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岳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岳论丛
东岳论丛

李然忠

月刊

1003-8353

dongyuelunchong@sohu.net

0531-82704571、82704700

250002

济南市舜耕路56号

东岳论丛/Journal Dongyue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改革开放和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相遇的哲学:论艺术作品的时空属性

    王雪璞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空关系是阐述艺术作品本质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而相遇问题则是理解艺术时空的一个核心概念.作为一个具有现象学概念的术语,相遇将对艺术时空的研究还原为一种存在者之间的关系互动,理解相遇,有助于我们理解艺术作品的时空属性,进而道出艺术作品的本质是一种不断相遇、不断生成、不断消亡的存在论事件.

    艺术作品时空体相遇艺术哲学

    中国现代美育思想中的青年问题及其当代启示

    刁婷婷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是一种现代性的产物.中国现代青年文化的产生与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发展相同步,二者之间有着紧密而多元的联系.青年王国维对于生存焦虑的感知,是其美育思想得以生发的重要缘由."五四"青年的"烦闷"问题,是影响朱光潜、宗白华美育思想建构的关键原因.青年宗白华的美育思想的昂扬激情,可谓青年文化的典型表现.朱光潜美育思想中激发生命活力的主题,亦是针对具体的青年问题而发生.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充分遵循了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对于当代青年美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青年中国现代美育思想青年美育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中的行动者网络何以形成?——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

    杨璐璐赵卫卫王怡
    96-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是2020年以来全国"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探索内容之一,针对"多宅"、面积超标、非本集体成员继承、跨集体实现资格权等情况的有偿使用探索"自上而下"推行较难,亟待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构建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政策实施的"集体行动逻辑".以禹城"全域有偿使用改革"成功案例为样本,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识别宅基地有偿使用政策实施中的各类行动者,发现"强制通行点",解构转译过程,揭示宅基地改革中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历程.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村干部、村民以及第三方专家都是有偿使用政策实施网络中的行动者;宅基地有偿使用政策实施进行了两步转译过程,中央政府是第一层转译的核心行动者,在行政系统内部围绕制度建设形成"中央政府+制度"的行动者网络;地方政府是第二层转译的核心行动者,在基层行政系统和自治系统之间进行征召,形成"地方政府+村民"的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网络的构建过程仰赖行政系统和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自主治理在其中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是网络构建的关键.推进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需要完善制度体系,明确行政机关和自治组织的权利,以村民为核心构建行动者网络,通过畅通沟通渠道,增强行动者网络的凝聚力.

    宅基地有偿使用行动者网络自主治理集体行动逻辑

    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研究

    辛超丽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向少数省份集中,粮食供给的区域不平衡日益突出,各地区粮食自给率差异明显扩大.通过流向统计法测算我国2005-2021年粮食自给率发现,我国粮食自给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但粮食产销区之间差别明显;通过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农业"三补合一"政策对粮食自给率的影响发现:农业"三补合一"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粮食自给率,且该政策能够通过扩大人均粮食种植规模和增加农业机械投入两条路径提升粮食自给率.因此,应当注重建立差异化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加强农业补贴政策与土地流转制度的协调程度,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效应的动态评估以提高粮食自给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粮食自给率粮食种植规模农业机械投入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劳动投资效率——源自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付光新蒋守芬张志平
    11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力投资的有效配置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显著提高国有上市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强化监督和抑制预算软约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劳动投资效率的重要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混改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劳动投资效率均具有改善作用;在地方国企、信息透明度低、竞争性行业和市场化程度低的企业中,混改对劳动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果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同时也对政府监管部门相关政策制定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劳动投资效率国有上市公司全面深化改革

    从"数字化"到"数质化"——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数字贸易产品出口质量研究

    高新月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35个国家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全球价值链(GVC)参与指数和地位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探究GVC指标对数字贸易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GVC参与指数越高,数字贸易产品出口质量越高,且国家出口质量和竞争程度会对其产生调节作用;GVC地位指数越高,数字贸易产品出口质量越低,且国内增加值和地位升级难度会对其产生调节作用.(2)GVC参与指数对数字贸易产品内部通讯设备的正向影响偏小;GVC地位指数对制造业行业中的数字贸易产品、数字贸易产品内部通讯设备、民用电子设备的负向影响更大;两个指标均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大.本文可以为我国实现从"数字化"到"数质化"的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数字贸易出口质量全球价值链GVC参与指数GVC地位指数

