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脐橙渣和甜叶菊渣微贮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操贤洪邱静芸连海欧翔...
    3070-3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脐橙渣和甜叶菊渣微贮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2月龄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饲喂含30%微贮稻草的试验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含6.0%微贮稻草和24%微贮甜叶菊渣的试验饲粮,试验Ⅱ组饲喂含6.0%微贮稻草和24%微贮脐橙渣的试验饲粮,试验Ⅲ组饲喂含6.0%微贮稻草、12%微贮甜叶菊渣和12%微贮脐橙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1周.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2)试验Ⅲ组的血浆谷氨酸(Glu)、磷酸果糖激酶(PFK)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血浆尿素氮(UN)和丙酮酸激酶(P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3)在门水平上,试验Ⅲ组的粪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粪便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Ⅲ组的粪便不动菌属(Acinet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粪便UCG-005和另枝菌属(Alistip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粪便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UCG-010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4)试验Ⅲ组的Faith_pd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的Beta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并且对照组与其他3组在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脐橙渣和甜叶菊渣混合微贮饲料能提高肉牛生长性能,改善血浆生化指标,改变肉牛粪便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调节肉牛肠道微生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脐橙渣甜叶菊渣肉牛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微生物多样性

    2种营养水平饲粮对2种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杨瑞鑫刘菲菲蔡亚楠韩铖星...
    3082-3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营养水平饲粮对2种生长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2×2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月龄(6月龄左右)、体重[(204.63±23.65)kg]相近的安格斯(♂)×黑西门塔尔(♀)杂交牛(安黑杂交牛)和西门塔尔牛各12头(公母各占1/2),分别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低营养水平[试验前期,综合净能(NEmf)为5.42 MJ/kg,粗蛋白质(CP)含量为9.66%;试验后期,NEmf为5.57 MJ/kg,CP含量为9.05%]和高营养水平(试验前期,NEmf为5.77 MJ/kg,CP含量为12.47%;试验后期,NEmf为6.00 MJ/kg,CP含量为10.44%)饲粮.预试期12 d,正试期62 d,分为试验前期(第1~31天)和试验后期(第32~62天)2个阶段,最后8 d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与西门塔尔牛相比,安黑杂交牛试验前期平均日增重(ADG)(P=0.076)、对有机物(P=0.051)和CP(P=0.087)的表观消化率、血清尿素氮(UN)含量(P=0.077)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70)有提高的趋势,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与低营养水平组相比,高营养水平组试验前期干物质采食量(DMI)、试验后期ADG、DMI和饲料转化率(FCR)以及试验全期ADG和DMI显著提高(P<0.05),试验全期FCR(P=0.085)和血清总胆固醇(P=0.077)含量有提高趋势;低营养水平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5).品种和营养水平对血清UN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种牛粪便微生物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各组间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高营养水平组粪便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5).综上所述,安黑杂交牛的ADG和对CP、OM、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优于西门塔尔牛;高营养水平饲粮更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相对丰度的提高,促进生长牛的快速生长.

    安黑杂交牛西门塔尔牛营养水平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区系

    不同淀粉/中性洗涤纤维比例饲粮对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马宗亮张怀达富兰李斌峰...
    3094-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淀粉/中性洗涤纤维(starch/NDF,SN)比例饲粮对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51头体况良好、体重[(247.48±24.02)kg]相近的健康雄性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不同碳水化合物结构饲粮,分别为低SN比例(LSN组)、中SN比例(MSN组)、高SN比例(HSN)饲粮,SN比例分别为0.41、0.51、0.64.舍饲饲养115 d.结果表明:HSN组牦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LSN组(P<0.05),同时料重比显著低于LSN组(P<0.05).HSN组牦牛瘤胃重显著低于LSN、MSN组(P<0.05),网胃、瓣胃、皱胃、小肠、大肠及心脏、肝脏重在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牦牛在胴体长、胴体胸深、胴体深、胴体后腿围、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大腿肌肉厚差异不显著(P>0.05),HSN组牦牛屠宰率显著高于LSN组(P<0.05),净肉率显著高于LSN组(P<0.05).HSN组牦牛背最长肌熟肉率高于LSN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LSN组(P<0.05),HSN组亮度值高于LSN、MSN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育肥牦牛对高SN比例饲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高SN比例饲粮能够促进牦牛增重、提高产肉性能并改善肉品质.

