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硫胺素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支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郭鑫姚瑞芬谭咏琪沈旖帆...
    5141-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评估硫胺素对瘤胃发酵参数及支链脂肪酸(BCFA)合成的影响.试验分为6个组,每组5个重复,共发酵2批.各组均以0.5 g全混合日粮(TMR)作为发酵底物,并分别添加0(对照)、15、30、60、120、240mg/kgDM硫胺素.体外39 ℃恒温培养24 h后收集发酵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脂肪酸含量以及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活性.结果显示:1)3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20、240 mg/kg DM硫胺素组(P<0.05),15、3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总支链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20、240 mg/kg DM硫胺素组(P<0.05),15、30和6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0、240 mg/kg DM硫胺素组(P<0.05).2)6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120、240 mg/kg DM硫胺素组(P<0.05),120和24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30和60 mg/kg DM硫胺素组(P<0.05),6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 mg/kg DM硫胺素组(P<0.05).3)30和6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异构支链脂肪酸(Iso)、反式异构支链脂肪酸(Anteiso)和BC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5、30、60、120 mg/kg DM硫胺素组发酵液中BCKD活性显著高于240 mg/kg DM硫胺素组(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酵液中乙酸(r=-0.59)、丁酸(r=-0.61)、异戊酸(r=-0.54)、总挥发性脂肪酸(r=-0.57)含量与BCFA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体外条件下,硫胺素会影响瘤胃发酵特性和脂肪酸的合成,且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BCFA含量存在相关性.当硫胺素添加水平为60 mg/kg DM时,BCFA的合成效果最佳.

    硫胺素支链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支链α酮酸脱氢酶

    脱脂辣木籽提取物成分分析及其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宗玉洁程志强孙善涛武中秀...
    5152-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脱脂辣木籽提取物成分组成及其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脱脂辣木籽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乙醇相和水相2种提取物的成分差异,并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技术,分别设置乙醇和水提取物的添加剂量为0(对照)、1.875、3.750和7.500 mg/kg(n=5),厌氧发酵72 h,测定其对体外瘤胃发酵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脱脂辣木籽乙醇和水提取物的产率分别为12.66%和38.90%;与水提取物相比,乙醇提取物含有较高的类黄酮和异黄酮类化合物,但含有较低的苯类和酚类物质.2)与对照组相比,乙醇提取物添加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降低(P<0.05).3)添加1.875和3.750 mg/kg乙醇提取物培养6 h后,各时间点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提取物添加组各时间点产气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脱脂辣木籽乙醇提取物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乳酸含量(P<0.05);添加1.875和3.750 mg/kg乙醇提取物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丙酸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发酵液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已酸比例(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脱脂辣木籽水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H和乙酸比例(P<0.05),显著提高了发酵液乳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丙酸比例(P<0.05);添加1.875和3.750 mg/kg水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发酵液氨态氮含量和戊酸比例(P<0.05),显著提高了发酵液异戊酸比例(P<0.05).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875 mg/kg乙醇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理研菌科RC9 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克里斯滕森菌科 R-7 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和毛螺菌科 NK3A20 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拟杆菌属(Bacteroides)、埃希氏-志贺 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相对丰度(P<0.05);而添加3.750 mg/kg水提取物添加显著提高了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和毛螺菌科NK3A20群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脱脂辣木籽乙醇和水提取物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可能会抑制瘤胃发酵、减少有益菌数量,而水提取物可以促进瘤胃发酵.

    辣木籽提取物瘤胃发酵细菌群落体外

    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康雅洁申瑶薛夫光胡秀贞...
    5170-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为全株饲料桑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试验分为5组,各组分别在饲料桑中添加0(对照组,CK组)、2(FA2组)、4(FA4组)、6(FA6组)、8 mL/kg(FA8组)甲酸,每组4个重复,青贮90 d.分别在有氧暴露第0(当天)、3、6、9、12天采集样品,测定其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以选出适宜甲酸添加水平.随后,进一步探究饲料桑添加甲酸后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将饲料桑分为3组:饲料桑青贮原料组(M组)、未添加甲酸青贮饲料桑组(CK组)和经筛选出最优甲酸添加水平青贮饲料桑组(FA2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48 h体内降解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有氧暴露期间,FA4组干物质(DM)含量始终最高,有氧暴露第0、3、6、12天显著高于CK和FA6组(P<0.05);FA2、FA4组有氧暴露第9天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和FA8组(P<0.05).2)有氧暴露第0天,FA2、FA4、FA6、FA8组pH及氨态氮(NH3-N)、乙酸(AA)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随有氧暴露时间延长,FA2组pH稳定且始终最低.3)有氧暴露期间,FA2组饲料温度始终低于CK组和环境温度.因此,适宜的甲酸添加水平为2 mL/kg.4)FA2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CK组(P<0.05),丙酸、正戊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H、乙酸含量、乙酸/丙酸显著低于M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2 mL/kg甲酸可改善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

