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度中国现实题材电影艺术报告

    周星李昕婕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电影整体复苏,其中现实题材电影的年度市场表现和艺术创作可圈可点.市场方面,全年中国电影票房前20位中,有11部(占比55%)现实题材电影,票房超过175.78亿元,占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32%.创作方面,现实题材电影以现实温度、批判力度、反思深度等多方面回应社会热点和痛点,呈现"奇观""热点""永恒"等多重现实,题材聚焦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扫黑除恶、教育难题、体育精神、职场不公及社会老龄化等,类型集中在悬疑、犯罪、喜剧等.总之,2023年现实题材电影以创作"回归"态势、占据市场"中心"位置,成为全年电影创作较为突出的景观.

    2023中国电影现实题材电影市场产业艺术分析

    "现实向"电影的多元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想象力消费——2023年度中国电影艺术分析

    张明浩陈旭光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电影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现实向"电影深入关注现实问题,通过与悬疑、家庭、职业等类型或题材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叙事创新.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作品十分注重"想象力消费"影像化表达,在故事、视觉呈现与中国精神上进行文化传承.在具体类型发展上,悬疑犯罪类电影积极发挥安全教育功能;喜剧电影表现出明显现实深化趋向,关注现实人们职场与生活的喜剧备受关注;动画电影积极探索传统文化题材与科幻想象题材的系列生产;文艺片表现出明显的"元电影"特质,以影像故事对焦"电影本体""何为电影"等哲理性问题;爱情片表现出明显的IP意识,但从电视剧到电影的跨媒介IP改编依旧存在故事逻辑性不完善等问题.综合来看,深化现实表达,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想象力呈现和类型融合,是2023年中国电影的艺术启示.

    2023年中国电影想象力消费现实主义类型分析

    2023年度中国幻想类电影的艺术特征及发展格局

    张阿利侯丹丹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度的幻想类电影在生产与消费上都表现出平稳发展态势,其中,在不同创作体系中实现类型融合与科幻元素多元调配的科幻电影、在改编和重述中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与中式技术美学探索的历史奇幻类电影、将幻想类质素作为电影叙事配方以期缝合现实与想象世界沟壑的当代奇幻类电影、更注重科技思维和未来理念的亲子动画电影,共同构成本年度幻想类电影的总体面貌.现阶段处于动态发展阶段的幻想类电影,在电影题材拓新、类型融合、文化消费、价值传播等不同层面,对中国电影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23年度幻想类电影想象力创作想象力消费

    对谈导演宋灏霖:影像创作的整体观、假定性、"零度叙事"及"工业美学意识"

    宋灏霖戴琪于映菡
    26-31页

    电影人物的肖像化描绘:一种现代性的主体逻辑及他者寓言

    郭琳媛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形象和肖像绘画在多个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肖像式的人物镜头在指涉性和非指涉性之间形成丰富的变化和组合,从而脱离单纯的现实模仿范畴,而在肖像化的形式中进入强调现实性和实用性的世俗状态时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符号.电影作品对人物身份的特征的描绘与肖像画一样也是基于特定文化对人身份作出指涉的必然结果.在将人物处理为肖像的过程中,角色自主指涉性的身份与形象图像身份彼此之间逐渐靠近并融为一体.本文将从艺术史、电影史和身体美学的跨学科视野出发,以"面孔""现代性身体语言"为研究横切面,结合电影肖像创作的社会语境、普遍作品特征,对肖像化的电影人物塑造方式进行分析.

    人物镜头肖像化现代主体他者寓言

    视觉性与非视觉性的主体生成:解读捷克电影新浪潮的一种视角

    闫凯王传宣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捷克电影新浪潮的艺术创作在视觉上大量运用关于吃、对话、观看电视等人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视觉隐喻,在强烈的作者风格下进行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并以动画、动画结合实拍或全实拍的方式拓展了电影语言视觉表达的边界;这一实验性手法的背后是普遍的表征危机与对人类主体地位的怀疑;同时是在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表达融合的电影风貌下显示出对整体历史观念与主体建构的怀疑态度.本文将从捷克电影新浪潮的视觉表现出发,以艺术史、电影史和身体美学的跨学科视野,在艺术创作演变历史维度中,以吃、对话、观看电视、面部动作等现代性身体语言为研究横切面,同时结合捷克新浪潮电影创作的社会语境、普遍作品特征,对捷克电影新浪潮背后的"视觉性"及其反面的"非视觉性"进行解构和批判.

    捷克电影新浪潮视觉性非视觉性表征危机主体重建

    错位时间·多重主体·历史谜因:电影修辞学路径中的声音分析

    张红霞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中的声音在叙事性表意与意象性修辞两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后者,电影声音经常以与现实拉开距离的方式对现实的表象提出质询与思考,在具有修辞性质的思想表达中挑战了完整统一主体的复现,包含将电影影像中的"主体"理解和展现为相互联系的多重主体的逻辑,在象征主义下直接与电影主题产生关联.作为电影修辞的声音表达可以构成疑问——解答体系中的观念性表述,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揭示出整部影片历史谜题的"真相".本文将从时间的错位、主体的分散与历史谜因的表达三个不同于现实的电影情景角度出发,结合实例探讨电影制作人员如何有效地运用声音来"修辞"电影文本,在相关视听意象蕴含的复杂性有所自觉的前提下,增强电影的叙事效果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电影修辞学电影声音意象性修辞多重主体历史表述

    《飞驰人生》系列电影:"中"式赛车电影的奇观塑造与深邃内涵

    石田宇孟威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春节档上映的《飞驰人生2》是韩寒执导的第五部电影,相较于《飞驰人生》对赛车竞技的细致描摹,《飞驰人生2》通过全面升级的奇观画面,诠释了"速度何以激情"的独特魅力.电影以视觉奇观的瞬时性、爆发性与主题的深邃性相互映衬,建构起中国赛车文化的影像叙事,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充满热血和激情的赛车世界.作为一名职业赛车手,韩寒以速度奇观塑造的震撼画面和场面奇观营造的情感升华,对赛车运动进行深情致敬.文章将从影片的奇观化塑造和叙事深度两个方面,剖析《飞驰人生》系列对竞技运动的深层次展现.

    《飞驰人生》赛车文化韩寒奇观

    电影史视角下新主流电影的美学走向与时代阐释

    常贵翔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主流电影是中国电影"主题大众化"的重要体现,通过传递主流价值,将艺术性、商业性等类型元素相融合,实现了电影主流价值引领、商业价值盈利及艺术表达新突破.通过从电影史研究视角出发,对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脉络、美学走向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新主流电影的提出与类型,并从电影工业美学、人民美学和共同体美学等维度,对新主流电影的视听场景、叙事话语和共情叙事等进行阐释.

    电影史新主流电影美学走向时代阐释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的"作品"动态建构

    关志英甄永亮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于《你好,李焕英》的一路高歌猛进、票房与口碑双赢,由贾玲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热辣滚烫》从筹备到前期宣发,再到正式上映,都存在争议.导演创造电影,市场对电影作出反馈,这种"创作者-创作对象-接受者"的经典传播模式让静态"文本"建构为动态"作品",创作者与不同时期的创作对象形成映照关系,对观众产生情感教育和娱乐身心的作用,同时接受者对创作者与创作对象产生的评议又对其进行二次塑造.

    《热辣滚烫》《你好,李焕英》接受美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