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张永兴

双月刊

1673-0836

dxkjbjb@126.com

023-65120728;65127291;65120727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重庆大学B区岩土工程研究楼二楼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成果的交流,并兼论与之相关的地下工程与基础工程的科技问题,以促进我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刊具有内容广泛、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为从事规划、土建、人防、地铁、隧道及岩土工程研究等有关专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桩底复合式后压浆桥梁桩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郭震山陈汝先
    1952-1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梁灌注桩开式压浆难以控制注浆区域、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注浆效果不稳定、单桩承载力波动大。为提升桩基后压浆的可靠性,提出一种新型桩底复合式后压浆技术,通过在桩底安装中空环形钢板胶囊,采用"外-内-外"3次注浆加固桩端土体。为探明该技术对桩基承载力的提升效果,依托在建汾石高速S340跨线桥工程开展2根试桩的桩端复合式后压浆作业,研究压浆过程中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桩顶位移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对注浆效果进行弹性波CT测试;然后开展了采用桩端复合式后压浆和不注浆两种工况下的桩基静荷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桩底复合式后压浆可有效消除桩底沉渣,形成桩端扩大头,桩基承载力提升34。1%,桩端阻力增强系数为1。70,浆液影响范围内桩侧摩阻力增强系数为1。32~1。37。

    桥梁桩基桩底复合式后压浆现场试验承载特性

    天然海水环境MICP固化硅质海砂模型试验研究

    林文彬高玉朋罗承浩林威...
    1960-1968,2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灌浆加固系统,开展了天然海水环境下MICP固化硅质海砂的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海水环境下MICP灌浆技术可以将大小为Φ25×50 cm砂柱固化成型,且整体质地坚硬;无损超声波检测技术表明,固化后砂柱中部密实度最大、下部次之、上部最小,其轴线方向波速平均值分别为2。993、2。877、2。867 km/s;固化后模型砂柱平均抗压强度为13。72 MPa,比材料尺度提升了 44。88%;平均干密度1。82 g/cm3,比松散砂样提升18。18%;渗透系数为4。48E-04 cm/s,比未加固试样渗透系数降低2个数量级。MICP固化后形成的沉淀矿物包括立方体状、条柱状的方解石及针簇状、不规则絮状的碳酸镁,其主要分布于砂颗粒表面及颗粒连接处,从而起到胶结作用。本研究可为MICP技术改善海洋松散砂土地基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天然海水硅质海砂地基改良缩尺模型加固

    无中导连拱隧道受力机理及对策研究

    李志厚王安民陈树汪陈俊武...
    1969-1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中导连拱隧道是连拱隧道最新的发展型式,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并降低工程成本,但也存在近接施工、受力体系多次转换和施工控制难度大等缺点。因此,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无中导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受力机理及破坏特征,结合典型隧道病害特征和65座隧道的建设经验,提出了无中导连拱隧道安全建设对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先行洞右拱腰的弯矩和轴力值均为最大,为受力最不利部位。先行洞右侧拱腰等部位需要加强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并提出"重地质、强先行、预加固、稳中墙、先支撑、短开挖、弱爆破、勤量测、紧二衬、注精细"30字方针的对策措施。本文的对策措施对无中导连拱隧道的设计和安全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无中导连拱隧道模型试验病害特征破坏机理对策

    高地应力地下厂房围岩开挖损伤区形成机理研究

    谭洲李彪李鹏林开盛...
    1979-1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孔声波测试结果,分析了高地应力条件下洞室开挖卸荷围岩波速曲线特征,确定了围岩开挖损伤区(EDZ)的范围,总结得到了应力重分布影响、临近爆破影响的围岩EDZ演化规律以及不同区域围岩EDZ的特征。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研究EDZ形成机理,揭示了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爆破荷载、地应力瞬态卸荷荷载以及应力重分布三因素在单独和耦合作用下对围岩EDZ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地下洞室安全评价与支护参数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高地应力地下厂房波速特征开挖损伤区数值模拟形成机理

    基于盾构管片上浮控制的同步浆液初凝时间研究

    周勋杨金秋韦生达曹江涛...
    1991-1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少有同步浆液初凝时间对盾构施工期管片上浮影响的定量研究,导致较难为各种施工情况提供合理的浆液初凝时间建议。鉴于此,笔者建立了考虑隧道埋深影响的盾构隧道施工上浮纵向解析模型,并基于同步浆液初凝时间与盾构管片纵向受浮力作用区段长度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了中风化泥岩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期同步浆液合理初凝时间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浆液初凝时间对盾构隧道施工期的最终累积纵向性态指标有重要影响,表现为浆液初凝时间越长,上浮荷载引起的管片累积上浮量值、纵向弯矩及纵向剪力均越大,且随着浆液初凝时间的等间距增长,相应性态指标的增大量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大;从盾构隧道施工上浮控制的角度看,同步浆液初凝时间与盾构平均掘进速度应具备一定的匹配关系,盾构平均掘进速度越快,合理的浆液初凝时间也应越短;通过配合比设计,将同步浆液初凝时间调整为约5 h后,依托工程施工上浮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盾构隧道施工上浮同步注浆浆液初凝时间