    牦牛淀粉中性洗涤纤维生长性能肉品质

    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薛国良周亚楠安乐乐徐玉麟...
    3106-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粗饲料来源饲粮对断奶牦牛犊牛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日龄(45日龄左右)和体重[(36.47±0.99)kg]相近的21头大通牦牛犊牛(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牛.苜蓿干草组(AT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苜蓿干草,燕麦干草组(OT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燕麦干草,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组(AOT组)在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的基础上添加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苜蓿干草∶燕麦干草=1∶1).预试期21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与AT组和OT组相比,AOT组的终末体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AT组和OT组相比,AOT组的脾脏中红髓和白髓界限明显,白髓半径较大,并且脾脏中促吞噬素、干扰素-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AT组和OT组相比,AOT组的胸腺中皮质面积大,并且胸腺中胸腺素β-4、前胸腺素α、胸腺肽、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相比单一饲喂苜蓿干草或燕麦干草,二者混合饲喂更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断奶牦牛犊牛的生长发育;同时,苜蓿干草和燕麦干草混合饲喂可以促进脾脏和胸腺器官的发育,提高断奶牦牛犊牛免疫功能.

    牦牛犊牛苜蓿干草燕麦干草免疫器官生长性能免疫因子

    低蛋白质饲粮对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李瑞珍桂瑞麒周玉香王泰露...
    3117-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对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3月龄健康、体况相似、平均体重在(21.58±7.94)kg的滩羊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3%的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比对照组饲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试验Ⅰ组)、2%(试验Ⅱ组)和3%(试验Ⅲ组)的能氮平衡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滩羊的初始体重、终末体重以及干物质采食量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试验Ⅰ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P<0.05);料重比以试验Ⅰ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P<0.05).2)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对照组的进食氮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粪氮、尿氮显著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然而,各组在沉积氮、氮消化率、氮利用率上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比之下,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氮生物学价值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13%(P<0.05)、1.54%(P>0.05)和0.54%(P>0.05).4)饲喂低蛋白质饲粮对滩羊的宰前活重、头重、蹄重、骨重、骨肉比无显著影响(P>0.05),对GR值、眼肌面积、尾部脂肪重、胴体脂肪重也均无显著影响(P>0.05);胴体脂肪重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降低;此外,试验Ⅰ组的屠宰率相较对照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提高5.12%、10.32%、4.65%,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饲喂低蛋白质饲粮对滩羊肉的pH45min、失水率、剪切力、熟肉率、肉色的红度和黄度值、脂肪颜色以及大理石纹评分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的滴水损失率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肉色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试验Ⅰ组P<0.05).6)各组滩羊肉中水分、粗灰分及粗脂肪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试验Ⅰ组滩羊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综上所述,在能氮平衡的基础上将饲粮蛋白质水平由13%降至12%,不仅可减少氮排放,且不会对滩羊的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低蛋白质饲粮滩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屠宰性能肉品质

    饲粮中添加花椒籽对湖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发育、免疫功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刘子龙李乔马学义李讨讨...
    3131-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花椒籽对湖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发育、免疫功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月龄体重[(25.66±3.03)kg]相近的健康湖羊公羔27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用3%和6%的花椒籽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部分粗饲料.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粗脂肪(EE)和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Ⅱ组的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2)试验Ⅰ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Ⅱ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3(C3)和补体4(C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Ⅰ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Toll样受体2(TLR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的空肠TLR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TLR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5)试验Ⅰ和Ⅱ组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和Ⅱ组的回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花椒籽可促进湖羊肠道发育,提高肠道免疫功能,且添加水平为3%时效果最优.

    花椒籽湖羊肠道免疫消化

    屎肠球菌F11.1G菌剂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朱振宇杨成王明根俄广旭...
    3143-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F11.1G菌剂对卡拉库尔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20只健康、2月龄、体重(21.0±1.0)kg的卡拉库尔羊断奶羔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每只羊每天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屎肠球菌F11.1G菌剂.试验期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正试期第1天晨饲前称重记为初始体重,于正试期的第45~52天进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测定;正试期第60天,每组选取5只试验动物空腹称重后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试验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指数、瘤胃指数、小肠指数和大肠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皱胃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瘤胃发酵指标来看,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F11.1G菌剂后,瘤胃中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0.05);从瘤胃微生物区系来看,饲粮中添加屎肠球菌F11.1G菌剂后,提高了瘤胃菌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纤维菌门相对丰度,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相对丰度与ADG和pH、氨态氮(NH3-N)、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浓度呈正相关.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0 g屎肠球菌F11.1G菌剂可以提高断奶羔羊生长性能、ADF表观消化率,通过增加瘤胃中乙酸和丁酸浓度改善瘤胃发酵,提高瘤胃细菌OTU数目,增加瘤胃细菌门水平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纤维菌门相对丰度,并且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相对丰度与ADG和瘤胃发酵参数呈正相关.

