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硒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物学功能和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张淑娟邵明丽陈旭阳李明珠...
    2815-2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硒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在维持正常生长、增强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产养殖动物饲料中硒的适宜添加量范围非常窄,过量添加会对动物产生多种毒性作用.本文综述了适量硒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物学功能和过量硒造成的毒性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总结了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硒需求量,以期为水产养殖动物的硒营养学研究提供借鉴,为生产上精确使用硒类添加剂提供参考.

    水产动物生物学功能毒性机理

    青绿饲料附生微生物组成特点及其对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男吉刘江莉林波邹彩霞...
    2828-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附生微生物主要指植物的叶面微生物,是影响青贮品质的重要因素,同时附生微生物的种类和组成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外部因素对青绿饲料附生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和宿主来源对青绿饲料附生微生物组成及对青贮品质的影响,旨在阐明不同青绿饲料附生微生物的组成特点和影响因素及其对青贮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有益的附生微生物、抑制有害附生微生物提高青贮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附生微生物青贮品质青绿饲料

    辣椒副产物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进龙郭同军张志军李功安...
    2836-2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辣椒副产物主要由辣椒秸秆及辣椒粕组成,储量可观,可作为畜牧养殖饲料加以利用.本文就辣椒副产物的营养组成、主要活性物质以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饲料化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辣椒副产物在畜禽饲粮中合理且安全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辣椒副产物营养价值活性成分饲料化利用

    限饲条件下不同饲养时长对育肥猪胴体品质、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思思韩萌萌龚赛明殷运菊...
    2847-2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限饲条件下不同饲养时长对育肥猪胴体品质、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10.11±0.10)kg]接近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 30 只,随机分为 3组(每组 10 个重复,每个重复 1 只):A 组(饲养 5 个月)、B 组(饲养 6 个月)、C 组(饲养 7 个月).B组和C组采食量分别控制为A组的 85%和 80%,3 组于不同时间开始,待 3 组试验猪平均体重达到 120 kg后,同时屠宰.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1)B组和C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胴体直长显著提高(P<0.05);B 组的背膘厚度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的宰后 45 min的背最长肌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2)B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C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3)B组的背最长肌甜味氨基酸丝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味道强度值显著提高(P<0.05),B组和C组的背最长肌苦味氨基酸苯丙氨酸味道强度值显著降低(P<0.05).4)B组的背最长肌中C18∶3n3 和C20∶2 比例显著提高(P<0.05),C组的背最长肌C18∶3n3、C20∶2、C22∶6n3 和总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著提高(P<0.05);5)B组和C组的背最长肌葡萄糖含量和猪己糖激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C组的背最长肌糖酵解潜力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的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Ⅰ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限饲条件下延长饲养时长至 7 个月可改善育肥猪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和肌纤维类型组成,提高肉品质,但降低了生长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造肉成本.

    限饲肉品质肌纤维类型育肥猪

    苜蓿加工粉尘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森李成旭王鹏飞闫尊强...
    2859-2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苜蓿加工粉尘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选取平均体重为(30.32±1.4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 48 头,按性别、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 2%、4%、6%苜蓿加工粉尘的饲粮.试验期 82 d,分为育肥前期(1~41 d)和育肥后期(42~82 d)2 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苜蓿加工粉尘组育肥后期和育肥全期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前期ADFI显著降低了10.13%(P<0.05),育肥前期ADG和F/G分别降低了 6.85%和 3.53%(P>0.05);4%、6%苜蓿加工粉尘组育肥前期、育肥后期和育肥全期ADG、ADFI和F/G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2%、4%、6%苜蓿加工粉尘组瘦肉率分别增加了 0.60%、1.50%和 2.45%(P>0.05);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胴体直长、胴体斜长、骨率、皮率、肥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之间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失水率、剪切力、亮度值、红度值、黄度值、熟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育肥前期,2%、4%苜蓿加工粉尘组饲料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 0.48、0.65 元/kg(P>0.05),6%苜蓿加工粉尘组显著降低了 0.83 元/kg(P<0.05);育肥后期,2%、4%、6%苜蓿加工粉尘组饲料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 0.03、0.02、0.37 元/kg(P>0.05);育肥全期,2%、4%、6%苜蓿加工粉尘组饲料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 0.18、0.36、0.57 元/kg(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 2%~6%苜蓿加工粉尘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无负面影响,同时还可提高胴体瘦肉率,其中饲粮中添加 6%苜蓿加工粉尘可最大程度降低饲料成本.

