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与勘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与勘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与勘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

卢进

双月刊

0495-5331

dzykt@vip.sina.com

010-59623572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观湖国际2座312室

地质与勘探/Journ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着重报道黑色、有色、贵金属矿床地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太产资源评价,找矿勘探方法,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勘查,岩石与矿物研究,同位素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及计算机应用,以及矿产开发和钻探技术、工程勘察、岩土施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标准现状与发展

    高昂刘昱玮卢成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地面空间资源难以负荷,国家大力支持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本文概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梳理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以及国际国外现行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参考当前国际上现有标准,提出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发展建议,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体系,促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标准化标准体系现状未来发展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

    马晨骁董蕴豪彭芳乐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空间组织特征,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潜在商业回报和TOD开发理念的推广是上海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重要动因,其时空分布规律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城市区位、站点能级、站域空间开发水平是站域地下公共空间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障地下空间连通规划的落地性,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应避免采用站组域空间布局结构,应尽可能采用单级连通模式或以公共产权空间为连通媒介空间的多级连通Ⅰ类模式.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时空发展规律布局结构连通模式上海市

    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马青山葛伟亚邢怀学蒋杰...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15 m)、次浅层(15~30 m)、次深层(30~50 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变权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钱塘新区

    不同天然海绵体特征条件下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研究

    翟小洁翟璐璐朱家葆郭晓静...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和雨洪管理的重要方向.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特征,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和措施建议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郑州市白沙和高新两个典型地貌单元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进行研究,在查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两个示范区的天然地质海绵体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指标选取地表海绵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地表岩性、地形坡度、土壤环境质量,地下海绵体中的岩性结构组合、厚度.评价结果显示白沙示范区适宜性整体优于高新示范区一个级别.白沙示范区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层渗透性强,若加大开采力度,其海绵城市建设的蓄水能力会大大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也会随之提升;高新示范区虽水位埋藏深,但地层渗透性差,海绵城市建设潜力相对较小.针对不同的天然海绵体条件特征,应辅以相应的LID设施建议.

    天然海绵体地质环境条件海绵城市适宜性研究郑州

    山西省煤矿采空地下空间评估与再利用研究

    孙莹洁刘廷刁玉杰胡智凯...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1/4,煤炭资源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地下空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山西风电、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煤矿采空地下空间,尤其是将地下空间与新能源结合将成为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运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地下空间守恒定律,测算出2022年山西省开采煤矿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54亿m3,"十五"到"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煤矿的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05亿m3,估算1949至2021年山西省煤矿因工作面开采形成的采空地下空间约38.98亿m3,预测到2030年山西省煤矿工作面开采还可形成采空地下空间约19.56亿m3.根据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需求提出了山西省煤矿采空地下空间未来可利用的四种模式:煤矿地下旅游或地下仓储、煤矿地下抽水蓄能、煤矿地下压缩空气储能和煤矿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等.

    煤矿采空碳中和地下空间估算利用模式山西省

    郑州市城区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郭林唐辉郭晓静刘沙沙...
    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工程是地下空间建设的主要开发形式.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在对郑州市已有地质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中层基坑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5大类13个指标,其中基坑稳定性、潜水水位埋深、含水层富水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综合评价结果中适宜性好区位于京广铁路以西,适宜性中等区分布在京广铁路以东、东风渠以南、京广高速铁路以西的区域,适宜性差区分布在龙湖附近及京广高速铁路以东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区沿水库、南水北调工程、铁路、地下文物分布.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开发条件整体适宜性中等.郑州市中层基坑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适用性较强,可为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且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地质条件类似的城市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中.

    地质环境适宜性地下空间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基坑工程郑州

    城市地面塌陷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余满仓吕敦玉孟舒然张建羽...
    6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影响地下空间安全的典型灾害-地面塌陷为例,开展可能性风险评估研究,为降低地面塌陷灾害损失提供理论支撑.城市地面塌陷成因复杂,为了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全面,通过调研对塌陷引发因素进行了总结,从管道因素、病害体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建立风险发生可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AHP-熵权法-灰色关联法组合评价,建立地面塌陷风险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郑州市典型地下空洞工程案例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塌陷风险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证明了评估模型的科学性,同时为城市地面塌陷预防提供了决策参考.

    城市地面塌陷风险评价影响因子权重灰色关联法郑州市

    锦州市规划区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代雅建崔健郭常来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质环境问题是影响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规划开发阶段开展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可有效控制地质灾害风险.锦州市规划区尚处于开发前期,本文基于该规划区的地质条件和开发需求,构建了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体系,基于主导因素综合法开展了地质环境安全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锦州市规划区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可划分为3级,空间分布上以相对安全区为主,其次为次不安全区和安全区.按照空间位置和区域构造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等不同成因划分为23个亚区,并指出了每个亚区安全程度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结果反映了锦州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安全程度,确定了影响地质环境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助于规避该区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环境主导因素综合法区域构造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安全评价规划区锦州市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的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

    张静崔健马诗敏代雅建...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AHP-PF组合模型).以沈阳市蒲河-清水矿区为例,考虑了地质条件、地表特征、开采条件等3方面影响因素,选取了第四纪覆盖类型、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采煤层顶板强度指标、煤层倾角、地表沉陷速率、采深采厚比、采空区叠置层数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AHP-PF组合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频率比,最后进行采空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塌陷危险性高区主要集中在采深采厚比小、沉陷速率大及目前仍在开采的区域,该区域是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的重点区域.

    层次分析法频率比危险性采空塌陷蒲河-清水矿区沈阳市

    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监测与预警指标研究

    李守雷梁为群陈晓斌谢群勇...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分析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监测的五项原则,将监测对象划分为三类:工程结构本体、周围岩土体以及周边环境.将监测指标归纳为变形类、力学类、振动类和宏观状态类共四类,其中变形类指标执行双控要求,其他三种指标执行单控要求.监测趋势预测分析可采用公式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等.全国各地监测控制值基本一致,但预警分级标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北京市和广州市分级预警具有较大参考价值.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监测存在七项不足:预警分级标准不完善,人工监测效率低,监测参数单一,监测信息缺少共享协同,测量精度较低,重监测轻预测以及缺乏数据融合和机器学习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七项措施进行改进:建立合理预警分级标准,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监测,多参数综合监测,应用远程监测与云平台,开发高精度测量设备,监测和预测并重,以及数据融合与机器学习应用.

    地下工程安全监测监测指标趋势预测预警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