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粮添加蛋氨酸锌或氧化锌对新生犊牛锌代谢的影响

    郝丽媛马峰涛孙鹏
    3725-3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蛋氨酸锌或氧化锌对新生犊牛锌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体重相近的新生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头.对照组无添加,蛋氨酸锌组每日每头牛添加457 mg蛋氨酸锌(相当于80 mg锌),氧化锌组每日每头牛添加104 mg氧化锌(相当于80 mg锌).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氧化锌或蛋氨酸锌均可显著提高犊牛血清中锌含量(P<0.05).饲粮添加氧化锌或蛋氨酸锌对犊牛血清中钙、铜、铁、镁和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添加氧化锌或蛋氨酸锌对犊牛血清中锌代谢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氧化锌有提高犊牛粪便中锌含量的趋势(P=0.079).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锌或氧化锌形式的锌对犊牛铜、铁、钙、镁、磷等微量元素代谢无负面影响,对血清中锌代谢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蛋氨酸锌组犊牛血清中锌含量高于氧化锌组,而粪便中锌含量低于氧化锌组,说明有机锌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无机锌.

    氧化锌蛋氨酸锌新生犊牛锌代谢

    饲粮能量水平对围产期肉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曾磊王之盛康坤薛白...
    3732-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围产期肉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335.7±21.6)kg]相近的妊娠后期健康西门塔尔杂交牛(西门塔尔公牛×云南本地黄牛母牛)初产母牛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1.06×NRC(高能组)、1.00×NRC(中能组)和0.94×NRC(低能组)能量需要,等氮不等能.正式试验期为产前30 d至产后30 d,共计60 d.结果表明:1)低能组饲粮可显著提高母牛围产期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P<0.05).3组母牛的单位体重代谢能摄入量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提高(P<0.05).产后30 d高能组母牛比中能组和低能组少失重12.9和13.9 kg(P<0.05).2)产前高能组母牛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3)产后低能组和中能组母牛血清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β-羟基丁酸(BHBA)的含量显著高于高能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中,高能饲粮(1.06×NRC)显著提高产前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能量摄入量,减少肉牛产后30 d的失重;降低母牛产后血清NEFA和BHBA含量.因此,提高围产期饲粮能量水平(1.06×NRC)缓解了肉牛产后能量负平衡,有利于初产母牛的产后体重增加和体况恢复.

    能量水平围产期肉牛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

    三江源区高寒草场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牦牛产奶量及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周义秀郝力壮刘书杰
    3742-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三江源区高寒草场不同物候期牧草对放牧牦牛产奶量及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选取自然放牧状态下胎次和体况一致的健康泌乳牦牛10头为研究对象,记录放牧母牦牛在枯草期(12—4月)、返青期(5月)、青草期(6—8月)和枯黄期(9—11月)的产奶量,通过火焰原子吸收法分别对4期牧草样品和采集的乳样品进行矿物质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钴(Co)、铜(Cu)]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青草期牧草的Na、Mg、Fe、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枯草期牧草的K、Ca和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牧草的Zn含量随物候期推移呈现增加趋势.2)青草期牦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青草期牦牛乳中K、Na、Ca、Mg、Mn和Cu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枯草期乳中C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物候期(P<0.05),而乳中Fe和Zn含量在枯黄期较高(P<0.05).3)不同物候期牧草与牦牛乳中Na、Mg、Mn、Co、Cu含量的相关性显著,相关值分别为0.723(P<0.01)、0.996(P<0.01)、0.975(P<0.05)、0.981(P<0.05)、0.967(P<0.01).由此可知,牦牛产奶量和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随着不同物候期牧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化而变化,从枯草期到青草期,牦牛产奶量呈现逐渐增高趋势,而后产奶量随牧草枯黄逐渐降低,乳中Na、Mg、Mn、Co、Cu含量会随着牧草中相应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放牧牦牛物候期牦牛乳产奶量矿物质