    甲酸饲料桑青贮有氧稳定性

    酉州乌羊和本地白山羊肌肉质构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李杰陈灿灿孙晓燕蒋婧...
    5181-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酉州乌羊和本地白山羊肌肉质构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12月龄酉州乌羊和本地白山羊公羊各3只,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样本分别进行肌肉质构、滋味、气味、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1)酉州乌羊肌肉硬度和咀嚼性显著低于本地白山羊(P<0.05),黏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2)酉州乌羊肌肉丰富性响应值极显著高于本地白山羊(P<0.01),鲜味响应值显著高于本地白山羊(P<0.05),涩味响应值显著低于本地白山羊(P<0.05);酉州乌羊肌肉电子鼻W1W传感器响应值显著低于本地白山羊(P<0.05),其他传感器响应值在2组肌肉样品间无显著差异(P>0.05).3)酉州乌羊肌肉C16∶0含量极显著低于本地白山羊(P<0.01),C18∶0、C18∶3n3和C20∶0含量显著低于本地白山羊(P<0.05),酉州乌羊肌肉C19∶1n9t含量显著低于本地白山羊(P<0.05),C22∶1n9含量极显著高于本地白山羊(P<0.01),C20∶4n6含量极显著高于本地白山羊(P<0.01),C20∶3n6和C22∶4含量显著高于本地白山羊(P<0.05).与本地白山羊相比,酉州乌羊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和n-6/n-3 PUFA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与本地白山羊相比,酉州乌羊肌肉质构特性较好,滋味更优,营养价值更高,更加符合人类健康膳食要求.

    酉州乌羊背最长肌肌肉质构脂肪酸

    饲粮不同替代水平水培小麦苗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庹勇郭同军臧长江侯良忠...
    5192-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采用不同水平水培小麦苗替代基础饲粮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27.93±2.16)kg]相近的4月龄湖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用水培小麦苗按5%、10%、15%和20%的水平(干物质基础)替代基础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并在正试期第61~67天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绵羊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干物质采食量(DMI)极显著提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15%水培小麦苗替代组干物质(DM)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10%、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10%、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绵羊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15%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5%、10%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 P<0.01),10%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15%和20%水培小麦苗替代组绵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5)在各组饲粮条件下,15%水培小麦苗替代组单只绵羊的经济效益最高.综上所述,采用水培小麦苗部分替代基础饲粮可提高绵羊饲粮消化利用率,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蛋白质代谢利用率以及机体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而促进其生长,提高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水培小麦苗适宜添加水平为 15%.

    水培小麦苗绵羊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

    不同相对饲养水平对西藏岗巴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巴桑吉巴平措班旦德庆卓嘎格桑加措...
    5207-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相对饲养水平下西藏岗巴绵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的表征,以评估西藏岗巴绵羊养殖生产价值.选用体况、体型一致的36只健康的1周岁黑岗巴绵羊公羔,平均体重(17.94±0.91)kg,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参照NRC(2007)中的绵羊代谢能和蛋白质维持需要量,以不同倍数设计各组饲粮的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Ⅰ组:体重20 kg、平均日增重(ADG)100 g/d需要量的0.8倍;Ⅱ组:体重20 kg、ADG 100 g/d需要量的0.9倍;Ⅲ组:体重20 kg、ADG 100 g/d需要量的1.0倍;Ⅳ组:体重20 kg、ADG 200 g/d需要量的0.8倍;Ⅴ组:体重20 kg、ADG 200 g/d需要量的0.9倍;Ⅵ组:体重20 kg、ADG 200 g/d需要量的1.0倍.预试期10 d,正试期70 d.结果显示:Ⅵ组试验羊的终末体重、净增重、平均日增重与V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Ⅰ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饲料成本随相对饲养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Ⅵ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Ⅲ组和Ⅴ组的宰前活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Ⅳ组(P<0.05);Ⅲ组、Ⅳ组、Ⅴ组间净肉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Ⅵ组腹脂重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Ⅴ组(P<0.05).Ⅵ组肝脏重量和指数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6个试验组间心脏、肺脏和肾脏重量及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Ⅵ组瘤胃重量及指数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网胃和瓣胃重量及指数显著高于Ⅱ组、Ⅳ组(P<0.05).结合饲料成本以及实际养殖经济效益,推荐按照0.9倍的NRC(2007)中体重20 kg、ADG 200 g/d绵羊的代谢能和蛋白质需要量配制饲粮,西藏岗巴绵羊可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

    岗巴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相对饲养水平

    发酵全混合日粮对藏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赵建赵鑫盛王雷郑晓春...
    5217-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对育肥期藏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用14只5月龄、体重29 kg左右的健康藏羊公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未发酵TMR,试验组饲喂发酵TMR.预试期1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以及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胴体重和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腹脂重量和指数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藏羊背最长肌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且背最长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背最长肌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背最长肌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背最长肌甲硫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对TMR进行发酵处理能够提高藏羊屠宰性能、NDF和半纤维素表观消化率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腹部脂肪沉积,对背最长肌肉色及营养价值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发酵全混合日粮藏羊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肉品质