    苜蓿加工粉尘育肥猪非常规饲料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品质

    添加植物油降低饲粮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魏芳蒋苏苏田程程符璐...
    2867-2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植物油降低n-6/n-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对生长肥育猪脂肪沉积和脂肪酸组成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 54 头体重[(45.30±1.72)kg]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3 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 4.5%菜籽油(菜籽油组)和 4.5%混合油(混合油组,菜籽油∶亚麻籽油=1∶1)的饲粮.3 组饲粮粗脂肪含量分别为 2.76%、7.24%和 7.24%,n-6/n-3 PUFA比值分别约为 10∶1、4∶1 和 2∶1,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预试期 7d,正试期 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P<0.05),对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及背膘厚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n-3 及总PUFA含量(P<0.05),降低n-6/n-3 PUFA比值(P<0.05);与菜籽油组相比,混合油组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n-3 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n-6/n-3 PUFA比值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肪酸转位酶/CD36(FAT/CD36)和脂肪酸转运蛋白 1(FATP1)mRNA相对表达量(P<0.05),且混合油组背最长肌FAT/CD36 和脂肪酸转运蛋白 4(FATP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植物油显著提高背最长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葡萄糖转运子 4(Glut4)及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延伸酶 5(Elovl5)和脂肪酸延伸酶 6(Elovl6)等生脂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皮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维甲酸 X 受体 α(RXRα)及生脂基因 mRNA 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添加植物油降低饲粮n-6/n-3 PUFA比值可上调FAT/CD36 和FATP1 表达,促进猪肌肉和皮下脂肪组织吸收和利用饲粮长链脂肪酸合成脂肪;下调PPARγ及生脂基因表达,抑制皮下脂肪组织从头脂肪合成,而上调ChREBP 及生脂基因表达,促进背最长肌脂肪合成,提高IMF含量,且饲粮n-6/n-3 PUFA比值为 2∶1 时能更有效地改善组织n-3 PUFA含量和n-6/n-3 PUFA比值.

    生长肥育猪植物油n-6/n-3PUFA比值肌内脂肪脂肪酸组成生脂基因

    中链脂肪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焦帅赵威付域泽张乃锋...
    2882-2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中链脂肪酸(MCF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 29 日龄、体重[(6.83±0.44)kg]相近的断奶仔猪(杜×长×大杂交猪)300 头,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25 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4 g/kg的MCFA.试验预试期5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剂量的MCFA均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粪便评分和腹泻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 g/kg MCFA显著提高了粗脂肪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2 和4 g/kg MCFA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而添加 4 g/kg MCFA有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趋势(0.05<P<0.10);添加不同剂量的MCFA均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P<0.05),而添加1 和2 g/kg MCFA有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的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添加MCFA增强了仔猪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缓解了断奶应激和腹泻;但本试验并未发现其能促进增重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中链脂肪酸腹泻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

    储存4年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燕磊安沙吕尊周吕孝国...
    2890-2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水平储存 4 年玉米替代正常玉米的饲粮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 1 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的罗斯 308 商品肉仔鸡公鸡 500 只,随机分为 5 个组,每组 10 个重复,每个重复 10 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正常玉米-豆粕型饲粮;B组、C组、D组和E组饲粮中分别使用 15%、30%、45%和 60%的储存 4 年玉米.试验期 35 d.结果表明:1)1~14 日龄,各组之间肉鸡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15~24 日龄,与正常玉米(对照组)相比,45%以上储存 4 年玉米(D组和E组)显著降低肉鸡 24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提高料重比(F/G)(P<0.05);25~35 日龄,与正常玉米相比,45%以上储存 4 年玉米显著降低肉鸡 35 日龄体重(P<0.05),但对ADG、ADFI和F/G均无显著影响(P>0.05);1~35 日龄,与正常玉米相比,45%以上储存 4 年玉米显著降低肉鸡 ADG 和 ADFI(P<0.05),有提高 F/G 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除D组腿肌率显著提高(P<0.05)外,其他组屠宰性能指标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E组肉鸡胸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正常玉米相比,30%以上储存 4 年玉米显著提高肉鸡胸肌硫巴比妥酸(TBA)值(P<0.05),60%储存 4 年玉米显著降低pH(P<0.05),且E组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D组肉鸡肠道菌群ACE指数显著降低(P<0.05).在门水平上,不同水平储存 4 年玉米与肉鸡肠道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R2 =0.839 8),与肠道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关系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2 =0.890 5);在属水平上,不同水平储存 4年玉米与肉鸡肠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R2=0.937 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肉鸡饲粮中使用 30%以上高脂肪酸值储存 4 年玉米会导致其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下降,并致使肠道菌群紊乱.

