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王刚

半周刊

1002-7661

dxs1985@126.com

010-89702077/010-81679527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61/162信箱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ournal Duyuxie
查看更多>>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湖北总部电话0724-6060842 咨询QQ:564535801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89702077 8167952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谈谈幼儿生活中的保护和安全教育

    刘红霞
    71-71页

    浅谈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卢红志
    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的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而主体品质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因为儿童从生下来便有主体性的“潜能”,然而这种潜能只有在支持和鼓励探索的环境中,才能充分的变现出来,反之,则会阻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主体性品质的缺失。

    幼儿教育教师角色引导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吕翠琴
    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以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有的学生在迫切需要情况下学习:以分层达标为目的,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点燃学生学习信心之火。以组织活动为保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创新教育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

    浅谈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学校人事管理工作

    王秀慧
    73-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学校人事工作面向全体教职工以及各个部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沟通的桥梁。每一项工作人事工作都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如工资福利、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及退休办理等,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人事干部踏实认真地做好。本文从人事干事工作出发,重点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学校人事管理工作。

    学校人事干事人事管理工作

    初中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的干预

    宰屯萨•萨迪克
    7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日后的再教育也至关重要。初中班主任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将这项工作具体落实,让学生最大限度受益是每一个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初中班主任培养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语言教学模式探索和分析

    赛尔格
    7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信息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很多地区,幼儿场所已开始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幼儿语言教学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为幼儿创造出了更多形式新颖的事物形象,开阔幼儿的视野。

    信息技术幼儿语言教学

    浅谈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朱石巧
    7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它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想象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幼儿创造思维培养途径

    充分发扬民主,大胆运用选举法

    王守凯
    76-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事实表明:权力定位于活动团体,不但能达到工作目标和社交目标,而且显示出较高水平的创造性。这足以说明民主型管理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选举,让选举充分发挥它潜在的功用,会对我们班级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对调动广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的社会公民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班级管理民主选举创造性凝聚力

    改革实践思索--幼儿园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张倩
    7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期不在于学习知识的多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点,应放在追求孩子对周围事物永久的兴趣,对学习活动的求知热情,为孩子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点燃求知的火花。

    感知观察可持续发展自信的氛围潜力

    为儿童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

    张丽波
    78-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