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及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

    黄建智盛月云关鹏任建刚...
    2580-2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和采食反刍规律的影响.选择体况接近、年龄相同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和27%的试验饲粮.每个试验期21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 d.结果表明:1)27%NDF水平组瘤胃pH显著低于37%、42%和47%NDF水平组(P<0.05),27%NDF水平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37%、42%和47%NDF水平组(P<0.05),27%NDF水平组瘤胃乙酸含量极显著低于42%和47%NDF水平组(P<0.01),47%NDF水平组瘤胃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2)27%和32%NDF水平组血清尿素氮(UN)和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42%和47%NDF水平组(P<0.05).3)随着饲粮NDF水平的降低,食糜外流速度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42%和47%NDF水平组反刍时间、反刍周期食团数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47%NDF水平组反刍周期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37%、42%和47%NDF水平组每个食团咀嚼次数极显著高于27%和32%NDF水平组(P<0.01),42%和47%NDF水平组每个食团咀嚼时间显著高于27%NDF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37%~47%的饲粮NDF水平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血清生化指标、食糜外流速度及采食反刍规律影响不大,说明塔里木马鹿对高纤维饲粮有较强的适应性.

    塔里木马鹿瘤胃发酵参数采食反刍规律食糜外流速度

    8~10周龄雌性雉鸡饲粮适宜粗蛋白质水平研究

    付曦瑶陈丽红郭颖妍陈小丽...
    2593-2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8~10周龄雌性雉鸡生长性能、氮代谢、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8~10周龄雌性雉鸡饲粮粗蛋白质适宜水平.选取8周龄、初始体重为(357.87±22.60)g的健康雌性雉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5组雉鸡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50%、21.00%、22.50%、24.00%和25.50%.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雉鸡8~10周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呈线性、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降低(P<0.05),平均 日增重呈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升高(P<0.05).2)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雉鸡食入氮、粪便氮和沉积氮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食入氮、粪便氮和沉积氮含量呈线性、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升高(P<0.05).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雉鸡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雉鸡血清葡萄糖、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总蛋白、尿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升高(P<0.05),血清尿素含量呈线性、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升高(P<0.05).5)回归分析表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3.98%和23.24%时,雉鸡能获得较低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2.84%和22.73%时,血清总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较高.综上所述,结合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同时应选择氮排放量较低的饲粮,因此建议8~10周龄雌性雉鸡饲粮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22.73%.

    雉鸡粗蛋白质生长性能氮代谢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血清生化指标

    限饲与外源刺激对肉鸡血糖浓度及抗氧化基因应激诱导蛋白1表达的影响

    李慧红罗朋娜焦静娅张怀勇...
    2606-2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限饲与外源刺激对肉鸡血糖浓度及抗氧化基因应激诱导蛋白1(SESN1)表达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试验1:分别选取不同生长发育阶段(10、19胚龄和21、49日龄,n=4)爱拔益加(AA)肉鸡各个组织样,检测SESN1的时空表达特性;试验2:选取7日龄肉鸡60只,分为对照组(n=20)、15%能量限饲组(n=20)和15%蛋白质限饲组(n=20),饲喂至21日龄,分别随机选取10只,采集胸肌组织,探究不同限饲处理对SESN1表达的影响;试验3:选取16日龄肉鸡20只,分为喂食组(正常饲喂,n=10)和禁食组(禁食24 h,n=10),测定血糖浓度后采集胸肌组织,检测SESN1的表达变化;试验4:分别对鸡只进行外源腹腔注射葡萄糖(18日龄,2 g/kg体重,n=20)、丙酮酸钠(21日龄,2 g/kg体重,n=20)和胰岛素(24日龄,5 IU/kg体重,n=30),测定血糖浓度后采集胸肌组织,检测SESN1的表达变化.最后进行SESN1相对表达量与血糖浓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10胚龄,SESN1在肝脏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19胚龄和21日龄时,SESN1在胸肌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49日龄时,SESN1在胰腺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2)15%能量限饲组的胸肌中SESN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15%蛋白质限饲组的胸肌中SESN1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禁食组的血糖浓度极显著低于喂食组(P<0.01),胸肌中SESN1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喂食组(P<0.01).3)胰岛素处理极显著降低了 120 min时血糖浓度(P<0.01),同时极显著上调了 120 min时胸肌中SESN1相对表达量(P<0.01);丙酮酸钠处理极显著降低了 60 min时血糖浓度(P<0.01),同时极显著上调了 60 min时胸肌中SESN1相对表达量(P<0.01).4)胸肌中SESN1相对表达量与血糖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2=0.370 8,P<0.000 1).由此可见,SESN1具有明显的时空表达特性,限饲和外源刺激可不同程度影响胸肌中SESN1的表达,且胸肌中SESN1相对表达量与血糖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外源刺激限饲SESN1基因表达胸肌血糖