    牦牛妊娠后期能量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的研究

    潘浩聂召龙王通刘书杰...
    3750-3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妊娠后期能量和蛋白质的维持需要量,为牦牛饲养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参数.利用随机分组设计将15头体重相近、经同期发情处理并本交配种的妊娠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牛),分别按自由采食(AL组)、80%采食量(IR80组)和60%采食量(IR60组)3个饲养水平进行饲喂.每组各选3头牦牛在妊娠180~185 d和210~215 d时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在妊娠186~190 d和216~220 d时进行2期气体代谢试验,测定其碳代谢指标(食入碳、粪碳、尿碳、甲烷碳、二氧化碳碳)、能量代谢指标(食入总能、粪能、尿能、甲烷能)和氮代谢指标[食入氮(NI)、粪氮、尿氮],计算得出沉积氮(NR)、代谢能采食量(MEI)和能量沉积量(ER),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牦牛妊娠后期维持净蛋白质和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结果显示:牦牛妊娠180和210 d时NI[g/(kg W0.75·d)]与NR[g/(kg W0.75·d)]的回归方程分别为NR=1.046(±0.18)NI-0.600(±0.09)和NR=1.065(±0.15)NI-0.611(±0.07),其纵坐标截距即为维持净氮需要量,乘以系数6.25即为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牦牛妊娠180和210 d时MEI[kJ/(kg W0.75·d)]与ER[kJ/(kg W0.75·d)]的回归方程分别为ER=1.722(±0.55)MEI-755.760(±184.19)和ER=0.988(±0.25)MEI-534.870(±87.35),当ER=0时的MEI即为其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由回归方程得出,牦牛妊娠180和210 d时维持净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75和3.82 g/(kg W0.75·d),维持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438.81和541.64 kJ/(kg W0.75·d).

    牦牛妊娠后期能量蛋白质维持需要量

    复合乳酸菌对早期断奶牦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聂召龙潘浩刘书杰王磊...
    3760-3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乳酸菌对早期断奶牦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的公牦犊牛1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基础饲粮(CT组)和基础饲粮+复合乳酸菌(LBS组),每头牦犊牛饲喂的复合乳酸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1:1:1)总活菌数为1.7×1010 CFU/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第1~56天),LBS组的平均日增重、总干物质采食量和苜蓿草采食量均高于CT组(P>0.05),开食料采食量极显著高于CT组(P<0.01).2)第56天时,LBS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CT组(P<0.01);第28天时,LB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CT组(P<0.05),LBS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CT组(P<0.01).3)LBS组的十二指肠肌层厚度显著高于CT组(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CT组(P<0.01);LBS组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高于CT组(P<0.05),空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CT组(P<0.01);LBS组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T组(P<0.05),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CT组(P<0.01).4)LBS组的回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极显著高于CT组(P<0.01),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干扰素-γ含量显著低于CT组(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高于CT组(P<0.05).5)LBS组的空肠和回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CT组(P<0.05),回肠脂肪酶活性极显著高于CT组(P<0.01).由此可见,饲喂复合乳酸菌能提高早期断奶牦犊牛的生长性能,增强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对肠道发育及免疫能力起到正向调控作用.

    牦犊牛复合乳酸菌早期断奶生长性能肠道组织黏膜免疫

    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罗伊乳杆菌和莫能菌素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孔繁云吴建平张科豆思远...
    3771-3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罗伊乳杆菌和莫能菌素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月龄、体重[(20.11±0.69)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小尾寒羊×湖羊F2代母羔3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9只羊.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 g/(只·d)牛至精油(E组)、10 g/(只·d)罗伊乳杆菌(L组)和0.5 g/(只·d)莫能菌素(A组).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E组的结束体重显著高于CK组和A组(P<0.05).第1~90天,L组和E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K组和A组(P<0.05).2)E组的空腹24 h体重、胴体重显著高于CK组和A组(P<0.05),L组显著高于CK组(P<0.05);试验组的屠宰率、净肉率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且E组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E组的骨肉比显著低于CK组(P<0.05),E组的产肉率显著高于CK组和L组(P<0.05).3)E组的左半胴体后宽显著高于L组(P<0.05),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组(P<0.05),GR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屠宰后24 h时,E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K组(P<0.05).E组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K组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L组和A组(P<0.05).E组和A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L组(P<0.05),E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5)E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增加肌内脂肪沉积量,改善羊肉的嫩度、多汁性和适口性,增强绵羊抗氧化能力.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的育肥效果优于添加罗伊乳杆菌和莫能菌素.

