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段连运

双月刊

1000-8438

dxhx@pku.edu.cn

010-62751721

100871

北京大学化学楼C202

大学化学/Journal University Chemistry
查看更多>>教学辅导刊物。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为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论化学方法阐明化学反应热力学控制与动力学控制的概念——推荐一个Diels-Alder反应的计算化学实验

    杨一莹张冬菊
    327-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综合计算化学实验.该实验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有机化学教材中一个典型的Diels-Alder反应,给出了反应过程的微观物理图像以及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的定量信息,阐明了化学反应中热力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的基本概念.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化学方法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技能,加深其对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该实验也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一个具体实例,着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矛盾的普遍性,擅于用联系观和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计算化学热力学控制动力学控制Diels-Alder反应

    电化学法合成聚苯胺及其防腐蚀应用——"聚苯胺化学合成"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

    蒋莉陈昌正苏洋宋浩...
    336-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苯胺作为最受关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在诸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聚苯胺的化学合成实验是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代表性实验,然而,该实验存在诸多不足,如产物性质对溶剂的选择、掺杂剂类型、反应时间、温度等条件高度敏感,表征手段单一,产率不稳定且重现性差等.本实验是对"聚苯胺化学合成"实验的改进,将原实验中化学合成法更改为电化学合成法,同时结合了仪器分析实验"循环伏安分析法"和开放性实验"防腐涂料的制备"等相关课程实验,巧妙地将其从一个验证性制备实验改进为一个集制备条件自主选择及防腐性质测试为一体的创新设计实验,使学生连贯地学习聚苯胺的合成、掺杂及相关的电化学知识,对导电高分子的广泛应用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改进实验内容丰富,更贴合现代化学及材料学科发展,有助于学生将多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升综合技能.

    聚苯胺电化学合成掺杂防腐蚀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安全教育融合实践——以三苯甲醇合成实验为例

    金剑程景杨雪苹
    345-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流程繁琐,使用的仪器设备与试剂种类多.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实验危险源辨识方面有所欠缺.以三苯甲醇合成实验为例,我们把实验操作分解成多个步骤,引导学生辨识每一步操作涉及的危险源,与学生分享相关的典型案例,并借由事故危害强化学生对实验安全的重视.通过不同实验项目中反复实操危险源辨识,学生熟练掌握了化学合成实验通用危险源的安全操作,并能在新实验中主动分析危险源,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有机化学实验危险源辨识安全操作

    应用量子化学和机器学习构建水分子势能面——介绍一个综合计算化学实验

    周佳
    35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机器学习在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中的地位日渐提高,但是在本科化学实验中还未见涉及,现有的计算化学实验多侧重应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分子性质和化学反应.为了普及机器学习这一强大工具,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计算化学实验,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同时培养学生应用量子化学和机器学习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势能面量子化学机器学习计算化学实验

    基于格氏反应的镁离子电解液的合成与性质

    曹飞亚王启新李濮幸志荣...
    359-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而对先进储能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较为迅速,是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环境资源友好等优势,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传统非水电解液中,金属镁负极易形成低离子导电性的钝化层,阻碍镁离子的电化学沉积/溶出,极大限制了镁电池的发展.因此,探索有效的镁离子电解液体系是提升镁电池性能的关键要素.本工作以经典有机化学实验"格氏反应"为切入点,聚焦于镁离子非水导体的制备及其在镁电池体系的应用探索,将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电化学储能技术相结合,帮助学生拓展科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能源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

    电化学储能镁电池液态电解质格氏反应

    含硒氮杂中环的光化学合成、分析及表征综合实验设计

    刘菲赵冬阳孙凯于婷婷...
    369-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综合实验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处于基础核心地位.作者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设计了一个可见光诱导合成含硒七元氮杂中环的综合实验.通过底物设计制备→可见光催化合成→结构表征分析等环节,对学生连续多步合成操作、过程分析和结构解析等技能进行系统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前沿和优势,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

    光化学氮杂环有机硒

    提高原子结构教学质量的思路与策略

    朱国贤陈静潘荣楷
    376-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子结构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和教学难点,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大挑战.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一直是教师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以量子力学原理为主线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枯燥单调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原子结构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原子结构教学方法量子化学

    铜氨配离子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王旭洋张嘉沛赵立睿徐晓文...
    384-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Ⅱ)氨配离子是分析化学教学中配位平衡及配合物的分布特征部分较为经典的配离子之一.现行教材大多只给出了部分铜氨配离子的稳定常数,也并未解释铜氨配离子配位数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首先通过结构优化给出了铜氨配离子稳定性与配位数和结构的关系,而后进一步通过分析分子内部结构给出了一种回归结构本质的定性解释,既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同时将理论计算应用于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可增加学生对理论计算的兴趣.

    配位化合物铜氨配离子稳定常数配位场理论计算化学

    分析化学教学中引入动态缓冲容量"去公式化"计算的新策略

    张红医石志红张志军
    390-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冲容量是分析化学重要内容.目前教材中缓冲容量计算没有考虑缓冲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这种不考虑体积变化的缓冲容量被称为"静态"缓冲容量.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缓冲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后的体积远远大于缓冲溶液的原始体积,此时需要考虑"动态"缓冲溶液.这里提出了一种"动态"缓冲容量问题的"去公式化"解决方案,它完全基于学科思想的底层逻辑,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记忆负担.

    静态缓冲容量动态缓冲容量去公式化GeoGebra软件

    量化计算揭示出实验现象背后的细节

    黄倩李照薇赵佳宁于奡...
    395-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已不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理论计算与化学实验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化合物性能及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研究,成为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通过一例具体的苯胺CO2功能化还原反应机理的计算研究,介绍了量化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实验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或者根本就发现不了的反应细节.

    计算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计算CO2功能化还原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