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刈割条件、青贮添加剂对饲料桑营养价值及其青贮品质的影响

    祝华鑫黄凌霞刘红云
    6049-6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刈割条件(株高和留茬高度)及青贮添加剂对饲料桑营养价值及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第4茬刈割期的饲料桑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株高(90、100、110和120 cm)和不同留茬高度(10、20和30 cm),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刈割6株饲料桑,刈割后进行营养评价.然后将株高110 cm、留茬高度30 cm刈割的饲料桑进行青贮试验,设置对照组、糖蜜组(添加22 g/kg糖蜜)和玉米淀粉组(添加15 g/kg玉米淀粉),每组4个重复,于室温青贮70 d后进行营养成分、青贮品质和细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1)在试验设计的株高和留茬高度条件下进行刈割,饲料桑的干物质、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株高的增加,饲料桑纤维素含量有升高趋势,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留茬高度增加时,饲料桑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糖蜜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青贮粗蛋白质及氨态氮含量(P<0.05),玉米淀粉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氨态氮含量(P<0.05).蜜糖或玉米淀粉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青贮pH(P<0.05),显著增加了乳酸、乙酸、丙酸含量(P<0.05),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3)菌群组成上,糖蜜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其他组,各试验组之间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一致;基因预测的功能谱显示,糖蜜的添加增强了青贮中核苷酸、聚糖、维生素、能量和其他氨基酸的代谢.综合评价,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蛋白质含量且不影响饲料桑的再生,饲料桑的最佳留茬高度为30 cm,株高则可根据实际蛋白质需要进行确定.糖蜜与玉米淀粉均能促进饲料桑的青贮,但糖蜜更具价格优势,因此糖蜜更适合作为饲料桑的青贮添加剂.

    饲料桑株高留茬高度营养成分青贮品质细菌群落

    不同发酵时间对燕麦-饲用豌豆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组分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张珈敏李海萍贾志锋马祥...
    6058-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高寒地区燕麦-饲用豌豆发酵全混合日粮(TMR)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组分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解析发酵TMR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在不同发酵时间下的变化规律.将6∶4混播的燕麦和饲用豌豆刈割后,添加青稞秸秆、油菜秸秆、油菜粕和预混料,再均匀喷洒乳酸菌剂,将其制成裹包发酵TMR,室外温度(-10-15 ℃)下存放,分别在发酵30、120、200 d取样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CNCPS组分和瘤胃降解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发酵200 d的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发酵30和120 d(P<0.05).2)发酵30 d的氨态氮和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发酵120和200 d(P<0.05).3)CNCPS分析发现,发酵120 d的慢速降解真蛋白质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发酵30 d(P<0.05);发酵120 d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发酵30和200 d(P<0.05),发酵200 d的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发酵30和120 d(P<0.05).4)NRC模型分析发现,发酵30 d的真可消化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发酵120和200 d(P<0.05),发酵200 d的维持水平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及生产水平消化能、生产水平代谢能、生产水平泌乳净能、维持净能、增重净能显著低于发酵30和120 d(P<0.05).5)发酵200 d的72 h实际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显著低于发酵30和120 d(P<0.05).发酵200 d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发酵30和120 d(P<0.05).发酵120 d的瘤胃pH显著低于发酵30和120 d(P<0.05).发酵30 d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发酵120和200 d(P<0.05).综上所述,在高寒地区极端气候条件下,燕麦-饲用豌豆发酵TMR品质会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发酵30和120 d能有效保存营养物质,利用此配方调制发酵TMR,能延长饲料存储时间,提高非常规饲料的利用率,维持反刍动物的营养需要.

    发酵TMR发酵时间品质CNCPSNRC模型

    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提取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柳婷婷王政力闫佳许马艳...
    6072-6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及其对不同致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选取100只5龄美洲大蠊,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以大肠杆菌为诱导源诱导美洲大蠊产生抗菌肽,诱导组注射1 μL 1×108 CFU/kg的大肠杆菌,对照组注射1 μL的生理盐水,分别在诱导后12、24、36、48、60和72 h提取美洲大蠊抗菌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确定美洲大蠊抗菌肽的分子质量,通过BCA试剂盒测定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通过药敏片法测定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反复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1)美洲大蠊抗菌肽的分子质量在7.5 ku左右.诱导后12、24、36、48、60、72 h,诱导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诱导后48 h时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蛋白浓度最高,因此选择48 h时诱导产生的美洲大蠊抗菌肽进行后续的抑菌试验.2)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极显著升高(P<0.01).美洲大蠊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g/L,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5 mg/L.3)与对照组相比,经75、85、95、100 ℃水浴加热后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直径显著降低(P<0.05),冻融2、4、6、8、10次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P<0.05),pH为1、3、7、9、11溶液处理后的美洲大蠊抗菌肽提取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大肠杆菌诱导后48 h为美洲大蠊抗菌肽的最佳提取时间,同时具备浓度高、热稳定性强和耐酸碱等特性.

