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段连运

双月刊

1000-8438

dxhx@pku.edu.cn

010-62751721

100871

北京大学化学楼C202

大学化学/Journal University Chemistry
查看更多>>教学辅导刊物。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为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合性高分子化学实验设计: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

    杨凯毕戈华张永靳德林...
    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少,不能支撑"新工科"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等问题,开发了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综合实验项目.采用全水发泡体系,通过调节发泡剂和阻燃剂用量,制备了七组聚氨酯泡沫材料,然后采用国标方法表征了材料的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和氧指数,分析了发泡剂和阻燃剂不同配比对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原因.本实验贴近高分子产业发展,突出综合性和研究性,教学过程实现了基本实验技能与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支撑"新工科"人才培养.

    新工科硬质聚氨酯泡沫高分子化学实验综合实验项目

    面向化学类非高分子专业学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以温敏型高分子的制备、溶液性质、光学性能与应用为例

    张来英吴莹焕喻雅姿徐业成...
    213-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化学类(非高分子)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发展较为缓慢,亟需紧跟研究前沿,引入新内容.本文总结了近十年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以温敏型高分子的制备、溶液性质、光学性能与应用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设计符合理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契合时代与科学发展的、被学生喜爱与重视的一系列高分子化学实验,以有效解决培养需求与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且在不新增开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加入到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对学科领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智能高分子聚合综合性实验

    基于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分析化学经典内容教学设计——以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为例

    侯娟周晨孙晶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化学课程以定量分析为重点,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以"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为例,从微观知识内容出发,构建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据此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梳理知识主线,深入思考逻辑关系,重构课程资源.通过基于项目案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教学效果.

    分析化学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教学设计

    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科基础课"General Chemistry"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段金伟王莹崔林郑华宇...
    227-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General Chemistry"是面向中外合作办学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课程引入国外经典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文化自信缺失的风险.因此,必须通过"General Chemistry"课程思政教学提升学生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同.本文中,"General Chemistry"课程思政建设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积极挖掘中国思政元素,将中外思政元素合理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助推课程思政教学内涵式发展,打造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文化自信普通化学三维评价

    O-PIRTAS翻转课堂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谢斐俞世冲汪亭金永生...
    23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化学是我校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有机化学理论抽象,知识点众多,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针对传统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本文采用O-PIRTAS翻转课堂这一新模式,结合有机化学教学特点,以具体的羧酸章节为例,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旨在探究该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继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O-PIRTAS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地方高校选修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汉江师范学院为例

    周雅情刘佳琳王吉利周新...
    24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及有效手段.然而,地方高校汉江师范学院选修课程仍然存在考核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差、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对选修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表面活性剂化学课程为例,从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贡献等三个角度出发,以科学成才观念为核心,设计并实践了教师评价(代号"T")、组组互评(代号"G")、个人贡献比(代号"I")的"TGI"考核模式,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活化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TGI"考核模式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他选修课程考核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学质量考核模式改革与探索"TGI"模式

    基于主题讲座的"化学与社会进步"课程设计

    蒋育澄张琦魏灵灵薛东...
    251-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和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结合陕西师范大学发展战略目标和"双一流"建设要求,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了更好地达成"化学与社会进步"课程的目标任务,即"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和造就卓越教师和专门人才",同时为了破解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化学基础的学生同堂听课的困局以期打造高效课堂,本课程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不使用现成的范本教材,而是定位于"在科普基础上的主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通识教育选修课化学与社会进步课程设计主题讲座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

    张炎王萍肖铁波字富庭...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分析化学学科特点以及课程培养目标,从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深挖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全面推进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举措,以促进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堂.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严谨认真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科学发展观等,形成广泛的课程思政理念共识并深入人心,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建设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立德树人

    元素化学教学中关于"无机物溶解性"的知识建构

    王永慧陈维林李阳光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机物溶解性是元素化学教与学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选取教学中的代表性实例,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影响无机物溶解性的因素,对其进行本源性理解,建构一种便于学习者理解无机物溶解性的认识模型.基于"无机物溶解性"这一知识载体深入探讨"建构式"学习模式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元素化学无机物溶解性知识建构认识模型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人名反应

    李厚金蓝文健
    268-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名反应是有机化学的基石,也是有机化学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本文简要介绍了有机人名反应,包括以华人化学家命名的有机人名反应,重点分析了人名反应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现状,探讨了其教学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本文为国内同行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拓展实验新方法与新技术提供了借鉴,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有机化学实验人名反应现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