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来源棉籽粕和菜籽粕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相关参数研究

    张莹吴兆海卜登攀董瑞兰...
    4706-4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来源饲料原料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其营养成分含量和瘤胃营养物质降解率的相关关系,以丰富肉牛饲料原料数据库.试验选用棉籽粕和菜籽粕各2种样品开展研究,其中棉籽粕分别产自山东和新疆,菜籽粕分别产自四川和湖北.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检测4种原料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碳水化合物组成以及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含量;使用尼龙袋法测定样品瘤胃48 h营养物质降解率;通过体内法测定原料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4种原料粗蛋白质(CP)含量在36.90%~49.28%,粗脂肪(EE)含量在0.33%~1.34%,均为低脂肪、高蛋白质饲料,并且菜籽粕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高于棉籽粕.2)棉籽粕干物质(DM)和CP降解率均处于较高水平.DM和CP降解率在2种菜籽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能由于饲料来源及加工方式不同导致.3)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在2种棉籽粕之间以及棉籽粕和菜籽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DM、CP、NDF和ADF表观消化率在4种原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4种原料的CP表观消化率在66.93%~95.72%,表明4种原料均容易被吸收.4)分析各项指标与有效能值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相关性,可以得出与有效能值较相关的3个指标为EE含量、NDF降解率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与其48 h降解率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构建预测模型的主要参考指标.本研究为我国肉牛饲料原料科学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为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参数数据库积累了基础数据.

    饲料原料有效能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评价乳酸菌添加剂和收获时期对天然牧草青贮质量的影响

    卓兴良王磊玉柱
    4719-4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探究了3种乳酸菌(LAB)添加剂和3个收获时期对天然牧草青贮质量的影响.试验分别在供试牧草中添加3种LAB添加剂,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饲草加工团队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LP)和布氏乳杆菌(LB)以及商用LAB添加剂(SY),以未添加处理为对照(CK),于2021年7月12日(早期)、7月22日(中期)和8月1日(晚期)3个时期调制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共计12个组,每组3个重复,发酵75 d后测定天然牧草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LAB添加剂和收获时期对丁酸含量(P<0.01)、氨态氮/总氮(P<0.01)、干物质(P<0.05)和粗脂肪(P<0.05)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与CK组相比,LAB组的pH、丁酸含量、氨态氮/总氮、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乙酸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中期收获调制的青贮饲料的pH、丁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早期收获和晚期收获(P<0.05).根据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早期收获时青贮饲料得分为LP组=SY组>LB组>CK组,中期收获时青贮饲料得分为LP组=LB组>SY组>CK组,晚期收获时青贮饲料得分为LB组>LP组=SY组>CK组.综上所述,收获时期会影响LAB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饲料质量的改善效果,早期和中期收获时添加LP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质量较好,晚期收获时添加LB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质量较好.

    天然牧草青贮饲料收获时期乳酸菌

    不同混合比例对杂交狼尾草与桑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池宙邓铭孙宝丽刘德武...
    4730-4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将不同比例的杂交狼尾草和桑叶混合进行青贮,研究二者的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设计3个杂交狼尾草与桑叶的混合比例,按原料鲜重计算分别为100∶0(P100)、70∶30(PM73)、50∶50(PM55),在青贮3、7、14、30 d后的分析青贮品质,每个混合比例的不同青贮时间均设3个重复.结果显示:随着青贮时间的增加,青贮饲料的乳酸、氨态氮(NH 3-N)含量逐渐增加,pH、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逐渐降低,乳酸菌、酵母菌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桑叶添加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的pH、乳酸、粗蛋白质(CP)、真蛋白质(TP)含量显著增加(P<0.05),NDF、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3、14、30 d时,PM55处理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PM73和P100处理(P<0.05).青贮7、30 d时,随桑叶添加比例的增加,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3、7、14 d时,PM55、PM73处理的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P100处理(P<0.05).青贮30 d时,PM55处理的WSC、乳酸含量及TP/CP比值最高.综上所述,以50%杂交狼尾草+50%桑叶混合青贮时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较高.

    杂交狼尾草桑叶混合比例青贮品质

    秸秆木质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韩宇杰常潇向海高劲松...
    4740-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分离和筛选靶向降解木质素能力强的细菌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应用于秸秆生物质中木质素的降解.利用碱性木质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进行菌株初筛,通过苯胺蓝法进行复筛,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然后以碱性木质素降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进行培养条件优化及产酶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1)筛选出的3株木质素降解细菌BH5、BH8和BJ5经鉴定分别为吉洛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guillouiae)、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2)菌株BH5在初始pH 6.8、培养温度30.3 ℃、接种量6.3%时木质素降解能力最佳,木质素降解率达到16.72%,所产漆酶(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活性分别为1.53、15.65和43.85 U/mL;菌株BH8在初始pH6.3、培养温度28.4 ℃、接种量4.7%时木质素降解能力最佳,木质素降解率达到18.01%,所产Lac、Lip和Mnp活性分别为4.17、21.66和72.26 U/mL;菌株BJ5在初始pH 6.4、培养温度29.7℃、接种量4.1%时木质素降解能力最佳,木质素降解率达到21.65%,所产Lac、Lip和Mnp活性分别为5.94、34.44和90.81 U/mL.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出的3株木质素降解细菌具有较高的木质素降解能力,这不仅丰富了木质素降解微生物库,同时也为后续应用微生物菌剂发酵秸秆,促进秸秆饲料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菌木质素产酶能力降解条件优化

    麝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比较分析

    杨潇瀛宋丰成彭芃徐义舒...
    4752-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在协同进化和相互选择下与宿主形成了一个动态稳定的环境,其组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试验旨在比较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麝鼠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差异,为麝鼠的高效养殖提供理论参考.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各取5只麝鼠,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α多样性分析表明麝鼠非繁殖期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均匀度高于繁殖期,β多样性分析表明麝鼠繁殖期与非繁殖期肠道微生物存在一定差异.物种组成分析表明麝鼠肠道微生物中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为普氏菌属(Prevotella)、巴恩斯氏菌属(Barnesiella)、梭菌属ⅩⅣa簇(Clostridium_ⅩⅣa)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物种差异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繁殖期,麝鼠在繁殖期有44个菌群的相对丰度减少,有52个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在非繁殖期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繁殖期鞘脂杆菌科(Sphingobacteriaceae)、梭菌科 1(Clostridiaceae_1)、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弯曲菌科(Campylobacter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功能预测显示麝鼠繁殖期多数差异菌群富集于代谢相关通路,包括氨基酸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由此可见,与非繁殖期麝鼠相比,繁殖期麝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了改变,且差异菌群多富集于营养代谢相关通路,有利于保障麝鼠繁殖活动.

    麝鼠肠道微生物16SrRNA测序季节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