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域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冯德显

双月刊

1003-2363

yjkf@vip.sohu.com

0371-67939201

450052

郑州市陇海中路64号

地域研究与开发/Journal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1982年创刊,主要刊载地域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对象主要是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研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者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时空演变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邓昊键刘凯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增加,评估城市韧性对于了解城市的健康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城市韧性评价模型、Capello模型和有向加权网络指标探析2012—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利用参数最优的地理探测器探析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疫情造成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增长速度下降了5.65%,但新冠疫情也提高了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的协调度.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衡水、保定、邢台和邯郸是城市韧性的"塌陷区".(2)2012—2019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空间溢出具有地域性和层级特征,形成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心的城市韧性空间溢出结构.(3)2019—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总溢出强度下降,北京、天津和廊坊的城市韧性溢出为负向溢出.(4)城市GDP、常住人口数量、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例、高等学校数量、企业利润、客运总量、城市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存款余额是2012—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韧性的主要驱动因子.

    城市韧性空间溢出地理探测器京津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扩展研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

    陈展图冯冰肖丽梅谢玲...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3年、2017年、2021年3期夜间灯光数据作为数据源,借助GIS技术提取规定阈值的灯光分布区域表征城市建成区范围,通过城市空间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紧凑度、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扩展特征、扩展格局,并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从空间扩展特征看,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空间以外延式扩展为主,整体紧凑度偏低,外围轮廓紧凑性较差.(2)从空间扩展格局看,城市群空间逐步形成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城镇发展轴,崇左、玉林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同步扩展,初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3)城市群空间分布格局由"北—南"向"西北—东南",最后向"东—西"方向逐步演变,标准差椭圆面积缩小,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南宁)移动.(4)从驱动机制看,影响城市群空间扩展的主导因素是以地区生产总值为代表的经济发展.

    夜间灯光数据城市群空间扩展驱动机制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精细尺度下郑州市城市居民福祉的测度——基于主客观比较的视角

    张志鹏董冠鹏王相彪郭雨臣...
    83-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郑州市城市体检多源异构大数据的融合,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多尺度统计模型、非补偿性聚合等方法对城市内部社区、街道尺度的居民主、客观福祉匹配性及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内部空间尺度,居民的主、客观福祉测度结果具有显著的地理匹配性,匹配程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在街道尺度,不同街道的居民主、客观福祉匹配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和东部的街道居民主观幸福感和客观生活质量水平匹配性高于其他街道.

    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水平多尺度统计模型非补偿性聚合居民福祉郑州市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

    余正勇赵双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探讨西南地区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格局及内在协同关系,通过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二者空间格局关系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均呈显著高聚集特征,在局部空间上差异显著.(2)在空间关系方面,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具有较高吻合度,集中分布地区重叠度高.在数量空间关系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呈显著的低-低、高-低集聚分布,低-高与高-高分布相对分散且分布范围较小.(3)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关系是内部与外部、自然与人文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的,其内部因素是二者具有的内在协同作用,并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协同演化.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西南地区

    重庆市露营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朱迎香张云耀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3年重庆市38个区县255个露营地的POI数据,综合运用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缓冲区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露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重庆市露营地空间格局优化及露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1)重庆市露营地整体分布表现为集聚型,非均衡特征明显,在全市形成"一高密度区、两次高密度区、一带状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露营地空间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衡性,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周边区,渝东南和渝东北区域分布较少;(3)露营地空间分布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旅游休闲水平以及交通区位条件的综合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存在动态差异,其中交通区位条件和旅游休闲水平影响最为显著.

    露营地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露营资源开发重庆市

    危机事件冲击下重庆城市旅游景区的韧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王章郡张颖方忠权
    103-10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冠疫情前后重庆城市旅游景区网络点评数据,从抵抗力、恢复力、适应力3个层面测量景区韧性水平,并综合运用多种地理分析方法探讨旅游景区的韧性格局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城市外围区域的旅游景区韧性最强,是新冠疫情下旅游客流重新分配的最大受益者.城市核心区域抵抗力弱,但适应力较强;中间过渡区域韧性最弱,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2)旅游景区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空间自相关关系明显,且抵抗力正向影响恢复力的变化.适应力的空间相互依赖关系较弱,旅游景区可能摆脱前期不利的区域锁定局面.(3)城市旅游景区韧性格局受资源因素、市场因素和区位因素的影响.在危机冲击的不同阶段,影响因素内部各因子的作用强度差异及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变化导致了差异化的韧性格局.

    危机事件旅游景区韧性格局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新冠疫情重庆市

    云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组态研究

    王峰全山鑫范斐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云南省16个州市2007—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犹豫模糊层次TOPSIS法、空间核密度估计及动态QCA方法分析云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及组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21年,云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状态,各州市发展从不均衡逐渐向均衡态势演进.② 云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俱乐部趋同"态势,部分低水平州市存在屏蔽效应,中等水平相邻州市间正向溢出效应明显,高水平州市存在虹吸效应.③ 云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受5种组态因素影响,根据组态的结构提炼为国际开放型、环境消耗型、均衡推动型,昆明市及边境州市受国际开放型组态影响,其他州市多受均衡推动型组态影响.

    旅游业高质量犹豫模糊集动态演进组态研究云南省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以河南省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为例

    翟海国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乡村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调研工作实践,将传统村落视为由传统建筑、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4个要素所构成的复杂乡村地域系统.在此基础上,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参考层次分析法、五级记分法等方法,构建了包括4项准则和25个评价指标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对河南省黄河流域15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检验,对部分传统村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数据易得、计算简便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良好的效度.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评价体系实证检验黄河流域河南省

    游客目的地非遗认同:概念、要素与实证检验

    杨亚丽陈志钢姜有根苟芬...
    123-12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化间性理论,以土族盘绣为案例,通过混合研究方法探索游客目的地非遗认同的概念、要素和量表.结果表明:(1)游客目的地非遗认同是游客非遗旅游体验后对目的地非遗文化的认知、理解、评价和行为实践.(2)游客目的地非遗认同主要包括非遗文化价值认知、非遗文化积极评价和非遗保护行为意愿3个要素,构建了"价值认知—积极评价—行为意愿"理论模型.(3)游客目的地非遗认同量表包含历史价值认知、精神价值认知、符号价值认知、审美价值认知、经济价值认知、积极评价和行为意愿7个维度27个题项,量表整体结构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切性.本研究为科学测量和提升游客目的地非遗认同提供了新视角,部分回应了增强人民群众非遗认同的现实需求.

    文化间性理论游客旅游目的地非遗认同土族盘绣

    日本核污水排海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吴佳倚储建国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市域层面百度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日本核污水排海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和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日本核污水排海网络关注度呈先升后降的倒"V"型演化特征,整体空间格局呈"东高西低"态势,局部表现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非省会城市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2)日本核污水排海网络关注度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明显,"高-高"类型城市呈"团块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低-低"类型城市呈"板块状"集中分布在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的西部及其一线以西的地域.(3)日本核污水排海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格局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新闻媒体宣传力度、人口数量、互联网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日本核污水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地理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