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刘鑫
    44-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数学课程是高校多数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应用比较广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等数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遇到的问题,结合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文章设计了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了具体的实施过程,并把试验班学生上课状态、考试成绩等情况与相应的平行班作对比,结果表明此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调查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张卫东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调查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实践课,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不清、教学过程不细、教学方法不优、教学效果不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践行"一核心、双贯通、三融合"课程建设理念,实施"四化五达成"课程体系,通过明晰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场景、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等方式创新课程教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社会调查教学创新课程建设

    "四新"建设背景下弹性力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和实践

    杨志强刘一志荆宇航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新"建设强调知识、科技的融合,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弹性力学教育发展现状,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运用好科技手段,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更要与企业等协同育人,将更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优化实践育人环境条件,培养国家战略需要和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同时,针对弹性力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需求和发展变化.

    弹性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新"

    高校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

    马小莉杨灿灿
    57-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了课程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并根据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和建议.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优化评估环节、增加课程内容的反馈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高校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研究

    宋丹龙赵桐杜进辅张延超...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机械类基础课程以闭卷终结式考试为主,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与OBE理念不符.因此,文章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了丰富过程考核方式、提高过程考核占比以及开卷考试、线上考试的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百余名学生的真实感受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显示,提高过程考核占比、丰富过程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课程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线上考试的公平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只能作为特殊情况下传统线下考试的补充.但是,开卷考试得到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其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考核方式过程考核OBE理念

    新文科背景下通识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南开大学中国文化英译课程为例

    袁芳
    66-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为不断走向纵深的大学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化英译课程将教学改革聚焦于解决大学生母语文化元素有所缺失、用英语阐释中国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坚持价值引领和"五育"并举,并在此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在"博"与"精"的平衡中补足学生的母语文化元素,同时融合数字化教学手段助力学生提升阐释中国文化的能力,力求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之时赋能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

    新文科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中国文化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安全管理学课程改革与效果评价

    李凤琴左秋玲郝旺身于红...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管理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效果不理想、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为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理念,采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实行新的课程考核标准等措施,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应用安全管理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全管理学课程课程改革效果评价

    人工神经网络课程与深度学习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杨焘付冬梅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依托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生课程的讲授经验,分析其特点和现状,着重探讨其教学内容上的时效性与实践性问题,提出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课程理论和方法的时效性;提出前沿性的实践类研究型专题,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搭建与课程内容配套的线上系统,方便研究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通过践行"与时俱进、互动评价、专题创新"的教学理念,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

    人工神经网络课程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人工智能类课程

    "双碳"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

    王春兰赵世飞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推进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其中,专业实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对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目前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验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积极性较低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丰富实验课程内容,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课程教学,将实验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其社会责任感.通过上述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可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双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宋一婷王新学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坚实保障,是开展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素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创"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导.在育人实践中,一是要以"创造性转化"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深挖传统文化的育人资源,立足时代特征,转化表现形式和话语体系,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二是要以"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通过主体、客体、介体齐发力,强化文化自觉,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思想品格,增强传承创新能力,丰富文化传播载体,提升承载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