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王刚

半周刊

1002-7661

dxs1985@126.com

010-89702077/010-81679527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61/162信箱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ournal Duyuxie
查看更多>>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湖北总部电话0724-6060842 咨询QQ:564535801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89702077 8167952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携手品德

    陈绍平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主动学习品德,认识品德地重要性。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的生活,把品德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乐学、爱学、好学,从而提高个人的品德。

    品德与社会自觉性教育

    浅析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行为的尝试和体会

    高孝顺
    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只有转变观念和教学行为: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说教讲解转变为情感启发;由“独作学习”变为“合作探究”。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新《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教育理念,为教育的创新开辟出一片天空。

    初中政治转变观念教学行为创造性

    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双基落实

    吴琼
    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堂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让学生学到知识;二是在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发生根本转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故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夯实学生思想品德基础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能力,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双基得以落实。

    兴趣学习方式基础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学习活动中感恩意识的培养

    华学平
    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使学生学会感恩,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品德与社会小学生培养感恩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试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刘吉勇
    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校所提倡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小组合作学习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基于读写结合,浅谈在七上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践行与反思

    缪晓华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最基本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即德育教育。笔者基于读写结合,从三方面浅谈在七上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践行与反思。

    七上语文德育渗透读写结合践行与反思

    大力倡导国学教学应宜在初中日日浸染熏陶国学之芽终茁壮

    高燕萍
    7-8页

    浅谈学前儿童运动的心理卫生保健

    邢丽琴
    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的身体运动除了具有解剖生理上的意义外,还具有心理上的价值。本文从协调心理与运动的关系、心理卫生保健两方面阐述,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其目的是更好的促进学前儿童协调、全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运动心理卫生

    小学校园如何以主题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麦远南
    10-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后,各界都提出了学习与践行策略,这股春风也刮进了小学校园,绝大多数小学都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我校也不例外。对此,本文将以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为切入点,对小学校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展开了研究。

    主题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让爱心留住每一位学生

    宋艳萍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师从高度责任感出发的。教师要像阳光一样,温暖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思想基础。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迸发希望之火,多赞美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全面发展,用爱心去感悟他们,去关爱他们,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教育尊重激励感悟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