机物(OM)和粗灰分(As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5)EG组肌肉中组氨酸(His)和羟基脯氨酸(Hyp)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EG组和CG组肌肉中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S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风味氨基酸(FAA)含量和EAA/NEAA值无显著差异(P>0.05).EG组肌肉中辛酸(C8:0)和反-9-十八碳烯酸(C18:1n9t)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EG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CG组(P<0.05),EG组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和MUFA/SFA值显著高于CG组(P<0.05),EG组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显著高于CG组(P<0.05).由此可见,与散状TMR相比,颗粒型TMR极显著提高育肥期德州驴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屠宰率、经济效益;提高驴肉嫩度并改善驴肉的脂肪酸组成.综上所述,在规模化养殖中应用颗粒型TMR来育肥德州驴是可行且高效的.

    不同料型德州驴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

    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

    盛月云黄建智薛鹏飞于东辉...
    1127-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内环境变化规律.选择体况良好、年龄相同的雄性塔里木马鹿5只,饲养水平一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个生茸阶段(脱盘前期、生茸高峰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每期21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塔里木马鹿生茸高峰期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高峰期的有机物(O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锯茸后期(P<0.05).2)塔里木马鹿生茸高峰期和生茸后期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高峰期的瘤胃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脱盘前期、生茸后期和锯茸后期(P<0.05),生茸后期的瘤胃异丁酸含量显著低于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P<0.05),脱盘前期和锯茸后期的瘤胃异戊酸含量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和生茸后期(P<0.05).3)在门水平上,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生茸高峰期的瘤胃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脱盘前期(P<0.05),脱盘前期瘤胃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在属水平上,塔里木马鹿生茸不同阶段瘤胃中未注释的拟杆菌目(uni-dentified-Bacteroidales)、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为优势菌属;生茸后期的瘤胃未注释的瘤胃球菌科(unidentified-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脱盘前期的瘤胃未注释的毛螺菌科(unidentified-Lachnospiraceae)和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生茸高峰期(P<0.05).由此可见,塔里木马鹿在生茸高峰期表现出对蛋白质的高效利用能力,瘤胃未注释的毛螺菌科、厌氧弧菌属和未注释的瘤胃球菌科是影响塔里木马鹿生茸阶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发酵参数的主要菌属.

    塔里木马鹿生茸阶段表观消化率瘤胃内环境

    不同硒源对西方蜜蜂蜂王抗氧化、免疫指标及抗氧化、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史文凯郭冬生李震黎力之...
    1139-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探究育王期间添加不同硒源(亚硒酸钠、纳米石墨硒和纳米碳粉硒)对西方蜜蜂蜂王抗氧化、免疫指标及抗氧化、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控制西方蜜蜂蜂王产卵后,幼虫孵化至24 h后移虫育王,将120只蜂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王台.亚硒酸钠组(SSe组)、纳米石墨硒组(GSSe组)和纳米碳粉硒组(TSSe组)分别添加等量3种不同硒源(硒浓度均为3.2 mg/L),在2、3和4日龄的同一时段,从蜂群中取出3组育王框,分别在王台中人工添加5μL亚硒酸钠溶液、纳米石墨硒溶液和纳米碳粉硒溶液;对照组在王台中人工添加5μL双蒸水.待4组蜂王出房后取全虫测定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解剖卵巢测定抗氧化和繁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蜂王体重、翅长、体长、胸长和胸宽无显著差异(P>0.05).2)SSe组的蜂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TSSe组的蜂王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SSe组和GSSe组的蜂王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3)SSe组、GSSe组和TSSe组的蜂王卵巢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2A3、UDP-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2B18和全反式视黄醇脱氢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4)SSe组的蜂王卵巢苯丙氨酸-4氢化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TSSe组的蜂王卵巢法尼基二磷酸磷酸酶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SSe组、GSSe组和TSSe组的蜂王卵巢法尼苏酸甲酯环氧化物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不同硒源可提升蜂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其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促进蜂王的卵巢发育,提升繁殖能力,并对免疫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硒源西方蜜蜂蜂王培育抗氧化

    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摄食偏好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张浩楠石明慧张宝峰王一晨...
    1149-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矿物元素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13种试验植物中,林麝对榆树、臭椿、杏树和山荆子表现为正选择,对其他9种植物表现为负选择.林麝对正选择食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63.80%,对负选择植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36.2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麝的摄食量与树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研究区域的乔灌植物资源,我们认为山西省太岳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林麝饲养繁育的潜在食物资源,该地区林麝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林麝自助餐试验摄食偏好天然植物次生代谢物

    不同大口黑鲈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及菌群组成的比较研究

    黄仁善钟纯怡张帝强俊...
    1158-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大口黑鲈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及菌群组成的差异.试验选用4个国内主要大口黑鲈养殖群体:"优鲈3号"[YL3,(18.91±1.54)g]、"优鲈1号"[YL1,(19.54±2.23)g]、台湾群体[CTW,(18.31±1.76)g]与杂交群体(HYB,地方选育种♀×北方亚种,(18.80±1.72)g]各180尾,每群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养殖120 d后,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以及菌群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HYB和CTW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YL1和YL3(P<0.05),且HYB的脏体比、肝体比和饲料系数最低.HYB的肥满度、后肠绒毛宽度以及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0.05).基于16S rRNA测序对肠道菌群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和功能预测发现,大口黑鲈肠道优势菌门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以及放线菌门,肠道鲸杆菌属显著富集于HYB;PICRUSt2功能预测表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处理以及环境信息处理等功能在HYB中的平均丰度更高;通过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菌群功能与后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其他群体,HYB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提高,肌肉中各类脂肪酸积累增多,肠道形态结构也得到显著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有益菌丰度提高.

