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修济刚

双月刊

1003-3246

dzdc@cea-igp.ac.cn;dzdc2327@126.com

010-6872936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Journal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0年创刊,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及中国地震分会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合办,是从事地震、地磁、空间物理观测和研究的地球物理专业工作者及地震台站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科研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是中国统计源期刊之一。为国内读者了解地震学创造了方便条件,同时也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人员提供一方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的园地。本刊为双月刊,16开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测震台网地震数据产品产出与分析

    黄志斌
    1页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数据产品

    张滨张琪李旭茂梁姗姗...
    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 12 月 18 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积石山发生MS 6.2 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测震台网快速产出地震数据产品,为地震发震构造研究、震源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资料,采用gCAP方法获得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 1 次逆冲型为主、兼有左旋分量的事件,矩心深度为 11 km.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积石山地震及主震后 27 天内 623 次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位置为 35.75°N、102.83°E,震源深度为 14 km,余震序列展布方向为NNW,长度约 18 km,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 5-17 km,断层面有略向东倾趋势.另外,基于研究所得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结果,采用PSGRN/PSCMP软件包,计算此次地震不同深度上的库仑应力分布,结果显示,主震发生使得主震周边区域进入应力卸载状态.最后,使用中国地震预警网数据计算此次地震仪器烈度,显示最大烈度值为Ⅸ度,烈度区域小,且主要集中在主震NNW方向.结合周边地质构造,认为甘肃积石山MS 6.2 地震事件为一次带有左旋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

    积石山MS6.2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库仑应力仪器烈度

    滦县—卢龙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刘燕翔王晓山吕国军茅远哲...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野外地表地质与地貌调查、浅层人工地震反射勘探、槽探等方法,研究滦县—卢龙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滦县—卢龙断裂位于滦县和卢龙境内,总体走向NNE—NE,倾向W,倾角 60°—70°,为逆断层,宽度达 2-3 km,长约 31 km,并控制了部分地段滦河河谷及其支流河谷的发育,沿断裂有岩层动力变质现象,形成了明显的断层槽谷地貌.通过浅层人工地震反射勘探、槽探、区域地层对比等综合手段揭示滦县—卢龙断裂错断晚更新世西甘河组,并造成了第四纪地层变形,该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不排除未来发生中等强度以上地震的可能.

    滦县—卢龙断裂构造变形活动特征晚更新世断裂

    根河地震台、海拉尔地震台面波震级偏差分析

    吴桐叶子青堵伟鹏周金玲...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海拉尔地震台、根河地震台均记录到的 2022 年MS≥5.5 且波形清晰的156 个地震事件,分别比较海拉尔地震台、根河地震台测定的面波震级M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目录的面波震级MS之间的震级偏差,分析震级、震中距与面波震级偏差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拉尔地震台面波震级偏差较大,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目录的面波震级偏小约 0.35 级;根河地震台面波震级偏差较小,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目录的面波震级偏小 0.01 级.海拉尔地震台震级为 6.6-7.0 级时震级偏差最小,而根河地震台震级偏差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2 个台震级偏差均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增大.

    震级偏差面波震级震级震中距

    云南孟连地震台Pdiff震相震中距范围探讨

    白世达陈阳朱涛李波...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 2014 年 3 月至 2022 年 12 月孟连地震台测震资料,对震中距为 90°—175°的远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diff震相在孟连地震台出现的震中距范围为92°—172°,计算得到的Pdiff震相走时函数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表明其一致性较好.

    远震Pdiff震相震中距

    小泉沟地震台台基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段绍鑫邓明文张剑锋张森...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Welch算法计算小泉沟地震台功率谱密度PSD,得到垂直向 1/3 倍频程带宽 1-20 Hz各段的平均地动噪声RMS值为 2.88×10-9 m/s,小于 3.16×10-8 m/s,符合Ⅰ类台基标准.通过计算概率密度函数PDF,得到小泉沟地震台台背景噪声日变特征为,12-20 时明显增大,夜间明显降低,背景噪声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背景噪声年变特征受气温、气压影响较大,呈现夏低冬高的变化趋势.

    小泉沟地震台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概率密度函数

    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干扰源分析

    贾彦杰王怡戴勇贾昕晔...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 2012-2021 年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从观测系统、场地环境、自然现象、观测装置变更、地球物理场等 5 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各类观测数据的干扰因素、数据变化的形态特征以及适用于宝昌地震台的地电阻率数据变化快速识别方法.

    地电阻率干扰源分析褶积滤波

    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对江油地震台、盐源地震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的影响

    廖晓峰王玮铭江宁波李雪浩...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地震台、盐源地震台地电场进行研究,选取 2 个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时段的地电场原始日变化分钟值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①2 个台站不同日期受干扰的幅度、起止时间不同,如 1 天内可能出现多次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干扰导致地电场日变数据曲线呈现方波形态,此外,还可能存在持续多日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地电场观测曲线表现出持续性方波变化;②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在台站不同测向上出现的时间一致,如江油地震台、盐源地震台地电场长极距三测向观测曲线均在同一时间表现出跃变;③在 2 个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当天,优势方位角均显示出减小的变化特征;④2 个台站在持续性干扰时段内优势方位角的趋势性变化不同,江油地震台为致密的异常变化,而盐源地震台为下降式波动变化.

    地电场方位角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变化特征

    南北地震带历史地震与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赵慧琴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16-2020 年南北地震带流动地磁矢量观测资料,结合 2017 年 6 月 1 日至 2021 年 7 月 1 日发生在测区范围内MS≥5.0 地震,对该地区 2015.0 年代岩石圈磁场空间分布与地震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表明,南北地震带地区大部分MS≥5.0 地震在岩石圈磁场中表现出较明确的位置特征,尤其是"0"值线附近、水平矢量H幅值弱化这 2 个位置,是南北地震带地区中强及以上地震的易发部位.高梯度带和水平矢量H方向转向这些位置亦需格外关注.

    南北地震带流动地磁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H异常特征

    钢绞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刘丽郅红魁黄恩贤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5-11月,河南潢川地震台地电阻率EW测道观测曲线出现较大台阶,而NS测道变化平稳.从自然环境、场地环境、观测系统等方面开展干扰排查,排除了降雨、场地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EW测道地电阻率观测曲线的台阶、突跳等现象,应为地电架空外线路钢绞线漏电所致.

    地电阻率钢绞线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