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张永兴

双月刊

1673-0836

dxkjbjb@126.com

023-65120728;65127291;65120727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重庆大学B区岩土工程研究楼二楼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成果的交流,并兼论与之相关的地下工程与基础工程的科技问题,以促进我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刊具有内容广泛、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为从事规划、土建、人防、地铁、隧道及岩土工程研究等有关专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饱和黏性土地基中邻近圆形基坑相互影响分析

    谢万东李建宇赖俊珊
    440-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距很小的圆形基坑后方土压力分布复杂,很难判断考虑圆拱效应的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和三维弹性地基板法的适用性。采用三维连续介质有限元法对位于饱和黏性土中2个间距很小的由地下连续墙组成的圆形事故应急池基坑进行整体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号池开挖到底后和2号池开挖到底后2种工况,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弯矩的差异都不大。基坑位移和竖向弯矩的实测结果与计算值也较为接近。2个相邻圆形基坑在间距很小的情况下,其相互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对周围土体刚度参数的变化不敏感。采用三维连续介质有限元法对圆形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的结构内力远小于考虑圆拱效应的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和三维弹性地基板法,在经济性上有明显优势。

    圆形基坑地下连续墙饱和黏性土三维连续介质有限元法

    基于CRITIC-TOPSIS的深基坑风险分区动态评价

    杨逸枫廖少明徐伟忠蔡群群...
    446-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深基坑工程风险评价中的主观性影响及场地风险的细化分区与跟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相关性赋权法(CRITIC)与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相结合的深基坑施工风险分区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基坑测点布置划分子区域,以周边环境变形、基坑变形及地下水位变化等为评价指标,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TOP SIS方法与模糊理论实现对基坑各分区施工风险的动态评价,最后通过上海某地铁深基坑工程案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本案例在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中起主导作用的指标为地表沉降累计、地表沉降变化速率、坑外水位累计、坑外水位变化速率和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变化速率;(2)随着基坑开挖施工的进行,累计类指标的权重计算值总体上在增大,而速率类指标的权重计算值总体上在减小;(3)空间分布上,基坑各分区风险为长边区域风险>短边区域风险>角部区域风险;(4)时间变化上,基坑各分区的风险等级变化不大,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本身与周边环境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以上风险评价结论与现场符合度较高,表明CRITIC-TOPSIS法能够有效避免专家赋权的主观性,可用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风险评价。

    指标相关性赋权法优劣解距离法地铁深基坑风险评价时空分布

    临江富水地区深基坑旋喷桩加固效果研究

    王正振陈政旭周勇戴国亮...
    456-46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陇南市东江初级中学综合教学实验楼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运用PLAXIS对该基坑进行了开挖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结合现场实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旋喷桩的加固效果,并与未采用旋喷桩加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长江支流的白龙江Ⅱ级阶地力学性质差的饱和土地区,采用旋喷桩加固桩间土及坑内土体能够很好地提高桩周土体强度、限制桩顶位移、减小坑外沉降,可使支护桩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减小50%,桩身内力减小10%;增加旋喷桩加固长度对限制支护结构变形效果不大,但增加宽度效果明显,可使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减小50%以上,但同时存在最优加固宽度;采用旋喷桩的深基坑加固措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对该类地区的类似深基坑工程具有参考及借鉴作用。

    深基坑旋喷桩加固效果有限元模拟现场监测

    大断面矩形顶管下穿管线MJS加固效果研究

    徐平张昂然张瑞铎王祥亮...
    463-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地铁3号线某车站8号出入口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近距离垂直下穿DN2000污水管线,采用MJS工法对污水管线底部土体进行加固,对顶管过程的地表和管线位移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比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MJS管底土体加固措施的可行性。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得出:采用MJS加固后的地表沉降、管线竖向位移、横向水平位移、弯矩和剪力比未加固土体分别减小53。59%、38。13%、73。3%、57。3%和48。02%,MJS能够明显提高管底土体承载力、密实度、强度和弹性模量,起到固定和保护管线的作用;进一步分析MJS的注浆置换率、加固宽度、加固深度对管线变形的影响,并给出置换率、加固宽度和加固深度建议值,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矩形顶管地下管线MJS加固地铁出入口沉降控制

