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西南山区几种沉积物的粒度与粒形特征研究

    彭千惠李德文张振涵龙建宇...
    19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量化天然沉积物粒度与粒形特征是研究物源区物质组成、风化剥蚀环境、搬运和沉积动力条件的重要方面,存在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图像法通过对样品大量颗粒的逐个测量来评估样品总体粒径和粒形特征,是对样品粒度和粒形特征最直观的表达。笔者等基于对凉山州境内6个地点多种环境25个沉积样品的动态图像法和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结果,用数学矩法和图形法分别估算每个样品两种测试结果的均值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等粒度统计参数,并对图像法所获粒形参数与粒径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两计算方法的均值粒径几乎一致,仅粗粒样品激光法测量的均值粒径存在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细微差别。两方法的分选系数强相关,但数学矩法通常更大。仅对于正态分布样品的偏度和峰度,图形法与数学矩法计算结果近似;对于非正态样品,图形法不能反映样品的真实偏度和峰度。②激光法仅均值粒径与图像法存在中等相关性;以图像法为参照,激光法其他高阶粒度参数与样品的实际情况几乎无关。③两测量方法所获得粒度分布、峰态、峰位和峰值规模存在显著差异。与以往认为图像法平均粒径普遍大于激光法均值粒径的结论不同,本研究发现部分山区沉积样品激光法粒度比图像法更粗,推测主要与样品的多矿物属性和多形状不规则性有关。④等积径—球度二维密度分布可识别和区分沉积物内部不同的颗粒簇,这些颗粒簇还可能具有不同的平面展布形态。结合形态参数和粒形信息,可为沉积环境分析提供新的潜力和机会。

    动态图像法激光粒度分析粒度—粒形分析沉积环境

    基于沉积微相和测井参数的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权日许淑梅崔慧琪王金铎...
    20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不同区域三工河组储层因埋深的巨大差异使其岩电特征显著差异化,复杂的岩电关系导致无法建立全区统一的含油性测井解释标准。针对上述问题,对研究区内22 口取芯井砂组等时性对比和沉积微相及沉积砂体叠置样式分析,利用录井资料确定各等时性砂组的含油性特征;通过沙窝地和征沙村地区油水层的差异化电性特征分析,筛选储层流体敏感测井参数,识别出油水界面,分区域建立油水解释标准,研究其油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沙窝地地区属于"常规低阻油藏",征沙村地区属"低对比度油藏",储层油水分布总体具有"上油下水"、"高油低水"、"上干下油"等特征;垂向上具体表现为3种特征样式:①油水同层—(差油层)—水层—干层;②油水同层—干层差油层互层;③干层—高阻水层互层。油水层和油水界面的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相控及层控特征,并受微地貌影响。沙窝地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四砂组,征沙村地区油水界面多分布在五砂组。油层、油水同层发育在四、五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叠置砂体中,含油水层和差油层发育在三、六砂组的河上坝叠置砂体和河道弱冲刷砂体中,水层和干层主要分布在一、二砂组的河道强冲刷砂体中。分析研究区的油水关系特征有利于为该区域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理论依据,也给区分差异埋藏区、深埋藏区的油藏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沉积微相砂体叠置样式油水分布三工河组准噶尔盆地腹地

    甘肃省岷县维新镇锶矿泉水形成机理

    闫成云陈立萍刘如珍李爱军...
    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溯源追踪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地层锶元素丰度、主要岩土体矿物组成及含锶矿物进行分析,探究流域水体中锶元素的形成原因。研究区板岩类、长石石英砂岩等岩层及碎石土锶含量相对于区域表现为高、较低、较高等特征;板岩类、碎石土等岩土体中主要黏土矿物中元素易被性质相近的锶替代、置换,形成了含锶较高的矿物。降水入渗到岩土体的裂隙、孔隙中,进行溶解、离子交换等水岩反应,水体中溶入较多的Sr2+,形成了锶矿泉水。本文对水源区岩土体矿物成分分析、矿物结构、离子交换和运移的研究方法,对各类矿泉水勘查和形成机理分析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甘肃岷县维新镇丰度水岩反应离子