    绵羊牛至精油罗伊乳杆菌莫能菌素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胴体性状

    瘤胃体外发酵评价红曲米酒糟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可行性

    简仕燕王菲郭子義马政发...
    3780-3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瘤胃产气量与发酵参数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集9只山羊的瘤胃液,应用ANKOM RFS产气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其中对照组发酵底物不含红曲米酒糟,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发酵底物分别含有50、100、150 mg/g的红曲米酒糟.测定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72 h的产气量(GP)以及体外培养72 h的pH、干物质消失率(DMD)、氨态氮(NH3-N)与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在1~5 h内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发酵液pH均处于正常水平,且氨态氮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发酵液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Ⅲ组发酵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红曲米酒糟可增加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瘤胃发酵,具有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潜力,值得开展饲养试验确定其在山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红曲米酒糟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纤维素酶

    围产期补喂L-精氨酸对伊犁马母马血液参数、妊娠率、返情率及新生马驹生长的影响

    刘保宣李晓斌徐浩李宁...
    3789-3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妊娠期最后21 d和分娩后25 d期间补喂L-精氨酸对伊犁马母马血液参数、新生马驹生长以及母马分娩后配种妊娠率与返情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匹年龄、体重、体高、预产期相近的伊犁马母马,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15)和L-精氨酸组(n=15).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L-精氨酸组在基础饲粮配方的基础上添加0.5%L-精氨酸,使每匹马每天L-精氨酸的补喂量达到60 g.母马分娩后12 h内测定马驹体重、体尺参数并统计分娩后配种妊娠率、返情率,同时于试验第0(补喂试验开始前)、21、45天采集母马静脉血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新生马驹体重、体尺参数、母马分娩后配种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母马分娩后配种返情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母马试验第21天血浆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活性与一氧化氮(N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45天血浆T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eNO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母马试验第21天血浆氨(NH3)、尿素氮(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45天血浆NH3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L-精氨酸组母马试验第21、45天血浆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INS)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伊犁马母马围产期补喂L-精氨酸可改变母马体循环血浆TNOS活性与NO、NH3含量,同时降低母马分娩后配种返情率,但对新生马驹体重、体尺参数、分娩后配种妊娠率无显著影响.L-精氨酸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母马的妊娠最后期营养补充或分娩后护理以改善母马的繁殖力.

    L-精氨酸母马新生马驹妊娠率返情率血液参数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9日龄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及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秦枫邵乐潘孝青杨杰...
    3798-3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49日龄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及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60只体重[(1528.80±9.77)g]相近的49日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幼兔分别饲喂4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A组14.0%、B组15.5%、C组17.0%、D组18.5%)的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幼兔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A组、D组ADG稍高于B组、C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肝脏发育有一定影响,其中D组肝脏重显著高于C组(P<0.05).A组~C组胃pH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盲肠pH无显著变化(P>0.05).2)C组、D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D组氮表观消化率高于B组、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采食量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升高而降低,C组最低,采食氮D组最高,粪氮排泄、粪水分含量均以A组最低,A组粪水分含量显著低于B组、C组(P<0.05),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结果一致.3)各组间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素氮(U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胆碱酯酶(CHE)、碱式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A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B组、C组、D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B组、C组、D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4)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A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低于B组、D组(P<0.05),糖原含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低于其他3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5)A组饲料成本与其他3组相比,分别降低了64.2、122.7、178.1元/t.由此可见,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4%时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排泄、血清抗氧化指标有较好的效果.肉兔生产中适当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不会影响肉兔的生长性能,还能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氮排泄,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降低肝脏中脂肪的合成,促进机体健康.

    饲粮粗蛋白质幼兔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脂肪代谢

    柠檬酸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郑建婷冯国亮曹亮詹海杰...
    3808-3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及代谢产物的影响.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伊拉肉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饲喂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1.5%(试验Ⅲ组)柠檬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试验兔盲肠微生物的16S rDNA基因的V4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盲肠微生物Chao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01).2)在门水平上,各组试验兔盲肠微生物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组成,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主要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属水平上,各组最大的优势菌属均为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除青枯菌属、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外,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各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3)与空白对照组和抗生素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盲肠内容物pH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可提高伊拉肉兔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通过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比例来改变盲肠微生物的动态平衡.

    伊拉肉兔柠檬酸盲肠微生物挥发性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