    饲粮不同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云上黑山羊生长性能、能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付斌龙旦增白吉赵小琪薛白...
    5229-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代谢能和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云上黑山羊生长性能、能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8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6月龄云上黑山羊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羊.设定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9.8(高)、8.2 MJ/kg(低),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高)、10%(低),配制4种试验饲粮.4组试验羊分别饲喂高代谢能高蛋白质饲粮(HEHP组)、高代谢能低蛋白质饲粮(HELP组)、低代谢能高蛋白质饲粮(LEHP组)和低代谢能低蛋白质饲粮(LELP组).所有试验羊经14 d的预试期后进入50 d的正试期,在正试期第23天从各组中选取5只羊进行为期5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显示:1)HELP组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LEHP组和LELP组(P<0.05);HELP组的料重比最低,且显著低于LELP组(P<0.05).2)HELP组的沉积氮和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LELP组(P<0.05).3)HELP组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消化能代谢率均显著高于LEHP组和LELP组(P<0.05).4)HELP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LELP组(P<0.05);HELP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HEHP组和LEHP组(P<0.05).5)HELP组增重效益最高,为4.759元/(d·只),LELP组增重效益最低,为2.380元/(d·只).综上所述,饲喂代谢能水平为9.8 MJ/kg、蛋白质水平为10%的饲粮时有利于维持育成期云上黑山羊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并能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平均日增重和增重效益.

    代谢能蛋白质云上黑山羊生长性能能氮代谢血清生化指标

    无鱼粉无豆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对鲤生长性能、氮循环和氨基酸沉积率的影响及补充晶体氨基酸饲料的投喂策略

    梁晓芳郑银桦王杰王昊...
    5242-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无鱼粉无豆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对鲤生长性能、氮循环和氨基酸沉积的影响,以及投喂频率和补充蛋氨酸对鲤餐后血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7 g的鲤幼鱼540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添加0(C组)和3 g/kg蛋氨酸(DL-蛋氨酸形式,纯度为98%)(M组)的无鱼粉无豆粕饲料,2种试验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分别为3.85和6.83 g/kg饲料(1.14和1.99 g/16 g N),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生长试验结束后称重,采样后继续进行1周的投喂频率试验.投喂频率试验中,将C组和M组试验鱼分别随机分为3组,投喂频率分别为1、2和3次,共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采集餐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测定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在无鱼粉无豆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显著提高了鲤的总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显著降低了摄食率和饲料系数(P<0.05);2)与C组相比,M组鲤氮摄入量从54.33 g/桶显著提高到60.73 g/桶(P<0.05),但氮排放量从41.08 g/桶显著降低到37.93 g/桶(P<0.05),各氨基酸以及总必需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均显著提高(P<0.05),血浆尿素氮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3)投喂频率达到3次时,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可显著提高鲤血浆蛋氨酸、赖氨酸曲线下面积(AUC)(P<0.05).综上所述,在无鱼粉无豆粕饲料中补充蛋氨酸至鲤需求量,在日投喂3次的养殖模式下,鲤的生长性能得到显著改善,饲料效率和氮沉积率显著提高,说明提高投喂频率是提高晶体氨基酸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无鱼粉无豆粕饲料蛋氨酸投喂频率餐后动力学

    高糖饲料及添加缩合单宁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代谢物、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文豪邱建强田仁红陈冰...
    5254-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糖饲料及添加缩合单宁(CT)对花鲈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代谢物、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及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80尾初始体重为(10.85±0.02)g的健康花鲈,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3组分别饲喂常规饲料(含20.0%面粉,G1组)、高糖饲料(含45.8%面粉,G2组)和添加CT的高糖饲料(含45.8%面粉和0.1%CT,G3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G1组相比,G2组花鲈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提高(P<0.05);与G2组相比,G3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G1组相比,G2组和G3组花鲈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投喂后1 h,G2组花鲈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而在投喂后3和6 h,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G2组花鲈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G1组和G3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花鲈肠道中乙酸、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G1组>G3组>G2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5)G2组花鲈肠道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钠依赖性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钠依赖性葡萄糖共转运载体2(SGLT2)和葡萄糖转运载体2(GLUT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G1组和G3组(P<0.05),G2组肠道中YY肽(PYY)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1组和G3组(P<0.05),G1组和G3组之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高糖饲料可提高花鲈血清葡萄糖含量,诱导肝脏损伤,降低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和葡萄糖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抑制花鲈的生长和营养物质沉积.高糖饲料中添加0.1%CT可修复花鲈肝脏损伤,通过调控肠道激素的基因表达,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提高花鲈生长性能.

    高糖饲料缩合单宁生长性能糖代谢花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