    大口黑鲈不同养殖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肠道菌群

    不同锌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周芷晴吴紫倩罗杰儿王人开...
    1173-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不同锌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选择270尾体重[(10.00±0.05)g]相近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无机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0 mg/kg(以锌计)的硫酸锌(ZnSO4组),试验组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等量的赖氨酸锌(Lys-Zn组)和组氨酸锌(His-Zn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ZnSO4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His-Zn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2)与ZnSO4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Lys-Zn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ZnSO4组相比,试验组血清和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Lys-Zn组血清除外)活性显著提高(P<0.05),His-Zn组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His-Zn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ZnSO4组相比,试验组肌肉中铜和锌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氨基酸螯合锌在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以及提高微量元素沉积方面的效果均优于硫酸锌,其中组氨酸锌的效果更佳.

    珍珠龙胆石斑鱼氨基酸螯合锌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微量元素沉积

    黄芩苷对犬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谢留威翟翯宋明强赵云龙...
    1185-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黄芩苷(baicalin)对犬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18只2周岁的成年雄性泰迪犬[体重(5.62±0.53)kg]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和20 mg/kg的黄芩苷.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 mg/kg的黄芩苷极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1),极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黄芩苷对血清总蛋白(TP)、肌酐(Cr)、尿素氮(UN)、肾损伤分子-1(KIM-1)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20 mg/kg的黄芩苷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和P<0.01),极显著提高了肠道淋巴结细胞中CD4/CD8(P<0.01);饲粮中添加黄芩苷提高了肠道淋巴结细胞中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巨噬细胞富集程度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20 mg/kg黄芩苷能够有效地提高犬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并且不会对犬的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黄芩苷肠道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

    豆蔻明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方懿张亚磊符清瑶邓谭杰...
    1193-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豆蔻明(CDN)在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通过芳香烃受体/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AhR/Nrf2/NLRP3)信号通路对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的作用机制.用分别含有0、1、3、10、30、60、100μmol/L CDN的培养液处理IPEC-J2细胞2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最佳浓度.将IPEC-J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CDN组、脂多糖组(LPS组)、LPS+CDN组(L+C组),每组3个重复.CON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LPS组添加1μg/mL LPS,L+C组添加1μg/mL LPS和最佳浓度CDN一同处理,之后收集细胞和上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及试剂盒检测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CDN浓度为60μmol/L时,IPEC-J2细胞活力与CON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CDN浓度对IPEC-J2细胞是安全的,因此,后续选用60μmol/L CDN处理IPEC-J2细胞.与CON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与半胱天冬酶-1(Caspase-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C组IPEC-J2细胞中IL-10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IL-1β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GSH含量以及SOD、CAT、GSH-Px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Nrf2、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CYP1A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Keap1、NLRP3、ASC与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CDN在IPEC-J2细胞中通过激活AhR/Nrf2/NLRP3信号通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并启动下游靶基因表达来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豆蔻明脂多糖IPEC-J2氧化应激

    驴脂肪酸去饱和酶2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规律的研究

    黄飞杜心怡刘桂芹王长法...
    1204-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克隆了驴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了其在驴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设计FADS2基因引物,PCR克隆得到其CDS序列,然后对FADS2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驴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脂肪、乳腺内FADS2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驴FADS2基因CDS长1335 bp,可编码444个氨基酸,FADS2蛋白分子质量为52.43 ku,等电点为8.29,不稳定指数为37.22,疏水性总平均值为-0.231,属于稳定碱性亲水蛋白;FADS2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51.80%)和无规则卷曲(37.61%)构成.FADS2基因在所检测驴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脂肪和乳腺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脾脏、肺脏、肾脏、心脏和肝脏,肌肉中相对表达量最低.结果提示,FADS2可能在驴脂肪和乳腺等组织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驴脂肪和驴乳中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机理提供基础.

    FADS2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脂质代谢

    辣蓼黄酮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缓解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诱导的脾脏和肺脏氧化应激

    韦玉衡赵雅琪陈奇周家芳...
    1213-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探索辣蓼黄酮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效果,以阐明辣蓼黄酮干预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小鼠),即空白对照组、PRV组、维生素C(VC)组(灌服100 mg/kg BW VC)及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灌服200、100和50 mg/kg BW辣蓼黄酮混悬液),各组灌服量均为0.2 mL.PRV感染小鼠7 d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脾脏和肺脏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乙酰转移酶(HAT)和去乙酰转移酶(HDAC)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iNOS、Nrf2、HO-1、NQO1、乙酰化组蛋白H3(AcH3)和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RV组脾脏组织中iNOS、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O-1、HDAC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PRV组肺脏组织中iNOS、Nrf2、HO-1、NQO1、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iNOS、Nrf2、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PRV组相比,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脾脏组织中Nrf2、HO-1和HDAC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肺脏组织中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见,辣蓼黄酮对Nrf2信号通路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具有调控作用,且其通过该调控作用缓解PRV感染小鼠脾脏和肺脏诱导的氧化应激.

    辣蓼黄酮伪狂犬病毒Nrf2信号通路组蛋白乙酰化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