    储存4年玉米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肠道菌群

    湿态发酵豆粕在快大型黄羽肉鸡上代谢能和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研究

    张赛刘祝英王小龙梁恩铨...
    2904-2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湿态发酵豆粕在快大型黄羽肉鸡上代谢能和氨基酸回肠消化率.试验 1:评估湿态发酵豆粕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选取 48 只 30 日龄快大型黄羽肉公鸡,随机分 2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4 只鸡.2 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试验饲粮.预试期 3d,全收粪期 4d.试验 2:评估湿态发酵豆粕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选取 72只 30 日龄快大型黄羽肉公鸡,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6 个重复,每个重复 6 只鸡.2 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试验饲粮.试验期3d.试验1 结果表明:饲喂基础下,湿态发酵豆粕的AME和AMEn均显著低于普通豆粕(P<0.05);干物质基础下,湿态发酵豆粕的AME和AMEn 均显著高于普通豆粕(P<0.05).试验 2 结果表明,必需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前 4 位分别为蛋氨酸(82.55%)、精氨酸(81.66%)、酪氨酸(80.64%)、色氨酸(80.50%),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前 4 位分别为色氨酸(97.89%)、蛋氨酸(91.26%)、精氨酸(88.20%)、异亮氨酸(87.52%).非必需氨基酸AID前 3 位分别为谷氨酸(80.75%)、天冬氨酸(74.17%)、脯氨酸(72.95%),非必需氨基酸SID前 3 位由高到低分别为脯氨酸(86.56%)、谷氨酸(84.79%)、丝氨酸(83.17%).由于湿态发酵豆粕水分含量较高,饲喂基础下,氨基酸含量均明显低于普通豆粕.干物质基础下,湿态发酵豆粕氨基酸含量(除色氨酸外)均略低于普通豆粕.必需氨基酸中,湿态发酵豆粕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SID高于普通豆粕.由此可见,湿态发酵豆粕干物质基础的AME和AMEn分别为14.38 和13.20 MJ/kg,分别比普通豆粕高25.3%和27.3%,表明豆粕发酵后能提升代谢能.豆粕发酵后,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SID有所提升.

    湿态发酵豆粕表观代谢能氮校正表观代谢能氨基酸回肠消化率

    复合益生菌对肉鸡肠道免疫、抗氧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

    王燕飞刘璇张若男贾浩...
    2916-2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与双歧杆菌以不同比例配制成 3 种的复合益生菌对肉鸡肠道免疫、抗氧化与细胞凋亡的影响.将400 只1 日龄雄性黄麻肉鸡随机分成4 组,每组 5 个重复,每个重复 20 只.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与双歧杆菌分别按 2∶1∶1、1∶2∶1、1∶1∶2的比例配制成复合益生菌,并按 1%的比例分别补充到益生菌Ⅰ组、Ⅱ组与Ⅲ组的饮用水中,对照组正常饮水.饲喂周期分 1~21 日龄和 22~42 日龄 2 个阶段.结果显示:在整个生长期间,与对照组相比,3 个益生菌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增加(P<0.05).在 21 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3 个益生菌组空肠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黏蛋白 2(MUC2)、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cl-2 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酶-3(C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 42 日时龄,与对照组相比,3 个益生菌组空肠 IL-10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AOC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claudin-1、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 个益生菌组比较,以益生菌Ⅰ组促进肠道黏膜IgA、IgG产生的效应最佳;以益生菌Ⅰ组、Ⅲ组提高肠道黏膜IL-2、IL-10 含量的效果最佳;以益生菌Ⅲ组的促进肠道屏障基因表达,提高抗氧化活性,上调Bcl-2、下调Bax与Caspase-3 mRNA表达的效果最佳.综上可知,由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与双歧杆菌以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复合益生菌均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强肠道抗氧化功能和免疫功能,减轻肠道细胞凋亡,且以混合比例为 1∶1∶2 时对肉鸡的作用效果最佳.

    复合益生菌肉鸡免疫抗氧化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