    河北宁晋超深盐穴储气库建设地质可行性分析

    侯秉仁王续学牛耀辉于长富...
    472-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建的宁晋盐穴储气库是目前世界最深的盐穴储气库,面临重大的科技挑战,在正式建设前须对其地质可行性进行充分分析。本文从地质条件、库容及长期建库规划等方面初步论证了该区建库的地质可行性。结果表明:宁晋石盐田盐系地层沉积厚度大、空间分布稳定且含矿率高、夹层少,有利于开展水溶造腔;盖层及夹层以泥页岩为主,岩性致密,具有较高的密封性,但Z1资料井附近的VF6断层断穿了石盐矿体,正式建库时需合理避开此断层,此外,拟建库地层埋深大,盐岩蠕变速率较高,后期须对储库长期运行稳定性开展详细研究;基于前期盐矿开采情况和地质调查结果,圈定了该区优选建库区和远期规划备选区,初步估算其库容分别为(6。4~6。9)×109 m3和(2。6~2。8)×109 m3,具有很好的储气潜力。

    地下储气库盐穴地质可行性河北宁晋

    人防工程活门槛防护密闭门门框荷载分布研究

    郝鲁波杨海平王会杰柴永生...
    482-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门槛防护密闭门在人防工程中应用广泛,因活门槛刚度低,其门扇受力与普通固定门槛防护密闭门差别大。现行相关设计规范未见针对活门槛防护密闭门门框墙设计的荷载分配算法,一般参照普通防护密闭门进行设计。针对活门槛防护密闭门门框受力问题,构建了活门槛混凝土防护密闭门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ANSYS/LS-DYNA对平板活门槛钢筋混凝土防护密闭门在冲击波超压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门扇对门框作用力的变化过程及荷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活门槛的刚性较弱,其承载作用可以略去不计,门扇对门框的作用力随门扇的振动而变化,门框荷载分布与门扇的变形状态密切相关,门扇达到准静态时的门框荷载分布主要取决于门孔的宽高比。

    活门槛防护密闭门荷载分布数值模拟

    某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质量与感知评价

    渠美楠李玉星苏璞裴晶晶...
    488-496,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扩大城市容量,解决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地下生活空间(地铁、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的开发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地下人防工程由于相对通风不畅和污染物种类特殊容易出现空气质量问题,而现有设计规范和验收标准多从空气质量的客观指标对室内环境进行评价,缺乏在其中生活人员的感知评估。随着健康建筑的概念深入人心,对于建筑评价的关注点由绿色节能转变为健康舒适,人们越来越重视感知室内空气的气味,在评估空气质量时应考虑人们的主观感受。基于此,通过对真实地下人防工程内部生活现状进行调研,将客观环境参数测量与主观问卷调查感知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感知空气质量的不满意率高达26%,因此地下空间的空气品质的提升需要引起重视。

    地下人防工程空气污染气味感知空气质量综合评价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廖志伟羊俊敏钟翔宇刘云乾...
    497-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石燃料作为目前人类主体能源,其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安全带来了新挑战与机遇。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CCS)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减排手段,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技术将工业活动中所收集的CO2进行特殊处理后,灌注进入封闭且稳定的地层中,从而降低CO2排放量,减缓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目前,CCS技术已经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的CO2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对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的研究尤为迫切。为了更好地促进对该技术的认识和研究,本文拟从咸水层封存、废弃油气藏封存、深部不可开采煤层封存和玄武岩矿化封存4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双碳"目标碳封存咸水层深部煤层废弃油气藏玄武岩矿化

    TBM隧道岩石可掘性评价指标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李子琛朱杰兵张宜虎汪斌...
    508-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掘进施工成本中,刀具的磨损占比很高,这通常是由于TBM的刀具设计与岩石强度及硬度不匹配。因此需要对TBM隧道岩石进行可掘性评估,为刀具设计及施工参数确定提供依据。岩石可掘性评价在TBM围岩分级、掘进效率预测等方面十分重要,是评估TBM施工效率与成本的关键,但隧道TBM开挖过程中岩石可掘性的评价通常相当复杂,需要考虑许多参数,且至今国内外对可掘性这一指标尚未有标准化定义。通过文献检索,本文针对可掘性指标的定义,可掘性的研究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TBM可掘性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可掘性指标TBM围岩分级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