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经济管理
石家庄经济学院
当代经济管理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郝东恒

月刊

1673-0461

djglbjb@sjzue.edu.cn;ddjjglbjb@163.com

0311-87208094、87207225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石家庄经济学院

当代经济管理/Journal Contemporary Economy &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刊载经济管理类文章为主的学术期刊,旨在宣传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科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读者对象为各级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关领导干部、科研人员和广大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郑尚植常晶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不仅要实现"国内大循环",也要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动.为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情况下深刻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试图回答"中心-外围"体系下不平等的共同体转向平等的共同体的必然性,解释构建"双循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中的作用和理论逻辑;并梳理出建国以来国内市场如何培育、国际秩序如何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分析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如何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的实现路径,深化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世界格局的合理演变.完善与演进"双循环"的理论基础,论证国内循环与去依附的关系,并证明去依附如何成为中国经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逻辑主线是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去依附"中心-外围"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本论》视域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经验透析

    刘思远钱智勇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实践成果.这些实践成果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方式坚持对《资本论》中生产力理论的实践,逐步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坚持对《资本论》中生产关系理论的实践,不断实现人民需要的使用价值人民共享;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坚持对《资本论》中生产方式理论的实践,努力实现人民生活现代化与社会生产现代化齐头并进.这些实践,都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宝贵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建设、生产关系建设、生产方式建设提供借鉴.

    《资本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跨组织即兴、供应链敏捷性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阮国祥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跨组织即兴在新产品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260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跨组织即兴、供应链敏捷性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组织即兴、供应链敏捷性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正向影响;供应链敏捷性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不仅正向调节跨组织即兴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直接影响,同时还对供应链敏捷性的中介效应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提供了即兴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并且为提升企业供应链敏捷性和新产品开发绩效提供了指导.

    跨组织即兴供应链敏捷性新产品开发绩效环境动态性

    数字平台反垄断规制的挑战与建议

    罗丽娟陈甬军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一大批数字平台快速崛起.数字平台在大幅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同时,也为反垄断规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文章首先梳理了数字平台的特性;其次从相关市场界定、垄断势力测度、垄断行为判定到反垄断执法实践的反垄断一般流程,涉及高市场集中度、低于成本定价、杀手型并购、排他性协议、自我优待和大数据杀熟等当前数字平台反垄断领域的突出问题,较为完整和系统地分析了数字平台反垄断规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结合我国反垄断最新案例和国外数字平台反垄断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数字平台的反垄断规制需要创新监管工具,侧重可竞争性指标,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从而构建竞争公平有序、创新活跃的市场环境,提高我国数字平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数字平台反垄断规制竞争政策平台竞争

    家庭资产配置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毕明建王明康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2016年及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助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究家庭资产配置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资产对旅游消费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其中,住房资产、金融资产与耐用品资产对旅游消费决策与规模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将收入与资产配置纳入到家庭经济框架下统一考察发现,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能够正向强化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刺激作用.其中,住房资产、金融资产及耐用品资产存量的增加能够激发收入的保障效应,而经营性资产的强化效果则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资产对不同层次资产群体的旅游消费规模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住房资产与耐用品资产对中高资产群体的推动作用更强,经营性资产对低资产群体则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女性户主与高龄户主的家庭住房资产与耐用品资产的财富效应相对更明显.

    旅游消费资产配置城镇居民Heckman两阶段模型

    工业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的赋能路径研究

    蔡呈伟戚聿东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国制造业当前正面临着传统的要素投入型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和产品附加值过低这三个问题.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从点到面的数字化转型,从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产品三个层次进行赋能,可以改变企业生产流程中知识传播的方式、调整企业之间的连接方式、改变产品的属性,实现企业生产流程数字化、产业链平台化、产品服务化,提升创新能力和风险抗性,最终有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体系.

    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数据化产业升级

    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分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理论关系与实证检验

    董洪超蒋伏心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跨期分工理论,构建区域间分工套利模型,并选取2003—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中以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期作为工具变量来解决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首先,总体看来,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各区域产业分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间、城市间的产业同构在逐步削弱.其次,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基础设施要素禀赋差异显著,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东部地区"边际效用"最高的是铁路,而中西部地区铁路"边际效用"显著低于公路.最后,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内,政策所带来的生产规模扩大和行政壁垒的消除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内产业分工中发挥着乘数效应.

    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分工新经济地理学跨区套利空间杜宾模型

    挑战性-阻断性工作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徐虹杨红艳张妍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构建了挑战性-阻断性工作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以429名服务企业一线员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挑战性工作压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阻断性工作压力则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自我损耗中介了挑战性-阻断性工作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挑战性工作压力通过降低自我损耗间接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阻断性工作压力则通过提升自我损耗间接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领导支持感调节挑战性-阻断性工作压力与自我损耗间的关系,当领导支持感较高时,挑战性工作压力与自我损耗的负向关系增强,阻断性压力与自我损耗的正向关系减弱.研究为服务企业提升员工创新行为进而提高管理绩效提供了改进方向和路径.

    挑战性工作压力阻断性工作压力自我损耗领导支持感员工创新行为

    聚沙成塔:团队建言的形成与作用机制

    马贵梅吴亚萌马冰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员工建言行为因其对团队和组织的重要性成为研究的持续热点之一,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层面,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团队层面建言行为的积极作用,在团队建言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和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然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仍亟待丰富和完善.首先,系统梳理了团队建言的内涵与测量,从团队特征、领导风格和团队互动方面总结了团队建言的影响因素;其次,梳理了团队建言的结果变量,从团队过程视角揭示了团队建言的作用机理,以及从建言特征和工作情境方面分析了边界条件;最后,从团队建言结构、影响因素、作用结果、作用机制以及边界条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团队建言建言特征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供需视角下推动绿色金融持续发展微观机制研究

    李善民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联系着金融发展、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存在着供需主体积极性不高、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从供需视角考察绿色金融持续发展微观机制,对构建和优化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少有研究.文章将绿色金融的供给与需求纳入到激励约束分析框架,考察了绿色金融供需微观机制.供给端的激励模型表明,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供给的事后有效评估、足够激励以及金融机构主动进行绿色金融信息披露,能够促进绿色金融最优供给水平的实现.需求端博弈分析表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绿色发展考核力度越大,越有利于地方政府支持绿色金融的投资和消费.同时,提高地方政府支持政策的支持力度和稳定性,有利于绿色金融需求的扩大.

    绿色金融激励约束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博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