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党政干部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党政干部学刊
党政干部学刊

魏子扬

月刊

1672-2426

dzgb@dzgb.org.cn

024-23981224 23981223

110004

沈阳市和平区五里河街18号

党政干部学刊/Journal Journal for Party and Administrative Cadr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辽宁省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担负着全面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马列理论素养和实际能力,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民政协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

    房广顺刘东泽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人民政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传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的理念和要求,明确人民政协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和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挖掘人民政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人民政协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为发展人民政协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为新时代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人民政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守正创新

    "大思政课"格局下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王泓刘思佳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核心内容,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本质所在."大思政课"是对传统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在"大思政课"格局下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高质量落实"大思政课"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打造绿色校园育人文化.实践过程中,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尚存在问题困境,高校只有针对相关问题,在升级完善教育体系、充实丰富教学模式、拓展创新教育方法、合理改善教育环境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深化改革创新,方能破局增效,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发展路径和措施机制,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改革创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贡献

    刘祎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困境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行动派,先后在维护持久和平、促进普遍安全、推动共同繁荣、强化文明交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创建理论、付诸行动,为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倡议中国贡献

    融媒体视域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话语体系的构建

    李宁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中国媒介大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利用新技术手段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是时代之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话语传播不仅能够促进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优势,更有助于打破国际受众的"接受壁垒",让全世界都能够"听到、听清、听懂"中国声音,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文化.融媒体时代,构建科学有效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有利于增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主动性.因此,探讨融媒体视域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核心要义和时代诉求以及对外传播的逻辑理路和创新路径,对于更好地树立中国大国形象,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具有重大价值.

    融媒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传播

    回归·批判·超越: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重向度——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的文本分析

    朱一超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中围绕"德国式的现代问题"和"人的解放"问题,开启了对现代性批判的初步探索,对促进其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意义重大.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澄清了现代性批判的前提条件,将对现实的关照从"天国"回到"尘世";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阐发,从现实主体角度厘清了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的关系梳理,揭示了马克思在现代性批判中对"关照时代"与"超越时代"的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现代性批判的探索,对于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实践启示.

    人的解放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内在逻辑、历程回溯及实践路径

    李真真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既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论意涵,也是马克思科技观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空间领域的结合.网络的产生和普及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形成了话语主体的"议程设置"、话语客体的"框架解读"以及网络中介的"技术赋权"之间的辩证统一,重塑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机理.对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程回顾,展现出当前"话语主体泛化""话语手段隐蔽化""话语体系单一化"的风险挑战.因此,要从坚持主体地位、加强队伍建设、筑好法律保障、创新表达方式、加强技术治理五个角度出发,理性建构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网络空间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图景

    闫长丽杜长庆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积极状态与进步成果,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与动力支持.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鲜明的理论底色、深邃的思想内涵、重要的战略价值,反映了人类精神文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开辟了精神文明现代化崭新境界,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厚文化底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式现代化牢牢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导向,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为显著特征,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使命追求,以坚持"两个结合"为推进路径,呈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深远世界意义的精神文明图景.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文明图景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源流与性质特征

    潘澍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特定的哲学、文化和政治理论源流,具有原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性质特征.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源流、文化源流、政治源流和原创特征、科学特征、实践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精髓,学思用相融、知行合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文化原创性科学性实践性

    基层社区工作者"接诉即办"能力的提升路径——以北京市T社区为例

    秦海霞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接诉即办"的核心是对市民诉求进行快速回应、高效处理和及时反馈,治理实践的重点在于政府的有效回应.作为"即办"的执行者,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执行能力直接影响政府的回应效果及市民对"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信任度.以北京市T社区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基层社区工作者"接诉即办"进行调研,发现基层社区工作者存在专业能力欠缺、沟通能力不足和协调能力缺乏等问题.应加强基层社区工作者识别信息能力建设,助力完善"接诉即办"全过程回应体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接诉即办基层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

    国有企业引领创新发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魏亚男于淼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主体,具有较强的创新资源集聚能力、较好的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与组织整合能力和显著的创新溢出效应,应充分发挥其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在引领创新发展中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程度不高、创新扩散路径受阻等障碍,因此,应瞄准"卡脖子"技术,增强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数字化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开放式创新;打造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畅通创新扩散路径,在充分释放国有企业创新活力的同时,持续强化国有企业引领创新发展的作用.

    国有企业引领创新自主创新创新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