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科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钟大赉

季刊

0563-5020

dzkx@mail.igcas.ac.cn

010-82998115

100029

北京9825信箱

地质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地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地层学、古生物学、 地质构造学、岩石矿物学、水文与工程地质、沉积学、数学地质、同位素地质、地热等方面的论文经验介绍等。读者对象为地质科学教学和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尔多斯盆地怀远运动期岩溶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地质意义

    吴淳刘波魏柳斌刘新社...
    732-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怀远运动不整合面附近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勘探新方向.在地层的暴露剥蚀和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作用下,寒武系顶部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储层,但岩溶古地貌尚未得到恢复,难以满足勘探的要求.本文基于录井、测井、岩心及野外剖面等资料,通过地层划分、对比和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寒武系上覆地层中优选马三段顶面作为岩溶古地貌恢复的基准面.根据寒武系顶部与马三段顶面之间的印模厚度,绘制地层等值线图,并恢复岩溶古地貌.基于此,可以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共3个古地貌单元,在岩溶斜坡中可划分出次一级地貌单元——残丘.研究区在怀远运动期为西高东低的地貌格局,西部庆阳、同心、鄂尔多斯一带为岩溶高地,中部条带状岩溶斜坡区发育乌审旗、大荔等残丘地貌,东部吕梁一带为岩溶盆地.根据古地貌单元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内的残丘有利于储层的形成,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古地貌恢复怀远运动风化壳岩溶岩溶储层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部署方向

    马德波王珊陈永权曹颖辉...
    74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有优质的生储盖组合,是盆地级重大战略接替领域,但由于埋深大、层系古老,寒武系盐下勘探面临烃源岩、沉积储层与油气保存等基础地质方面诸多认识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分析与区域地震大剖面解释,重新认识寒武系盐下烃源岩、沉积储层、盖层与油气保存条件,结合已钻井分析,指出寒武系盐下有利勘探方向,优选有利勘探区带.结果表明:1)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分布受控于前寒武纪裂坳体系,主要分布在北部坳陷及周缘、塔西南地区,总面积约26.8×104 km2.2)寒武系盐下发育肖尔布拉克组内—中缓坡丘滩体、吾松格尔组礁后滩两套储层.肖尔布拉克组内—中缓坡丘滩体沿塔南古陆周缘分布,面积4.5×104 km2;吾松格尔组礁后滩发育在轮南—古城台缘带内侧,面积5.3×103 km2.3)中寒武统膏盐岩盖层发育膏盐湖、膏云坪、泥云坪3个相带,由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膏盐湖中心向四周呈环带状展布,总面积大约25×104 km2.4)基于已钻井分析,提出近源、规模优质储盖组合与古隆起背景是寒武系盐下勘探突破的方向.优选塔中北斜坡、古城—肖塘南、温宿周缘、轮南地区4个Ⅰ类有利区与麦盖提斜坡1个Ⅱ类有利区,总面积5.4×104 km2.研究成果对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勘探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肖尔布拉克组吾松格尔组丘滩体膏盐岩油气成藏

    库车坳陷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隐性断层特征与发育模式

    金江宁易泽军李青王海学...
    760-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库车坳陷作为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盐下叠瓦状构造楔发育,多个断片在巴什基奇克组发现了天然气藏.随着气藏的不断开发,多个气藏发生不同程度水侵,前人研究表明,隐性断层作为沟通底水或边水的高渗透通道,是导致水侵的主要原因,能否有效识别隐性断层直接影响气藏开发效果.然而,由于膏盐岩层的影响,盐下构造的地震分辨率较低,使用地震属性方法识别隐性断层难度较大.本次以大北地区为例,采用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思路,在钻井与地震属性方法识别的3条隐性断层基础上,通过断距—距离曲线分析主干逆冲断裂的分段性,并结合应力分析,建立了两种隐性断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隐性断层的形成受局部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的共同控制.主干逆冲断层构造转换带是隐性断层优势发育位置,随着断层发生分段生长连接,构造转换带将由挤压应力状态逐渐变为走滑应力状态,形成的隐性断层走向也将发生变化.区域应力的走滑分量则是控制北东向隐性断层远离主干边界断层后走向,维持稳定的另一重要因素.本次研究成果将为库车坳陷隐性断层的识别和预测提供重要的地质约束.