    "治愈性流动"视角下来华外国人的健康与幸福感研究

    王炳钰安可欣
    13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跨国流动个体,来华外国人能够在与城市绿地等自然环境、公共交通空间等人造环境以及与他者的交互中进行治愈性流动,以获得健康与幸福感.与此同时,他们在治愈性流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种外部结构性因素的限制,如户外活动空间与基础设施的缺乏、城市日常流动途径的局限及消极的社会互动等.治愈性流动本身的情境性、交互性以及脆弱性也使得个体治愈性流动的实践在很多情况下受阻,从而使得个体的健康与幸福感受到负面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跨国高技术流动个体,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承受治愈性流动受阻所带来的挑战,而是能够积极能动地进行适应与调节.通过发展出寻找及再造自然、重塑熟悉日常生活情境及主动拓展社交网络等能动性策略,来华外国人可以寻回和增强治愈性流动体验,改善自身健康与幸福感.

    治愈性流动健康与幸福感能动性来华外国人

    生活导向城市更新的问题缘起、理论建构及其实践反思

    黄晴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不应仅仅作为经济发展与城市现代化的引擎,更应关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将城市归还日常生活,通过政府治理功能转型与治理方式创新,修复城市生活空间与人的尺度,践行生活导向的城市更新,应成为新时期的中国城市主义.基于中国场景的独特性,建构生活导向城市更新的理论框架,其包含四个政策实践与居民感知的嵌合性维度.一是基于有序发展与居民安全感的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中的价值交互秩序与政策迭代秩序,为居民带来城市生活可控制、可参与、可预期的安全感体验.二是基于资源均衡分配与居民安全感的城市更新,通过重塑承载基本公共服务的承诺空间、赋予市民多样性的消费空间,带给市民公平感.三是基于生活便利性与居民满意感的城市更新,通过步行可达的生活服务圈建设与资源流动的服务网络准入,提升生活便利性.四是基于社区参与和居民归属感的城市更新,通过身体参与、事件参与以及情感参与,推动城市更新从制造疏离感向赋予归属感转型.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城市更新需回应制度惯性带来的政绩逻辑俘获、城市竞争带来的城市生活空间同质化、资源约束下的公共权力垄断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更新生活导向人民的城市中国城市主义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及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基于成都市J区的分析

    王磊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困境是价值构成、治理结构和组织行动的碎片化,这与社会组织的价值导向、治理形式和资源供给整合化发展要求形成矛盾.整体性治理是针对政府碎片化的有效治理途径,其治理逻辑与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具有契合性,运用整体性治理的"价值—结构—行动—技术"框架分析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具有适切性.成都市J区社会组织经过6年发展逐渐形成"发展—支持—服务—互助"四级平台模式,有效实现了社会组织数量和质量的持续双增长,其机制内核即是整体性治理.基于案例分析,提出价值统合、组织协同、服务集成和策略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机制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

    社会组织社会治理整体性治理碎片化

    《公司法》企业家精神条款的价值引领功能——以公司法律监管为重点

    冉克平曹蔚轩
    16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家精神就是市场活力,是社会创新驱动力.企业家精神条款是落实我国市场体制方略的法律表达,亦是填补《公司法》内在体系的理性价值.新法适用中,应当充分激活企业家精神条款的价值引领功能,避免法律监管规范孤立适用所造成的新一轮利益失衡风险,防止企业家精神条款现实目的发生偏离.企业家精神条款所蕴含的个体主义价值表达要求新《公司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调以商人自治作为公司治理核心.应以企业家精神条款的个体主义价值为引领,对公司法律监管规范作出如下解释适用:其一,缓和董监高及双控人的法律强制监督,回归公司自决和市场引导;其二,对决议不成立情形遵循实质审查标准;其三,对禁止股东权利滥用原则建立更为具化的要件审查标准,从保护弱势股东转向保护被压迫股东.

    企业家精神新《公司法》董监高责任决议不成立股东权利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