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王积鹏

双月刊

1673-5692

dkyxuebao@126.com

010-68207307/08

100846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电子大厦电科院学报1313房间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为了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提高我国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领域整体的学术和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国内同行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更加适应国家和国防信息化建设对我院科研、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在1990年创刊的《电子科学技术评论》期刊的基础上孕育而生。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办单位是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其国际刊号为:ISSN1673—5692,国内刊号为:CN11—5401/TN;采用国际标准大16开本;逢双月20日出版,全国公开发行,定价为30元。主要发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领域内的技术和学术研究论文。聘请行业内资深专家,由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研究的老专家以及近年来在此领域内卓有成就的中年专家组成编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题写刊名。 立足于推动电子信息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的交流与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创新”为魂,以“战略化、综合化、系统化”为纲,倡导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着力营造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区发现方法研究综述

    冯拓宇刘佳宁曹子奇郭静...
    487-498,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带动了网络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如何在庞杂的网络数据中精准地识别社区结构,对于深入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网络舆论等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意义.社区结构是复杂网络研究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特征,在揭示网络功能的本质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社区发现算法的演变和分类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介绍了图神经网络、图卷积神经网络和自动编码器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的原理和特性,对此类方法的算法优化与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社区发现算法可能的研究方向.

    社区发现深度学习图神经网络复杂网络

    陆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赵楠
    499-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军有人/无人系统功能类型多样、使用环境动态变化、协同方式灵活机动等特点给陆军有人/无人协同技术发展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对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内涵和类型进行了调研与概述,然后从协同作战体系、协同作战模式、协同作战关键技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陆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相关内容,并给出陆军有人/无人协同技术发展思路和建议.

    无人智能系统有人/无人系统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军事数据跨域信息交换模型建设思考

    李海生周丽娜李钦富谢宇宝...
    504-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域信息交换存在平台异构、分布性、自治性、安全性等问题,实现数据跨域交换并相互理解一直是困扰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的痛点.本文从国内外以及北约等军事联盟的数据共享交换分析入手,逐一解构跨域信息交换实现方式,提出通用型跨域信息交换的体系结构、概念模型以及活动流程,并初步给出平台功能设计,以期对跨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军事数据跨域信息交换数据共享

    双槽对拓式Vivaldi超宽带天线设计

    张天豪王友保鲍岩赵刘易斯...
    511-518,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对拓式Vivaldi天线在低频段带宽不足和整个频段内辐射增益低等缺点,文中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双槽对拓式Vivaldi超宽带天线.该天线采用对拓双槽的形式,内槽线曲率大于外槽线曲率,内槽线长度小于外槽线长度,介质基板两侧内辐射臂通过通孔连接,拓宽了天线的低频带宽,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性能;另外在天线外侧辐射臂添加指数凹槽,使低频电流流径得到了增加,进一步拓宽了低频带宽,减小了天线的尺寸;使用指数超宽带功分器进行馈电,提高了天线的抗干扰性能.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最高增益为10.8 dBi,增益曲线平坦,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在2 GHz~18 GHz的频带范围内辐射特性良好,可以实现超宽带传输.

    端射天线Vivaldi高增益超宽带

    机载米波雷达基于镜面反射多径模型的目标高度计算和距离计算方法研究

    李刚朱张勤杨奕喆
    519-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建立了基于球面的电磁波镜面反射模型,推导了由多径距离计算目标海拔高度的公式和由目标海拔高度计算多径距离的公式,考虑到公式无解析解,依据单调性提出了近似解的二分算法,与迭代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完全收敛于真实解.此外,给出了海面多径产生的条件、多径点的信息特征及多径测高的边界.同一目标的多径点与真实点具有相同的多普勒速度、方位角度,且多径距离与直达波距离满足相应的距离差值,依据该特征,对检测的点迹进行配对,并区分真实点和多径点,可以有效解决多径引起的双航迹和短航迹问题.以外,由多径距离还可以获得目标的海拔高度.最后,基于仿真数据,给出了典型参数下的多径测高精度.

    多径测高波程差机载雷达

    复合地形场景下的米波雷达超分辨测高方法

    黄怀玉夏麾军孙雨泽郭国强...
    524-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重点研究一种典型"平坦+斜坡"复合地形场景下超分辨测高问题.根据阵列反射径回波遮蔽情况,将回波场景分成无遮蔽、全遮蔽和部分遮蔽等三种情况.传统的基于最大似然超分辨测高方法,无法适用于阵列反射径回波部分被遮蔽的场景.文中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最大似然测高方法.首先,通过上下阵子阵分割,并行构建回波模型,采用模型匹配度预估反射点遮蔽边界大致位置;然后,基于阵列通道数据幅度差异,判别反射点遮蔽边界准备位置;最后,构建新的回波模型估计目标高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复合地形场景下米波雷达超分辨测高.

    复合地形场景米波雷达最大似然测高遮蔽边界判别

    舰载雷达干扰效能评估的Vague软专家集方法研究

    葛杨刘松涛
    53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评估舰载雷达干扰效能,本文以雷达导引头为被干扰对象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Vague软专家集的舰载雷达干扰效能评估方法.首先,对雷达导引头进行分析得到评估集、指标集和专家集;然后,由专家打分确定Vague软专家集;最后,计算各评估等级得分,得到评估结果.结合具体计算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雷达导引头干扰效能Vague软专家集

    基于参数差分的数据增强自适应前端方法

    刘伟王占硕刘晓锋
    535-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藏说话者真实身份的技术称为说话者匿名化.为了欺骗自动声纹验证(Automatic Speaker Verification,ASV)系统,说话者匿名化通常通过对原始语音的时间或频谱特性来进行修改,例如通过音高缩放、声道长度归一化或语音转换.然而,匿名语音可以通过对ASV进行再训练来恢复识别出匿名语音的真实身份,例如通过匿名化同一说话者的语音来增强数据实现对匿名语音真实身份的识别.为了评估说话人匿名化的有效性,文中提出了一种注册和测试数据的预恢复方法,该方法将音频特征提取的关键参数作为遍历变量,逐一检查其对后端分类网络特征的适配性,适配性高的参数将予以保留.并对匿名语音的反匿名化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预恢复方法对说话者反匿名化是有效的.此外,还发现测试数据的预恢复比注册数据的预还原表现更好.

    自动声纹验证预恢复匿名化反匿名化

    特种机编队下的雷达牵引探测建模与效能分析

    刘金荣苗圃鄢宏华
    54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编队作战使用的需求,为实现对特种机编队条件下的双/多机传感器的有效管理,使之协同工作并发挥出最大效能.本文基于特种机双机雷达牵引探测的场景,进行了牵引流程设计、交接班概率计算和效能分析,并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双机雷达牵引探测流程的有效性.

    牵引探测交接班概率效能分析机载雷达

    基于WP-MLP神经网络的VoIP自适应抖动缓冲算法

    李云峰
    546-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抖动缓冲区播放延时和丢包之间的矛盾,实现缓冲区的动态调整使延时和丢包达到最优的平衡,提出一种基于WP-MLP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抖动缓冲算法.首先,对抖动缓冲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丢包率与缓冲延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其次,提出了WP-MLP神经网络抖动缓冲算法的网络模型并对算法流程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VoIP网络仿真进行建模对比几种常用抖动缓冲算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在播放延时和丢包率之间保持更好的平衡,对缓冲区大小的动态调节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

    神经网络播出延迟小波包VoIP多层感知器自适应抖动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