    库车坳陷逆冲断裂隐性断层断距—距离曲线发育模式

    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特征及成因

    郑娜何登发汪仁富孟宪武...
    768-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门山构造带是研究陆内构造变形活动的理想场所之一.龙门山山前带的构造变形整体具有纵向分段、横向分带、垂向分层的特点.为了明确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变形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分层差异变形成因.本文应用浅表地质露头、数字高程与三维地震数据等资料,开展龙门山山前带中段构造样式的识别及分层差异解析,绘制典型剖面构造演化图,计算关键层位缩短量.研究表明:龙门山山前带发育多种类型的断层相关褶皱,其中,上三叠统叠瓦逆冲构造以及深部逆冲楔在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广泛发育.总体来看,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大致以嘉陵江组为界,呈叠瓦逆冲构造系统与深部中小尺度冲断构造系统垂向叠置的构造特征,滑脱层对分层变形起着控制作用.此外,岩性也影响着分层变形,嘉陵江组膏盐岩等区域性分布的软弱层在变形中发挥着传递应变的滑脱层作用;多期次变形的叠加也是导致龙门山山前带中段分层差异变形的重要原因.

    龙门山山前带构造样式分层变形多重滑脱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李智林会喜李双建王濡岳...
    781-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震、钻井、岩心和包裹体薄片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通过对川西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分析、均一温度及盐度测定、埋藏—热演化史模拟和气藏演化过程分析等,明确雷口坡组油气充注时间和期次,分析不同类型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川西探区雷口坡组包裹体成群/成带发育于孔洞矿物充填期后,丰度较低(GOI为1%±),均为灰色—深灰色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90℃~200℃,温度峰值在120℃~150℃;盐度分布在0~24%,具体可细分为0~4%、6%~18%和20%~24%共3个区间.川西探区雷口坡组天然气主成藏期有3期,分别为晚三叠世末期、早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早期和新近纪—第四纪.油气成藏过程为晚三叠世,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生成原油沿印支运动形成的断裂进入雷四段储层形成古油藏;早-中侏罗世,两套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叠加古油藏裂解生气形成气藏,斜坡区马鞍塘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雷四段储层形成古油藏;新近纪以来,油气藏最终调整定型形成现今形态.

    岩相学特征均一温度盐度成藏期次成藏过程雷口坡组川西探区

    川东南石龙峡背斜区奥陶系五峰组页岩顶面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马佳何登发张伟康鲁国...
    792-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勘探领域进一步向深层、超深层迈进.受多期构造运动及多套滑脱层影响,川东南地区表现出具有多层滑脱的复杂构造样式,深层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存在争议,局部应力场方位变化尚不明确,为深层页岩气开发带来巨大挑战.本文基于钻测井资料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建立石龙峡背斜地质模型,根据岩石力学参数及边界条件确定研究区力学模型,利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石龙峡背斜区奥陶系五峰组页岩顶界面现今应力场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石页1井实钻资料对模拟结果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石龙峡背斜区现今应力场分布受先存构造、岩石力学差异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断层带周围,特别是断层带的转折端及末端,表现出应力集中现象,该区域应力值较高,分布范围在-81.85~-80.95 MPa;而断层带本身处于破碎状态,应力值较低,应力分布范围在-77.8~-49.74 MPa;背斜核部为能干性较强区域,处于应力集中状态,应力值较高,应力分布在-113.2~-81.85 MPa.2)石龙峡背斜奥陶系五峰组顶界面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受控于后期来自大娄山方向的挤压作用影响.川东南地区应力场受多期构造作用叠加,早燕山期主要受控于东部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推覆作用等,形成石龙峡背斜构造形态.而现今应力场分布主要受控于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来自南侧大娄山推覆的作用,使得现今研究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呈近南北向.

    川东南地区石龙峡背斜奥陶系五峰组现今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云锦地区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

    田方磊梁虹臧殿光刘欢...
    804-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多重滑脱褶皱冲断构造为主要变形的泸州—云锦地区同样发育走滑断裂.逆冲构造和走滑断裂的分类、分期厘定对于重新认识泸州—云锦地区的断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以泸州—云锦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钻测井数据为基础,通过平面—剖面结合精细构造解析和井—震标定分析,获得如下认识:1)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等不同走向、不同级别的逆断层和褶皱带叠加、复合变形,构成了泸州—云锦地区网状的多重滑脱冲断褶皱构造变形系统.2)区内主要发育4条走滑断裂带,断层对关键界面的改造呈现出微小伸展地堑的变形特征,在剖面上则主要表现出"Y"字形负花状构造的变形样式.其中,蜀南1号走滑断裂带近南北走向,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形成;蜀南2号、3号走滑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带或小型正断层左阶斜列构成,形成于右旋剪切背景.蜀南1号、蜀南2号、蜀南3号走滑断裂带均形成于二叠系沉积前(相当于泥盆纪—石炭纪).蜀南4号走滑断裂带则呈北东走向,主体沿着背斜带的脊部发育,在右旋剪切作用下发育,形成于二叠系沉积后(相当于早-中三叠世).蜀南4号断裂带、蜀南3号断裂带的局部区段以及主体发育在二叠系—三叠系内的逆冲断层,对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的多套源储组合具有良好的沟通作用;同时,它们对断控缝洞型储集层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利于二叠系栖霞组、茅二段、嘉陵江组等多层系的油气聚集成藏.