    青海省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源贡献解析

    陆丹陈京鹏闫燕杨询昌...
    23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20年采集的53个青海省北川河孔隙水样品,利用ArcGIS10。7、SPSS20。0、Origin2022等软件,基于APCS-MLR模型研究了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并定量分析来源贡献率,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孔隙水pH介于7。0~8。0,呈中性~弱碱性。沿水流方向,Ca2+和HCO3-质量浓度逐渐降低,Na+、Cl-和SO42-质量浓度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逐渐由 HCO3--Ca2+和 HCO3-·SO42--Ca2+转化为 HCO3-·SO42--·Cl--Na+·Ca2+和 HCO3-·SO42-·Cl--Na+型,与上游相比,TDS及Na+、Ca2+、Cl-、SO42-等主要离子质量浓度均明显增高,下游水质变差。②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受矿物溶滤作用的控制,硅酸盐岩、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是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强烈,上游到下游,蒸发浓缩作用显著增加,人类活动增加,对孔隙水水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③北川河流域上游孔隙水主要受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进程控制,APCS-MLR模型表明,碳酸盐岩矿物溶滤,岩盐钾盐溶解和离子交换,蒸发浓缩的贡献率分别为35。93%,29。68%,26。54%。下游孔隙水中硅酸盐岩溶解、蒸发浓缩作用、工业活动,农业活动,碳酸盐岩矿物溶解的贡献率分别为41。27%、27。73%、22。91%,应加强下游流域水源保护工作。

    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APCS-MLR模型青海

    苏北滨海县深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汪名鹏
    24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滨海县地下水资源丰富,深层地下水一直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重要供水水源之一。为了查明苏北滨海县深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保障地下水资源开发和供水安全,采集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第Ⅱ、Ⅲ、Ⅳ承压水)和海水样品共43件。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现状,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Schoeller图、离子相关性分析和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分析深层含水层不同类型地下水化学组成及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特征,探讨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控制作用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滨海县域范围内深层地下水总体上呈中—弱碱性,不同类型地下水平面上存在差异,总体上由西向东(由陆向海)呈增大趋势。②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第Ⅱ承压水以Cl-·HCO3-—Na+型和HCO3-—Na+型为主;第Ⅲ承压水以Cl-·HCO3-—Na+型和HCO3-·Cl-—Na+型为主;第Ⅳ承压水均为Cl-。HCO3-—Na+型水。随深度增加,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多元向单一转变。③研究区水化学特征受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岩石风化溶解是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且阳离子交换作用活跃,深层地下水中Ca2+、Mg2+、HCO3-等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Na+、SO42-、Cl-等主要来源于蒸发盐岩、硫酸盐矿物的溶解。目前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尚未明显受到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为避免或减缓地下水水位下降引起的深层地下水水质咸化等环境问题,建议合理布局深层地下水开采井,并合理调控取量。研究结果对江苏滨海地区深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化学成因离子比值滨海县

    基于建筑高度和地层厚度的城市地下空间占用深度快速评估方法——以杭州市为例

    杨洋苏晶文郑红军蔡磊...
    257-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高密度的建筑物事实上占据了位于其下部一定深度的地下空间资源,其占用深度对城市地下空间(UUS)网络化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UUS规划前,需要掌握规划范围内地下空间占用深度和空间分布格局。UUS占用深度除地下建筑物深度外还包括下部地基持力层深度,其与建筑高度和场地地质条件相关。笔者等提出基于建筑高度和地层厚度的UUS占用深度快速评估方法,以杭州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建筑高度数据和收集建筑基础数据建立评估数学模型,利用百度建筑数据和杭州三维地质模型生成的地层厚度数据,并基于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实现了对杭州市主城区建筑地下空间占用深度的快速评估。研究成果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所需的大范围地下空间占用情况提供了高效的评估手段。

