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准教学在电路原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刘亮苏钢谭志光冯婉...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电路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不足,文章对电路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实验课程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可将精准教学融入电路原理实验课程中,采用"分段+分组+分块"的精准教学模式,引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高分析数据能力,探索多维度、多元化的精准评价,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支持,为学生实现"因材施教".实践表明,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优势,以学生为本,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新工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精准教学因材施教信息技术电路原理实验课程

    地下结构"两课"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于素慧袁健王炜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火箭军工程大学开展的"两课"(课程+课堂)建设重点课程项目,教学团队根据地下结构的课程特点及学生专业背景,针对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优化设计及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两课"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探讨,可为相关地下结构的"课程"与"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地下结构教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视域下WE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黄鹏鹤李媛媛李东艳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视域下的WEB程序设计课程面临着新挑战与改革需求.文章分析了当前基于项目驱动的WEB程序设计课程的不足,提出了新工科视域下WEB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案.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应关注前沿技术,引入跨学科知识,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并充分结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工科WEB程序设计课程项目驱动产学合作

    信息生态视角下基于印象评价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张振森刁新钰程灏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信息生态相关理论,对线下、线上、混合式三种教学模式与各自相关信息要素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及其生态位特征进行了阐述;利用印象评价方法,以某理工类高校各专业师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比了各专业在基于教学目标划分的知识、能力、素养生态位上的共性与区别;从宏观上分析了三种教学信息生态系统在功能、资源、时空维度的特点.实践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于线下、线上教学模式具有突出优势,为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教学模式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生态位印象评价

    论PBL教学法在环境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谢玲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传统"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中心"的讲授法在该课程教学中面临困境,环境法课程教学从授课内容到教学方式均须革新.PBL教学法为环境法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思路.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跨学科等显著特征契合了环境法的领域法学科本质,在环境法课程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对于实现提高学生环境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智能技能等环境法课程的应然培养目标具有明显优势,亦顺应了当前法学教育向知识传授与智能技能培养并重的能力型教育转变之趋势.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环境法课程教学,需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精心准备课前环节,有效融合PBL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平台拓展教学场域.

    PBL教学法环境法学环境法课程教学智能技能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解安琪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依托数字媒体和信息网络的新型技术改变了传统艺术和设计的制作、储存与传播方式.视觉传达设计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中拥有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与更加丰富的创作工具,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旨在探讨数字时代下视觉传达教育的创新方法和策略,从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方式入手,研究将新媒体技术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优势,并在已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性发展路径.

    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创新

    体教融合背景下大学体育"一校一品"创建路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赵强军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从体育教学出发,通过对高校体教融合的内涵进行研究,明确大学体育的价值定位,探讨推进大学体育"一校一品"建设的方式方法,找到"一校一品"建设的具体路径.

    体教融合大学体育"一校一品"实践路径

    跨文化接触对留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基于跨文化敏感度的中介作用

    王媛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题组以地方高校留学生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式分析网络教学环境下跨文化因素对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的跨文化接触和跨文化敏感度是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跨文化敏感度对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跨文化敏感度在跨文化接触与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效应.因此,高校应注重有意义的网络资源类学习环境的建设,积极融入跨文化敏感度培养内容,以提升留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

    留学生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网络环境跨文化接触跨文化敏感度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姜文全任建民梁平杨帆...
    88-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德才兼备的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是推动国家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优秀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浸润与滋养.当前课程思政仍存在思政元素碎片化、教学体系不完整、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文章聚焦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并通过多个角度评价课程思政成效,以达到机械类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

    新工科机械类课程思政课程评价

    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现象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高瑞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为高校带来了新的教育难题——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网络圈层以其去中心化、泛娱乐化、多碎片化和自组织化的特征,在高校与大学生间构建了一道信息围墙,缩小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辐射面,削弱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稳定构成了挑战.为应对这一现实问题,高校需积极采取解圈、融圈、督圈、塑圈策略,不断更新话语体系,创新教育理念,提升传播实效,切实维护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与稳定.

    融媒体大学生网络"圈层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