    走滑断裂褶皱冲断构造成因机制油气泸州—云锦地区四川盆地南部

    变克拉通化对盆地构造—沉积—油气成藏作用的响应:以阿富汗—塔吉克盆地为例

    张艺琼计智锋尹微鲁兵...
    819-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富汗—塔吉克盆地位于北特提斯构造域北缘,帕米尔突刺构造带的西侧,内部发育伴随盐构造的滑脱产生的断褶相间的独特构造地质现象,与塔里木盆地一样被称为"变克拉通化".本文综合利用阿富汗—塔吉克盆地的地震地质资料、油气田资料,结合盆地地表及地下的构造—地层沉积类型和样式,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旨在为油气勘探的"盐相关构造"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参考.研究表明,从地层结构格架来看,上侏罗统的膏盐岩作为区域性的滑脱面,控制了阿富汗—塔吉克盆地盐上、盐下两套构造层系的冲断变形,盐上构造层系属盐丘构造系统,平面上具有线形构造形态,而盐下构造层系大部分为断层滑脱褶皱的构造样式.阿富汗—塔吉克盆地在晚古生界基底之上存在3期构造运动:弧后伸展环境(中二叠世—三叠纪)、台地稳定沉积时期(侏罗纪—古近纪)、喜马拉雅造山期挤压阶段(渐新世末至今).盆地因盐构造滑脱作用和岩层间滑移作用产生多套区域滑脱面,形成复背斜、复向斜、构造楔等多种构造样式,盆内挤压变形的最小缩短率约为13%.已发现的含油气区多位于复向斜带的隆起区,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始新统的页岩和泥质碳酸盐岩为烃源岩,白垩系碎屑岩、古近系碳酸盐岩为储集岩层,白垩系膏盐岩和始新统的区域性页岩为封盖层,发育盐下、盐上两套成藏组合,形成断背斜、地层岩性生物礁等圈闭,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潜力.

    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构造样式形成演化油气地质变克拉通

    西湖凹陷木广迎地区断陷层地质结构与油气勘探意义

    单帅强梁世友王斌王苗...
    831-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内规模最大的富油气凹陷,保俶斜坡带是凹陷内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近期勘探实践表明,斜坡带深层构造—岩性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开展斜坡带北部木广迎地区深部断陷层地质结构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对于明确西湖凹陷构造—岩性领域下步有利突破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开展木广迎地区精细的构造和层位解释.根据解释结果进行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并系统分析区内油气地质条件.研究表明,木广迎构造带整体表现为东倾斜坡,北部发育古新统厚度中心;区内发育走向为NE、NNE和NW向的3组断裂,多数断裂的主活动时期为古新世—始新世,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木广迎地区现今古新统残留厚度为200~1 500 m,暗色泥岩厚度为100~700 m,最厚可达700 m以上,其主体于宝石组沉积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宝石组内发育大套厚层砂岩,且物性较好,可作为有利储层.研究认为,木广迎地区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有效的源—储配置,是西湖凹陷斜坡带构造—岩性领域勘探的有利方向.

    保俶斜坡木广迎地区断陷层地质结构勘探意义东海陆架盆地

    低品位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综合评价: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低品位铁矿为例

    吴松涛薛宇于新磊
    84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矿是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是中国的战略性矿产之一.我国铁矿资源具有低品位、小规模、需选矿、高成本的特点,国内供应保障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对我国低品位铁矿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低品位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各矿山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评价三大效益的基础上,认为开采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指标的铁矿资源具有盈利性,矿山盈亏平衡品位4.37%~7.47%,满足投资收益平均品位5.55%~9.83%.开采低于最低工业品位指标的铁矿资源治理修复费用小于治理基金额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低品位铁矿绿色低碳转型有效路径为"产业链低碳延伸集约发展",为面临"经济—资源—环境"约束的地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低品位铁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