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新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

杨金福

双月刊

1005-6777

200031

上海市永福路52号

电影新作/Journal New Film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文学刊物。旨在繁荣和发展电影文学创作,推动电影理论和研究。刊载国内外新创作的剧本及对当前影视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辟有剧本库、新技术与影视传播方法、新世纪论坛、七色广场、八面来风、城外星空等栏目。读者为电影创作人员和电影文学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制"诺莱坞":加纳电影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张勇江奇志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尼日利亚的邻国,加纳在电影领域经历了殖民影像和国家宣传两个阶段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与尼日利亚共同掀起了一场"录像电影"的革命.在这场关于非洲大众文化的革新运动中,加纳电影同样呈现了本土语言制片、娱乐化导向、强调宗教信仰等特征.然而相较于尼日利亚"诺莱坞"发展成了世界第三大电影产业地,加纳电影业却面临着工业机制落后、文化身份迷失等内部问题,并且在外部也遭遇了来自"诺莱坞"的市场冲击.

    加纳电影殖民影像录像电影"诺莱坞"复制

    当代好莱坞的"恐惧启发学"及其意识形态建构策略

    段端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护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是好莱坞电影的重要社会功能.新世纪充斥着好莱坞大银幕的科幻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反映了理性制度下的时代性焦虑,并利用"恐惧启发学"将现代性危机后果进行反乌托邦式极端化呈现,然后借助宗教式"复魅"维持宗教和自然法对立统一的美国国家意识形态.

    好莱坞电影国家意识形态恐惧启发学反乌托邦复魅

    竞争、驯服与叙事:美国西部片与印第安自传对过去记忆的争夺

    杨俊建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忆叙事是建构性的,依据利益群体的价值诉求而改变.经典美国西部片将白人西进的历史记忆处理成"进步叙事",其中印第安人被刻画成文明与进步的对立面;后期西部片则淡化甚至回避白人与印第安人冲突的记忆事件,出现记忆缺类现象,不仅如此,还将印第安人塑造成智者和白人的帮助者,但这同样是白人眼中刻板化、歪曲化的印第安人形象.西部片的流行,导致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偏见在美泛滥,印第安人甚至因此而出现了被同化的危机.一些印第安人尝试在自传中还原那段时期的记忆真相,并追寻久远的部落源头记忆,重续过去与现在的联结,努力夺回原本属己的文化记忆.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过去的记忆事关当前印第安人身份的建构,以及集体向心力的凝结.

    西部片印第安自传记忆叙事同化竞争

    视觉本位:从《西哈诺》看让-保罗·拉佩诺的电影改编实践

    宋继高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国导演让-保罗·拉佩诺的《西哈诺》是最为接近埃德蒙·罗斯丹原作的改编版,同时又是电影化程度较高的版本.原作《西哈诺》有较强的诗化特征,从戏剧到电影,让-保罗·拉佩诺在媒介转译时,既保留了戏剧的故事情节,又兼顾了电影叙事的优势与特征.拉佩诺采用细节化叙述、动态化调度、多样化视点等视觉本位的方法,进一步强化了西哈诺、罗克珊娜、克里斯蒂安之间的冲突,深化了西哈诺的纯洁的柏拉图式爱情,走向了爱的最高境界.

    西哈诺媒介间性电影化叙事拉佩诺

    新中国动画中的"新童话"研究

    聂欣如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动画可大致地分为童话、现实题材故事、神话民间故事等几个大类,在童话动画中还可以细分为新童话与一般童话.新童话动画具有勾连现实、弱化教育、诗性表达等特点,这些特点的产生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成为政治的主体,才使得新童话具有勾连现实的新特征,成为一种具有时代历史特征的动画类型.

    动画童话新童话新中国动画

    中国动画的历史命名考梳

    陶斌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画这种外来艺术形式在传入我国后,其历史命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融合过程.从早期直接汲取以"讽刺""画"为主的内在品格和外在形态,演变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以"画"为主的"美术片"名称的确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西方动画影响下的"动画"名称的确立,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改变.考察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我国命名的历史流变,一方面可以厘清在学术研究中被误解的历史细节,另一方面也可更为深入地认知当下的动画创作.

    中国动画历史命名考梳

    多重异域与范式转换:中国成人化动画电影发展研究

    朱鹏杰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余年来,中国成人化动画电影异军突起,逐步摆脱低幼化、说教化的趋势,从成年观众的审美消费需求出发,塑造了"西游世界""封神宇宙""民间传说""游戏网漫""社会写照"等多重异域景观;这批动画电影的持续面世打破了中国院线动画低幼化、全龄化两分的格局,拓展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审美表现和内容关注,探究了有关自由、理想、责任、爱情、家庭、生死等成人世界主题,为成年观众提供了植根当下又超脱当下的异质元素,昭示了国产动画电影新的审美范式的发生.

    成人化动画电影异域审美范式转型

    四川动画电影产业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

    张娟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动画电影产业发展处于国内第二梯队,积累了一定的前期成绩,具备政策、生产力、人才储备、IP储备、观众基础、文化资源等系列优势条件,正处于由承制向原创、由散点向体系、由从属向主导等突破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持续深化影游联动、打造工业化体系、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业态融合等举措,可为四川动画电影产业突破当前瓶颈提供持续动能.

    动画电影产业四川发展策略

    影游融合:后现代的审美狂欢与叙事失焦——从《白蛇2:青蛇劫起》看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游戏化改写

    郭涵之周安华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游融合的趋势在近年来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中愈发凸显,除空间搭建上对游戏元素的引入外,也呈现出人物设置、情节机制与叙事思维向游戏叙事的全方位靠拢.《白蛇2:青蛇劫起》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中位于时空并置与审美元素拼贴的叙事空间"修罗城",但主角小白与小青尚难具备独立建构叙事的审美价值,而大量惊险刺激的视觉信息反复堆叠也使修罗城从神话新编的创新性叙事空间滑入"跑酷"游戏的物理场域.本文以《白蛇2:青蛇劫起》为主,从中西元素的审美拼贴、"空白主角"的人物设置、"新手教学段"的情节架构与人物塑造的"升级思维"四个向度分析近年来国产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游戏化叙事倾向与叙事弊端.

    影游融合游戏化叙事《白蛇2:青蛇劫起》空白主角升级思维

    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与美学的共生图景——《电影工业美学研究》评介

    秦东旭张伟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旭光教授《电影工业美学研究》一书对"电影工业美学"进行了详尽研究,从理论思辨、创作主体、产业链、中国电影学派、批评与评价体系五个维度绘制了中国电影工业和美学的共生图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电影、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新视角.书中的新型思维、方法和丰富理论,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新变,建构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有重要指引和启示价值.

    陈旭光电影工业美学中国电影学派电影工业电影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