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观测资料和WRF-Chem空气质量模式对南京地区局地积累型和外来输送型O3污染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水平分布特征,在两次03污染整体过程中,外来输送型O3污染浓度高值区分布范围相比局地积累型更大且较为分散.但在两次O3污染过程中最严重的白天,局地积累型O3污染浓度高值区分布范围大且集中,O3浓度大部分均超过160 μg/m3;而外来输送型O3污染浓度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小且更为分散,O3浓度在120~160µg/m3的地区范围显著大于局地积累型O3污染;②垂直分布特征,在污染过程前期,局地积累型O3污染在2 km以下高度处有着高浓度O3,浓度最高超250 µg/m3,而外来输送型O3污染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2~2.5 km高度处,且高值区浓度最高不超过200 µg/m3;在污染过程中期,局地积累型O3污染浓度高值区集中在2 km高度下,且在1 km左右高度处O3浓度出现最大值;而外来输送型O3污染浓度高值区最高可达到2.6 km左右,并且浓度最大值集中在1.5 km高度以下,均超过250 μg/m3;在污染过程后期,局地积累型O3污染浓度高值区逐渐消散,但外来输送型O3污染在0.5~3 km高度内仍出现大范围O3浓度高值区;③在生成机理方面,近地面O3的高浓度在局地积累型O3污染中主要依赖于垂直混合,96 h内总贡献为451.7 μg/m3,在总过程量中占比为66.2%,而在外来输送型O3污染中主要依赖于水平平流和垂直混合,72h内总贡献分别为1 050.2 µg/m3和799.1 μg/m3,总量在总过程量中占比为61.5%.在500 m高度处,局地积累型O3污染前期O3的高浓度主要依赖于垂直平流和化学过程,中期只依赖于化学过程,后期则主要依赖于水平平流和化学过程.但在外来输送型O3污染前中后期中高O3浓度均主要依赖于水平平流和化学过程.在1 000 m高度处,两个过程中O3浓度的正贡献均主要受化学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