    浅覆土大直径盾构管片上浮规律及控制分析

    李海滨余刘成李明宇陈健...
    2000-2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直径盾构隧道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穿江越河交通工程中,面临的管片上浮问题突出。依托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分别选取黄河中段、接收段进行管片上浮现场监测,结合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对不同试验段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盾尾管片上浮规律、处理措施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埋深2。5D、水压0。4 MPa的粉质黏土地层中掘进时,管片自拼装完毕至上浮稳定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始变形(上浮占比22%)、快速上浮(上浮占比55%)、平缓上浮(上浮占比28%)、缓慢沉降(沉降占比5%)4个阶段;在埋深为1。6D、水压为0。2 MPa的区间,各阶段管片高程增量占比各相差3%、8%、-14%、3%,且上浮周期延长2倍;管片上浮的最佳控制时机是开始注浆10 h内,本工程采用的综合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管片上浮,仅在拱顶区域注浆对管片上浮控制效果最为明显。

    隧道工程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现场试验

    风化岩层盾尾同步双液浆控制管片上浮研究

    胡如成钟小春易斌斌刘哲...
    2010-2019,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盾构在全断面风化岩层中掘进易发生管片上浮量过大的问题,首先通过倒杯法测试了在不同添加剂(促强干粉(A料)、液体激发剂(B料))掺量下浆液的初凝时间,配制了初凝时间可控且泵送性满足要求的同步双液浆。其次建立管片上浮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环间接头轴向受拉和环向剪切刚度的非线性,应用该模型可以考虑盾构掘进过程中上浮位移逐步累加效应,得到了同步双液浆对稳定围岩地层中盾尾管片上浮的影响规律。最后将开发的同步双液浆应用于广州某盾构综合管廊工程,较好地控制了管片上浮,大幅度减少了拼装管片接缝的渗漏,管片拼装质量整体优良。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1%的A料、1。5%的B料在盾尾注浆管与单液砂浆混合均匀后注入盾尾空隙,能有效地减少管片上浮量高达79%;(2)上浮量随着离盾尾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稳定处距离盾尾约10。5 m(7环),最大上浮位移约23 mm;(3)使用该新型同步双液浆后可有效地减少拼装管片的渗漏点数,减少量高达59%,大幅度减少了因渗漏而增加的封堵注浆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隧道工程管片上浮有限元计算新型同步双液浆同步注浆

    超深异型排插式刚性接头地连墙工艺试验研究

    夏欢曾旭涛付金磊朱俊涛...
    2020-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锚碇基础现场工艺试验为依托,对超深异型排插式网片刚性接头地连墙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了创新及验证,结果表明:在采用双轮铣及液压抓斗联合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设置施工顺序、引入基于复合检测手段的槽段虚拟碰撞检测技术和加长型孔口导向架以及加强泥浆性能管控等控制措施,可以确保超深异型槽段的成槽垂直度和槽壁稳定性;应用倾角仪和三维液压千斤顶调整刚性接头姿态,通过导向装置辅助入槽,实现了刚性接头安装过程中精度的可测可控,利用智能化同步焊接技术可有效控制焊接变形,优化焊接质量;在钢筋笼匹配制作的基础上,辅以垂直度监测手段可有效控制刚性接头和钢筋笼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专用的刷壁装置清理排插钢筋处的泥渣,并使用同步浇筑平台实现刚性接头各隔舱的同步浇筑,有利于保证浇筑质量以及接头的结构安全控制,同时,引入防绕流水带封堵混凝土绕流通道,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污染接头处的钢筋,确保地连墙墙体的强度和完整性。后期的开挖及抗弯承载力试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地连墙施工控制措施可有效保证地连墙的成墙质量以及接头处承载力。

    支护转结构复合地连墙基础刚性接头超深异型地连墙施工技术混凝土绕流

    静态破碎剂膨胀性能测试及施工工艺优化

    吴俊杰袁瑞甫解帅帅程高宇...
    2034-2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态破碎剂已经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等领域,存在膨胀应力试验繁琐、上行孔封孔困难、施工难度大等问题。采用排水法测试膨胀率时变曲线,结合膨胀应力曲线,获取膨胀率-膨胀应力模型,快速获得膨胀性能参数;自主研发管式封孔器,简化施工工艺,提高封孔效率;通过4种水灰比流动性试验和泵送试验,选取0。34作为工程用水灰比。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率和膨胀应力正相关,通过膨胀率试验及其对应的膨胀应力曲线,可以快速获取不同水灰比的膨胀性能参数,简化膨胀应力试验;管式封孔器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封孔效果好;所选水灰比流动性较好,泵送方便,注浆设备轻便、体积小,输送管路内浆体泵送距离达8 m,能够满足井下施工要求。优化后的工艺,施工效率显著提高,满足复杂的地质及施工条件要求。

    排水法水灰比流动度管式封孔器上行孔施工工艺

    乌东德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创新施工方法与技术

    杨宗立丁鹏安瑞楠简崇林...
    2045-2053,2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水电工程中巨型地下洞室群的开挖、支护施工是技术难点,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对地下厂房的开挖及支护工法进行改进、对施工机械进行改良,是保证地下洞室群安全、优质、高效、绿色施工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乌东德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关键工法和技术难题,开展创新研发和攻关,包括:大跨度高边墙开挖施工、超大断面调压室开挖施工、小直径溜渣井式竖井开挖、不良地质段超大断面洞室支护、拔管法接触灌浆施工、洞内压力钢管拼装、多孔深竖井混凝土滑模施工、大型出线竖井施工等。从工艺类型、精细开挖、支护和装备革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关键创新施工方法和技术总结,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建设参考。

    乌东德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方法开挖与支护超大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