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价值以及弘扬路径研究

    刘淑艳张永衡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旗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有助于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有助于培养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培养创新实干的本领.课题组提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丰富宣传新形式、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等具体对策.

    红旗渠红旗渠精神大学生价值弘扬

    海洋强国视角下思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

    梁庆建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成为具有环保伦理、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海洋复合型人才.在党的精神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引领下,课程组将专业知识、创新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有机结合,为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海洋强国思政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地球概论课程为例

    王友郡侯福峥何志浩陈彩云...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融入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教学是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发展阶段初中教师队伍卓越人才的重要抓手.地球概论课程不仅是师范类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而且是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从地球概论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案例库设计、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展开,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此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推进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

    专业核心课程地球概论课程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谭淑娟喜超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在分析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要引入成果导向(Outcome-Based Eduction,OBE)教育理念,并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方式,建设思政元素案例库和线上学研考教学平台,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机制,对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对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具有实践意义.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机理研究

    云兵兵马国超孙磊
    102-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模块,是实践育人、创新育人、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于为大学生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创新意识、增强自主发展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共青团在第二课堂育人工作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现实基础,但也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实际成效不佳、吸引力度不足、组织管理不严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师资队伍、优化内容体系、探索育人途径,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价值,全面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实效,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机理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

    李俊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发展不均衡、特色优势不突出、专业选择与学科稳定发展的矛盾凸显、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政校、社校割裂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差异化培育与师资、办学成本的矛盾,就业高压下的行为异化等.文章从合理定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育新兴弱势专业,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加强政校、社校交流合作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建议.

    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探讨

    刘扬陈复生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模式.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仍普遍存在"专业学位类别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和"专业学位评价机制与培养目标脱节"两脱节问题、"招考模式趋同"和"培养模式趋同"两趋同问题、"高校与企业协同错位"和"'双导师'指导能力错位"两错位问题.文章通过对现存问题形成原因的深入分析,从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不同角度探讨对策,以期构建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达成的政产学研联动培养机制,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脱节趋同错位

    我国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上海理工大学的实践探索

    李晖
    115-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接着分析了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包括社会需求多样化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教育公平与选择多样性的需要、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随后重点阐述了上海理工大学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历程、主要内容和举措以及改革效果评价;最后总结了高校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与未来挑战.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改革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背景下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王思琼郑志磊周欣张先明...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鄂尔多斯市的特色产业,文章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对标相关要求,从专业的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一流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入手,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并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以期为同类专业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关于研究生复试线上线下混合招生新模式的探究

    侯思雨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招考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首次采用线上网络远程复试,是互联网时代创新人才选拔方式的一次新尝试.文章结合各高等院校研究生复试工作程序、内容、现状,阐述了线上网络远程复试和线下实地面试两种形式的优缺点,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招生新模式,优化并设计了线上、线下筛选和面试环节,详细归纳了线下综合考核中的内容,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生招生复试线上线下混合招生新模式优质生源人才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