    屎肠球菌F11.1G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

    丁酸梭菌对羔羊生长性能、肝脏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陆小昙王棋季强吕拓宇...
    315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哺乳期羔羊生长性能、肝脏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5.5±1.5)kg]相近、(15±3)日龄的健康萨能公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25(LCB组)和0.50 g/d 丁酸梭菌(HCB组)的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LCB组羔羊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HCB组(P<0.05);与CON组相比,LCB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LCB组和HCB组羔羊肝脏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中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降低(P<0.05).同时,与CON组相比,LCB组和HCB组羔羊肝脏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此外,HCB组肝脏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CON组和LCB组(P<0.05).3)与CON组相比,LCB组和HCB组羔羊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此外,LCB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和HCB组(P<0.05).4)与CON组相比,LCB组和HCB组羔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LCB组和HCB组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LCB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CON组和HCB组(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能够提高羔羊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代乳粉中添加0.25 g/d的丁酸梭菌能够提高其平均日增重;同时,丁酸梭菌能够通过调控肝脏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以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降低羔羊肝脏脂肪的沉积.

    丁酸梭菌羔羊生长性能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血液指标

    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尹鹏飞王继卿郝志云霍应栋...
    3170-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羔羊断奶前和断奶后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4只10日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纤维素酶的开食料,试验组饲喂添加0.1%纤维素酶的开食料.试验期111 d.羔羊1~9日龄随母羊采食哺乳,10日龄与母羊分开,单栏饲养,并开始饲喂代乳粉和开食料,61日龄断代乳粉.结果表明:1)断奶前和断奶后,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降低羔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断奶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断奶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ADG显著降低(P<0.05).2)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提高羔羊断奶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P<0.05),并显著提高断奶后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消化率(P<0.05).3)断奶前和断奶后,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降低羔羊瘤胃氨态氮和异戊酸含量(P<0.05);断奶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瘤胃pH显著降低(P<0.05);断奶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异丁酸和戊酸均显著降低(P<0.05).4)断奶前,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提高羔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球蛋白(GLB)和尿素(UREA)含量(P<0.05);断奶后,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显著提高血清GLB和总胆固醇(TC)提高(P<0.05),显著降低血清ALB、UREA和GLU含量(P<0.05).综上所述,开食料中添加纤维素酶能够提高羔羊断奶前和断奶后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率,改善断奶前瘤胃发酵,提高其断奶前生长性能.

    羔羊纤维素酶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血清生化指标

    利用体外胃蛋白酶-胰酶-盲肠液法评价驴不同粗饲料组合的营养物质降解率与组合效应

    刘畅赵艳丽郭晓宇郭咏梅...
    3183-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利用体外三步法(胃蛋白酶-胰酶-盲肠液法),比较研究不同粗饲料组合的营养物质体外胃-小肠-盲肠降解率(GICD)与胃-小肠的体外降解贡献率;并以经胃与小肠降解后的残渣为底物研究其盲肠体外发酵参数,探究主要粗饲料的组合效应,为驴生产中粗饲料资源的科学搭配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试验选择成年健康德州驴作为盲肠液供体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将谷草与玉米秸秆的混合草(谷草∶玉米秸秆=6∶4)作为对照组(CON组),其余3组分别利用苜蓿草、全株玉米青贮和羊草等比例替代CON组中20%的谷草和玉米秸秆混合草,依次为Ⅰ组、Ⅱ组和Ⅲ组.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Ⅱ组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的GICD与消化能(DE)及Ⅰ组粗蛋白质(CP)的GICD显著升高(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中性洗涤纤维的GICD及Ⅰ组和Ⅲ组酸性洗涤纤维的GICD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半纤维素的GICD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和Ⅱ组的DM和OM在胃-小肠(盲肠前)的体外降解贡献率及Ⅰ组、Ⅱ组和Ⅲ组的CP体外降解贡献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体外盲肠发酵结果表明,各组间pH与氨态氮浓度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CON组的菌体蛋白(P=0.091)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75)有低于其他组的趋势.在3、24和48 h,CON组的产气量均有低于其他3组的趋势(P=0.061,P=0.096,P=0.080);在其余时间点,各组间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从高到低依次为Ⅱ组、Ⅰ组、Ⅲ组和CON组.综上可知,将苜蓿草、全株玉米青贮和羊草分别替代20%的谷草和玉米秸秆混合草,均产生正组合效应,提高了营养物质降解率和盲肠发酵功能,尤以苜蓿草和全株玉米青贮替代组的组合效应较好.

    体外胃-胰酶-盲肠液法营养物质降解率盲肠体外发酵组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