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医生
大医生
大医生/Journ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冒小红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收治的7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脓毒症休克组(48例)和脓毒症组(31例),另选取同期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4周,根据预后情况不同将7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存活)和预后不良组(25例,死亡)。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PCT、IL-6、LMR水平,并分析PCT、IL-6、LM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休克组研究对象的PCT、IL-6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对照组,LMR水平低于脓毒症组、对照组,脓毒症组研究对象的PCT、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MR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与PCT、IL-6水平均呈正相关,与LMR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PCT、IL-6水平均更高,LMR水平更低(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IL-6、LMR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805、0。701、0。939,灵敏度分别为0。840、0。800、0。760、0。880,特异度分别为0。796、0。778、0。759、0。815(均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升高、LMR水平降低,且PCT、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MR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预后不良患者血清PCT和IL-6水平更高、LMR水平更低,以上指标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良好效能。

    脓毒症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严重程度预后

    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毛宏亮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影响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4年6月定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2例,评分≤2分)及预后不良组(58例,评分>2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预测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更高,白蛋白水平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C、hs-CRP、WBC升高、白蛋白降低均是影响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C、hs-CRP、WBC、白蛋白水平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996、0。836、0。874,灵敏度分别为0。810、0。983、0。828、0。828,特异度分别为0。826、0。905、0。765、0。810(均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与TC、hs-CRP、WBC升高、白蛋白降低均有关,且上述指标可用于预测预后不良。

    重症脑梗死肺部感染预后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史智军杨东强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蒲城县中医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6个月患者是否发生二次骨折分为二次骨折组(18例)和无二次骨折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价值。结果 二次骨折组患者BMI、骨密度T值均低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折史、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占比均高于无二次骨折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无二次骨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MI降低、存在骨折史、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I、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预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751、0。701,灵敏度分别为0。639、0。717、0。690,特异度分别为0。778、0。782、0。723(均P<0。05)。结论 BMI、骨折史、骨密度T值、骨水泥注入量增加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均为影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二次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上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因素进一步筛查二次骨折高危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二次骨折影响因素

    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调查及镇痛效果不良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范玲玲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分析影响镇痛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于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分娩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效果的不同将产妇分为镇痛不良组[24例,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4分]和镇痛良好组(96例,VAS疼痛评分<4分)。比较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影响硬膜外分娩镇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硬膜外分娩镇痛不良的价值。结果 镇痛不良组产妇孕前BMI、产前抑郁占比、新生儿体质量、穿刺时宫口扩张、镇痛中断占比均高于镇痛良好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长于镇痛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升高、第一产程时间延长、产前抑郁及镇痛中断均是影响镇痛效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硬膜外分娩镇痛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与产妇孕前BMI、第一产程时间、产前抑郁及镇痛中断发生情况有关,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硬膜外分娩镇痛不良具有良好效能。

    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效果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江惠玲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影响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4年6月在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MODS分为MODS组(26例)和非MODS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BMI、确诊时间、热峰体温、热程、特异性溃疡、焦痂或皮疹发生部位、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血钾、血钠、红细胞沉降率及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影响恙虫病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确诊时间、热峰体温、特异性溃疡、焦痂或皮疹发生部位、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血钾、血钠、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ODS组患者热程长于非MODS组,SCr、CRP水平均高于非MOD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热程延长、SCr、CRP水平升高均是影响恙虫病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热程延长、SCr、CRP水平升高均是恙虫病患者并发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恙虫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谭斌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BCL)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VP治疗,术后1周内接受CT检查,根据是否发生BCL分为发生BCL组(18例)与未发生BCL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BC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BCL组患者重度椎体压缩程度整体高于未发生BCL组,椎体CT值低于未发生BCL组,骨水泥注射量高于未发生BCL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压缩程度为重度、椎体CT值降低、骨水泥注射量多均是影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BC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PVP后发生BCL受椎体压缩程度、椎体CT值、骨水泥注射量影响,临床应密切监测。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

    心脏超声心动图用于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王金娟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超声心动图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治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渭南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治的80例疑似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疑似AMI患者依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AMI梗死部位情况及总检出率,分析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AMI的结果及诊断效能,比较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对AMI并发症的检出情况。结果 80例疑似AMI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确诊患者有75例,总检出率为93。7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后确诊患者有65例,总检出率为81。25%;经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确诊患者有73例,总检出率为91。2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4。00%、96。00%,特异度分别为60。00%、80。00%,准确率分别为82。50%、95。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98。6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0。00%、57。14%,Kappa值分别为0。228、0。640。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高于动态心电图(均P<0。05)。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AMI并发症总检出率高于动态心电图(P<0。05)。结论 心脏超声心动图用于AM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较接近,且在AMI并发症的检测中效果更好,可为疑似AMI患者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温宏燕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短期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69例,恢复良好,无复发、再住院、并发症等情况)和短期预后不良组[21例,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心血管性再住院(或就诊)、再次血运重建]。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电图指标联合凝血指标预测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短期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多支病变占比、QRS时限值、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高于短期预后良好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短期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多支病变、QRS时限INR升高、PT延长均为影响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QRS时限值、PT、INR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4、0。812、0。691、0。939,敏感度为0。714、0。762、0。667、0。857,特异度为0。797、0。754、0。696、0。870(均P<0。05)。结论 多支病变、QRS时限值、PT、INR升高与冠心病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检测以上指标对于预测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好价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电图凝血指标短期预后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陈阳张露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于眉县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治的80例PP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28例)与非PPH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PPP患者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PPH组患者既往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及超声评分系统评分≥10分占比均高于非PPH组,整体胎盘植入类型更严重(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剖宫产次数多、流产次数多、穿透型胎盘植入及超声评分系统评分≥10分均是影响PPP患者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既往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穿透型胎盘植入及超声评分系统评分均与PPP患者发生PPH有关,临床应注意监测。

    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危险因素

    血浆置换抢救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样综合征成功并分娩病例1例及文献复习

    叶文华徐进步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分析1例因鹦鹉热感染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样综合征的孕中期产妇的诊治过程并总结经验,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患者为女性,38岁,因停经28+周,发热4 d,于2024年3月8日入院。患者因孕中期感染鹦鹉热诱发TTP样综合征,早期采取血浆置换术,在血浆置换的同时予以甲泼尼龙治疗,顺产分娩后TTP样综合征治愈。临床对妊娠合并TTP样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血浆置换疗法配合免疫抑制疗法,可改善母婴预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样综合征血浆置换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