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段连运

双月刊

1000-8438

dxhx@pku.edu.cn

010-62751721

100871

北京大学化学楼C202

大学化学/Journal University Chemistry
查看更多>>教学辅导刊物。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为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酰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

    吴昊刘珍白大昌
    23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酰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肽和生物碱等生物活性分子中,在化工、染料以及药物研发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学习酰胺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结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酰胺化合物的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够离域到羰基(C=O)上,导致酰胺RCO―N上的C―N键表现出部分双键性质,C―N键不能自由旋转,使得酰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较复杂.本文总结了酰胺的核磁共振氢谱特征,探讨了酰胺异构化的一些影响因素.通过酰胺核磁共振氢谱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核磁共振谱图解析的能力,并加深对酰胺类化合物的理解和认识.

    酰胺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异构化

    利用双金属接力催化策略合成环状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许珈铭向羽林维晟苗志伟...
    239-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状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过渡金属催化的成环反应是制备多种环状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科学家在研究单一过渡金属催化成环反应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金属/金属组合的接力催化体系,双金属接力催化体系因其可以促进单一金属催化体系无法实现的转化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利用双金属接力催化策略实现环状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双金属接力催化环状化合物合成

    银纳米粒子制备与表征实验的绿色化改进及教学设计

    郭永明李杰刘朝勇
    258-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改进了银纳米粒子制备和表征的实验.以茶叶水为还原剂和稳定剂,考查了茶叶水的含量、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对银纳米粒子制备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实验条件对银纳米粒子制备产生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计表征了银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验证了银纳米粒子溶液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及丁达尔现象,并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其粒径.本实验贴近生活、内容丰富、紧跟前沿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技能、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银纳米粒子制备改进绿色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谢一凡姚莉韵杨若林蔡玉兴...
    26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器分析实验是医学预防及医学检验等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为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设计了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超高效合相色谱仪(UPC2)测定复方阿司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和咖啡因含量的实验,并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不同仪器原理、功能特点的比较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仪器分析实验乙酰水杨酸咖啡因比较教学法

    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植物精油成分——仪器分析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曾尊祥胡玉玲胡玉斐肖华...
    274-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植物精油成分是我院"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仪器分析部分)"的本科综合实验,以往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精油,存在提取率低、溶剂残留、工艺时间长等问题.超临界CO2萃取是先进的绿色萃取技术,对于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提取有较大优势.本实验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提取柑橘精油,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比较,共提取精油成分106个组分,各类成分相对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萜烯、醛、酸、酯、酮和醇类,其中萜烯类成分为89.55%.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处理样品,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研究和创新思维,减少实验时间,减少有毒试剂使用,进行绿色实验教学.

    植物精油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综合实验

    表面活性剂界面化学实验改进:实验与模拟融合的综合设计

    鲁聪颖仲非袁振宇李帅兵...
    283-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聚焦化学领域科技前沿,关注智慧教学发展,将计算化学相关理念及方法融入传统实验,对数据分析和体系可视化进行了改进.利用Packmol软件构建与实验体系相符的模型,用Gromacs软件计算分析各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倾斜角、回转半径、径向分布函数、氢键及溶剂可及表面积等数据,从微观层面研究吸附特性.本综合实验能够使学生从原子尺度认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乳化过程的微观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丰富物理化学实验有关界面化学实验的课程设计.

    界面化学表面活性剂分子动力学模拟物理化学实验计算化学智慧教学

    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实验的拓展与延伸

    颜美丰日达叶尔多斯∙托合塔尔汗龙彪...
    294-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体饱和蒸气压实验通过测定一定温度区间内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利用克-克方程得到摩尔蒸发焓.由于摩尔蒸发焓是温度的函数,不同温度区间其测定值不同,导致相对误差较大.结合摩尔蒸发焓的计算筛选温度区间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未见应用于实验教学.本实验选择纯水代替有机试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的方法计算不同温度区间水的平均摩尔蒸发焓,以此作参照确定最佳温度测量区间.进一步引入拉乌尔定律,将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扩展应用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可关联更多理论教学内容.实验结果表明,40–60℃范围内测定纯水的饱和蒸气压误差较小,利用实验结果得到的摩尔蒸发焓与计算值相吻合,误差仅为0.465%.将该方法拓展至蔗糖和NaCl溶液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可以进一步验证拉乌尔定律以及非理想稀溶液引入活度因子的必要性.此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演示静态法中气体分子的流向和系统压力的变化,增加可视化效果,使实验原理清晰易懂.

    饱和蒸气压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拉乌尔定律蔗糖水溶液NaCl水溶液

    "电解法制备Cu2O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及其实施结果与讨论——向全国不同层次高校的大一学生推荐一个微实验

    霍宣竹刘乙熹吴其宇董志强...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向大一学生开设的"电解-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设计了Cu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该实验巧妙地融合了元素化学实验中有关Cu2O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内容.一次电解完成两个实验,节约电能,节省时间.Cu2O的电化学合成及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一体化实验可作为一个微实验灵活穿插于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培养大一学生的全方位思考的意识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经济、环保的理念有重要意义.

    Cu2O电解合成阿伏加德罗常数测定

    新实验开发:废弃PET塑料的电催化升级再造

    赵彤彤王嫣秦时月徐亮...
    308-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设计了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能驱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电催化升级再造策略,将废弃PET塑料成功转化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酸钾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同时联产氢气(H2).具体实验过程包括:首先通过水热法将PET塑料进行降解得到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单体,随后利用自制的水滑石(LDH)催化剂将乙二醇选择性电催化氧化为甲酸盐同时阴极联产H2,最后将反应液经酸化、减压过滤、旋蒸、真空干燥等分离提纯步骤得到二甲酸钾和对苯二甲酸产品.本实验是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的典型案例,不仅为废弃PET塑料资源的绿色升级再造提供了新思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

    电催化PET塑料二甲酸钾氢气水滑石

    磺酰腙的高效快速合成及其抗菌性能初探——推荐一个医学本科院校化学创新实验

    唐敬杰谢露影刘嘉昱石尚玉...
    316-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通常是完成某一化合物的合成或提取,缺少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性质检验.为了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商业易得的醛、酮和对甲苯磺酰肼为反应原料,于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利用研磨方法在1 min内高效快速合成磺酰腙,并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质研究.产物应用于抗菌实验研究时,化合物3i和3h对大肠杆菌有最好的抑制效果.实验涉及合成、TLC检测和柱色谱层析等操作,可以锻炼学生在有机化合物合成、纯化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熟练掌握Origin、ChemDraw和MestRec等软件的使用,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适用于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

    无溶剂条件磺酰腙研磨方式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