    竹叶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詹经纬李欣关淑文刘明...
    2616-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筛选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最佳条件,并探究竹叶黄酮(BLF)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将维持培养基中处理的MAC-T设为对照组,在维持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200~1 000 μmol/L)H2O2处理的MAC-T设为氧化损伤组,在维持培养基中添加80 μg/mL BLF和800 μmol/L H2O2处理的MAC-T设为BLF预处理组.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每次试验平行孔6个,重复试验3次.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利用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结果显示:1)600和800 μmol/L H2O2刺激细胞6和8 h符合建模条件,细胞活力为80.77%~72.81%,细胞凋亡率为20.79%~43.52%;2)与对照组相比,800 μmol/L H2O2刺激细胞8 h可显著提升ROS含量(P<0.05),显著抑制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800 μmol/L H2O2刺激细胞8 h对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增加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使Bax/Bcl-2比值显著增加(P<0.05),同时显著增加MMP去极化细胞比例(P<0.05);4)与氧化损伤组相比,80 μg/mL BLF预处理24 h能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显著降低ROS含量(P<0.05),显著提高CAT和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提高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使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H2O2诱导的MAC-T氧化应激模型,最佳条件为800 μmol/L H2O2处理8 ho BLF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MAC-T凋亡和ROS生成,缓解线粒体损伤并恢复抗氧化能力,保护MAC-T抵御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

    竹叶黄酮氧化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芦丁对湖羊乳腺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丁红研李玉赵畅冯士彬...
    2629-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产后湖羊乳腺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为NFE2L2)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且分娩日期相近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 mg/kg BW芦丁能够减少湖羊乳腺腺泡内炎性细胞数量,100 mg/kg芦丁组湖羊乳腺腺泡内未见炎性细胞.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 BW芦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P<0.0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0.05)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极显著降低过乳腺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0 mg/kg BW芦丁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细胞内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NFE2L2 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乳腺组织中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mRNA相对表达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 mg/kg BW芦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 100 mg/kg BW芦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GCLM(P<0.01)、GSH-Px(P<0.05)、硫氧还蛋白(TXN)(P<0.05)、铁蛋白重链1(FTH1)(P<0.01)、转醛醇酶1(TALDO1)(P<0.05)、苹果酸酶1(ME1)(P<0.05)和血红素氧合酶1(HMOX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乳腺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0和100 mg/kg BW芦丁能够减少湖羊乳腺腺泡内炎性细胞数量,并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通过调节NRF2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善产后湖羊乳腺的健康状态.

    湖羊芦丁乳腺组织抗氧化NRF2信号通路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特征

    刘燕红王银梦张玉莹杨得玉...
    2641-2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肠道菌群组成特征,为牦牛犊牛培育中腹泻的早期预防提供重要参考.试验选取2月龄牦牛犊牛(公)6头,其中正常牦牛犊牛3头,腹泻牦牛犊牛3头,采用直肠取样法采集所有犊牛粪便样品,提取高质量的细菌总DNA,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组成.结果表明:腹泻牦牛犊牛粪便微生物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l指数和ACE指数低于正常牦牛犊牛;在门水平上,相比正常牦牛犊牛,腹泻牦牛犊牛的粪便微生物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软壁菌门(Tenericutes)、衣原体门(Chlamydi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KEGG分析中,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在代谢通路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EggNOG水平功能分析中,腹泻牦牛犊牛的基因在细胞外结构、细胞运动性、转录以及复制、重组和修复上显著富集(P<0.05),正常牦牛犊牛的基因在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发生、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上显著富集(P<0.05);在CAZy水平功能分析中,正常和腹泻牦牛犊牛肠道微生物基因均主要在糖苷水解酶、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中有显著差异(P<0.05);在CARD的抗性基因分析中,腹泻牦牛犊牛携带抗性基因较多的主要菌门有4个,依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正常牦牛犊牛携带抗性基因较多的主要菌门有6个,其中占比较高的有3个,依次是Firmicutes、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同时发现正常和腹泻牦牛犊牛中Proteobacteria的占比与其携带抗性基因的占比呈负相关;在LEfSe分析中,腹泻牦牛犊牛的抗性基因多于正常牦牛犊牛,且多为多重耐药基因.综上可知,发生腹泻的牦牛犊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会引起变形菌门相对丰度的增加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减少;同时,腹泻牦牛犊牛携带的抗性基因增加,且多数基因属于多重耐药基因.