    建筑高度地层厚度地下空间占用深度快速评估模型

    南岭印支期花岗岩与钨锡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张云飞许国锋徐先兵刘磊...
    265-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南中生代陆内环境成矿大爆发在区内形成了东部钨锡高温成矿省和西部金—锑—铅—锌低温成矿省,造就了世界级金属成矿区。华南中部的南岭成矿带是世界上钨锡多金属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南岭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都发育有与钨—锡成矿相关的成矿花岗岩,区内印支期的成矿强度明显弱于燕山期,对区内印支期岩体的研究相对滞后。笔者等在对比了南岭印支期钨锡花岗岩与不成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发现可以结合花岗岩的高度的结晶分异、低镁、铁含量、高REE+Y、Nb+Ta值和Ti、P的强烈亏损来区分印支期钨—锡花岗岩与不成矿花岗岩。

    南岭成矿带印支运动高分异花岗岩岩浆热液矿床

    中国遗迹化石研究创新阶段成就与展望

    丁奕王巍
    27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迹化石是生物成因的沉积构造,在古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遗迹学发展历经了零星(1929~1978)、系统(1978~2004)与创新(2004~现在)研究3个阶段。在创新阶段,我国遗迹学家在 ①地质转折时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②特殊遗迹化石;③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④现代遗迹学研究这4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笔者等在系统回顾总结我国近年来遗迹学研究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遗迹学发展的5个方向:实验遗迹学、遗迹化石的地球生物学、遗迹学新理论、陆相遗迹化石研究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遗迹化石研究的不断深入,遗迹学这门古老学科一定会受到更多关注,未来必将会在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遗迹化石中国成就展望

    南拉萨地块雄村矿集区洞嘎金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詹宏宇郎兴海何青娄渝明...
    295-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洞嘎金矿位于南部拉萨地块中段南缘的雄村矿集区,是西藏较早发现的金矿。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雄村矿集区的斑岩矿床,对洞嘎金矿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是缺乏对洞嘎金矿找矿方向的综合研究。为此,笔者等在系统总结洞嘎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综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探讨洞嘎金矿的找矿方向。洞嘎金矿已发现的金矿体赋存于雄村组凝灰岩中,发育强烈的黄铁绢英岩化,属斑岩型铜金成矿系统外围的热液脉型金矿体。洞嘎金矿的物探、化探异常特征极其类似于雄村2号矿体,并且在空间上连为一体。综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土壤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笔者等认为洞嘎金矿的深部可能有2号矿体南向延伸的斑岩型矿化,其深部寻找斑岩型矿体的潜力巨大。笔者等研究对于洞嘎金矿的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西藏拉萨地块雄村矿集区洞嘎金矿

    基于熵权水质指数方法的岩溶水质量评价及指标优化——以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为例

    代垠东郭高轩许亮辛宝东...
    307-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确定北京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快速掌握地下水水质变化,基于2022年顺平岩溶水系统49件岩溶水样品,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 water quality index,EWQI)分析研究区水化学和水质特征,并耦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能代表研究区岩溶水水质的关键指标。结果显示:①顺平岩溶水系统岩溶水具有微碱性、低盐度的特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2+·Mg2+型(73。47%)。超标指标为Nan(NH3或NH4+中的N,即氨氮以氮计)、pH值、Fe、Mn和F-,超标率分别为10。20%、4。08%、4。08%、4。08%和2。04%。②研究区EWQI平均值为26。33,水质"极好",其中极好和良好所占比例分别为91。84%和8。16%。③基于地下水水质数据构建的EWQImin模型筛选的关键指标为Nan、Fe、Mn、Nntr(硝氮以氮计,硝酸盐中N)和F-,其决定系数(R2)和百分比误差(PE)分别为0。986和3。88%。表明,EWQImin模型优选指标可以代表顺平岩溶水系统的水质状况,对优化水质监测网等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价值。

    顺平岩溶水系统熵权水质指数(EWQI)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关键指标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