    美洲大蠊抗菌肽抑菌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株羊源巨大芽孢杆菌BM24的分离鉴定及安全性评价

    贾盛候萌陈伟丽戴宗茂...
    6083-6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估一株从健康细毛羊粪便中分离得到的巨大芽孢杆菌BM24的体外益生潜力及体内安全性.采集饲养过程中没有添加抗生素的健康新疆细毛羊的新鲜粪便,先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16SrRNA测序,初步获得羊源芽孢杆菌菌株,后续通过对酸和高浓度胆盐环境的耐受性,以及菌株的体外抗菌能力、耐药性、溶血活性和生长曲线等方面的检测,初步判断分离出的芽孢杆菌菌株的体外安全性,最后进行小鼠体内试验,评估其安全性.结果表明:1)初步分离得到1株羊源芽孢杆菌,结合生化鉴定和测序结果确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巨大芽孢杆菌BM24;2)该菌株可在pH=1.0条件下存活,0.3%胆盐培养4 h后存活率为49%,在15种常见抗生素中对12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常见腹泻致病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较好,无溶血活性;3)该菌株在37 ℃培养2 h后进入生长对数期,6 h后进入生长平稳期;4)灌胃该菌株后小鼠无死亡、体重变化正常,剖检体腔脏器无眼观病理现象,对肝脏、肾脏、脾脏指数及血细胞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腹腔注射该菌株,小鼠体征正常、无死亡现象,体腔脏器无眼观病理变化.综上可知,本试验分离得到的羊源巨大芽孢杆菌BM24具有良好的体外益生潜力,且无急性毒性作用,可作为羊源益生菌的候选菌株.

    巨大芽孢杆菌益生菌细毛羊分离鉴定安全性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防治黄曲霉菌感染的用药规律

    董雯雯张玉霞孟凯李峰...
    6095-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等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中药干预黄曲霉菌感染的用药规律.通过 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并筛选黄曲霉菌感染潜在靶点,同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的候选化合物及中药,随后构建关键靶点-候选化合物-候选中药网络,并通过检索各候选中药的性、味、归经等相关信息,分析出相关用药规律.结果表明:利用数据库共筛选出69个黄曲霉菌感染相关靶点,收集到54个候选化合物,筛选到275味中药.用药频次统计结果显示,防治黄曲霉菌感染的候选中药中,苦味、寒性居多,主要归肝、肺二经.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药干预黄曲霉菌感染的小分子物质基础,归纳了 一般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黄曲霉菌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新药研发及中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思路.

    黄曲霉菌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廖莹杨洁李军国刘巍...
    6109-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料级磷酸盐对玉米豆粕混合粉料理化特性及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将粉碎好的玉米和豆粕按质量比6∶4进行混合,对照组不添加饲料级磷酸盐,试验组添加2%的不同饲料级磷酸(磷酸氢钙、粉状磷酸二氢钙、粒状磷酸二氢钙、粉状磷酸一二钙和粒状磷酸一二钙),比较混合粉料的流动特性、水合特性及糊化特性;混合粉料经调质、制粒,比较制粒性能及颗粒饲料质量.结果表明:1)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的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磷酸氢钙的休止角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P<0.05),水溶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P<0.05).2)不同饲料级磷酸盐组与对照组相比,混合粉料的松散密度除磷酸氢钙组外均显著增大(P<0.05),振实密度除磷酸氢钙组和粒状磷酸一二钙组外均显著增大(P<0.05),压缩度除磷酸氢钙组外均显著降低(P<0.05).磷酸氢钙组混合粉料的松散密度显著小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组(P<0.05),压缩度显著大于其他饲料级磷酸盐组(P<0.05).同一种饲料级磷酸盐的粒状组的松散密度显著高于粉状组(P<0.05),压缩度则显著低于粉状组(P<0.05).各饲料级磷酸盐组混合粉料的峰值黏度、保持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及回生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除磷酸氢钙组外糊化温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饲料级磷酸盐组颗粒饲料产量显著提高(P<0.05),淀粉糊化度显著降低(P<0.05),颗粒耐久性(PDI)和硬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磷酸氢钙组的PDI最高.综合考虑饲料级磷酸盐的成本及加工制粒效果,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条件下,5种饲料级磷酸盐中以磷酸氢钙更具优势.

    饲料级磷酸盐理化特性混合粉料颗粒饲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