    宏基因组测序牦牛犊牛腹泻肠道微生物功能基因

    高精料饲粮对滩羊瘤胃上皮发育及转录组变化的影响

    李双宏张博彦张晗罗海玲...
    2651-2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高精料饲粮饲喂对滩羊瘤胃上皮发育及转录组变化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体重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滩羊公羔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高精料饲粮组(HE组)中精料比例为84%,常规饲草组(HF组)饲粮中精料比例为65%.试验期80 d,包含20 d的预试期,60 d的正试期.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羊进行屠宰试验,统一选择瘤胃左腹部中间位置取瘤胃组织,瘤胃整体组织用于组织化学切片分析,瘤胃上皮用于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显示:与HF组相比,HE组瘤胃上皮乳头长度有增长的趋势(P=0.089).通过RNA-seq发现2组间共有2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包含23个下调基因,3个上调基因.通过KEGG通路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DEGs富集于补体系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坏血酸盐和醛酸盐代谢通路.补体通路内基因补体因子2(C2)、补体因子B(CFB)、补体因子I(CFI)与血液白细胞介素-1β(IL-1 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IL-17)均显著相关(P<0.05),补体因子 H(CFH)与血液 IL-2 显著相关(P<0.05).其中,C2 与血液 IL-2、IL-17、IL-6、IL-13、IL-1β为极强负相关关系(|r|=0.8~1.0);CFB与血液IL-2、IL-17为极强负相关关系(| r |=0.8~1.0),与IL-6、IL-13、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为强负相关关系(|r|=0.6~0.8).由此可见,长期饲喂高精料饲粮可能通过改变补体系统等免疫相关通路和基因变化,进而引起滩羊瘤胃上皮组织出现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高精料转录组测序瘤胃绵羊炎症反应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对BALB/c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连欣王东方杨阳刘玉兰...
    2661-2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K88对BALB/c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25只9周龄、体重(17±1)g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只,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107 CFU/mL ETEC K88菌液0.2 mL;分别于注射ETEC K88 0、12、24、36和48 h时屠宰小鼠,取肝脏组织测定炎性因子、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0 h相比,小鼠肝脏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4、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和36 h时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2)与0 h相比,小鼠肝脏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 h时显著升高(P<0.05),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36 h时显著升高(P<0.05),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3)与0 h相比,小鼠肝脏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36 h时显著升高(P<0.05),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36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4和36 h时显著升高(P<0.05),消皮素D(GSDMD)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12、24和36 h时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18(IL-18)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24 h时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ETEC K88感染引起小鼠肝脏炎症反应,激活了小鼠肝脏程序性坏死和焦亡信号通路.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肝脏炎症程序性坏死焦亡

    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重、炎症反应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伊婷乔家运李玉鹏李海花...
    2668-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重、肠道形态、血清炎症因子、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20只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组,每组10只.植物乳杆菌组小鼠每日灌胃浓度为1×109 CFU/mL的植物乳杆菌悬液,灌胃量为0.2 mL/只,对照组小鼠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灌胃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重、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小鼠空肠绒隐比显著上升(P<0.05).3)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盲肠内容物总SCFAs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小鼠盲肠内容物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有益菌相对丰度上升,同时潜在的致病菌相对丰度下降.综上所述,灌胃植物乳杆菌能够改善小鼠肠道形态,提高小肠吸收能力,提高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

    植物乳杆菌小鼠肠道菌群肠道形态炎症因子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研究收获期与青贮对甜玉米秸秆饲用品质的影响

    鲍俊杰郭广振凡超杰杨伟光...
    2677-2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收获期与青贮对甜玉米秸秆饲用品质的影响.以摘穗后(乳熟期)的"华美甜8号"甜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摘穗的第0(当天)、5、10、15天收获秸秆,每个收获期设置未青贮与青贮2种处理,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所有样品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收获期与青贮的交互作用对甜玉米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淀粉含量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2)相比于摘穗当天收获,摘穗后第15天收获显著提高了甜玉米秸秆的干物质(DM)(青贮)、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青贮)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相对饲用价值(RFV)和能量价值(P<0.05).而青贮则显著降低了甜玉米秸秆的NDF、ADF、淀粉、粗蛋白质(CP)、可溶性蛋白质(SP)、NDIP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有机物(OM)、粗脂肪(EE)、粗灰分(Ash)、钙(Ca)、RFV和能量价值(P<0.05).3)综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发现,仅摘穗当天收获的鲜样甜玉米秸秆以及摘穗当天和摘穗后第15天收获的甜玉米秸秆经青贮后的总隶属函数均值大于0.5.综上可知,不同收获期或是否青贮对甜玉米秸秆的营养物质含量与能量价值产生了一定影响.甜玉米秸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收获期的推移而增加,RFV和能量价值降低;而进行青贮处理后则与之相反.在本试验条件下,甜玉米秸秆可在摘穗当天收获进行饲喂或青贮处理,或者延长至摘穗后第15天收获并青贮,将有效改善甜玉米秸秆的饲用品质.

    甜玉米秸秆收获期青贮饲用品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