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找矿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找矿论丛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质找矿论丛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余和勇

季刊

1001-1412

luncong@163.com; luncong@yeah.net

022-84283083

300181

天津市河东区友爱东道平房4号

地质找矿论丛/Journal 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天津地质研究院主办,主要报道矿产地质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地质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探索等方面内容。刊物面向矿产地质工作者和地学院校师生。欢迎广大读者订阅或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昆仑清水河东沟钼矿床成矿模式探讨

    马忠元张勇李军马强...
    293-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总结东昆仑清水河东沟钼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矿石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建立了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清水河东沟钼矿床是与浅成-超浅成斑岩侵入活动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成矿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在斑岩及蚀变围岩中发育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钼矿体;辉钼矿多以鳞片集合体状、星点状分布于石英脉体中及岩石裂隙面上,少量以细脉浸染状分布于蚀变岩石中;矿石流体包裹体具有高—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点.清水河东沟钼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后碰撞伸展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斑岩岩浆.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清水河东沟钼矿床斑岩型钼矿成矿模式东昆仑青海省

    西天山小哈拉军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勘查模型

    秦升强徐衍明史高飞
    301-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哈拉军金铜矿床位于天山山脉西段的那拉提山北坡,地处伊什基里克裂谷与伊宁地块的结合部,其上叠加石炭纪岛弧,成矿位置较为特殊,且矿床蚀变类型复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基于该金铜矿床最新工作成果,对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其形成时代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信息找矿勘查模型,其对该区外围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小哈拉军金铜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勘查模型西天山新疆

    云南元阳大坪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侯文文管申进
    313-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元阳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典型的造山型矿床,但局部又呈现出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一致的特性,因而与国外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存在差异,对其成矿作用过程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以富CO2流体为切入点,揭示大坪金矿床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特性,结合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分析,探讨矿床成因.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结果表明,大坪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主要由不同CO2/H2O比例的CO2-H2O型包裹体组成,包括含CO2气液两相包裹体(LH2O+VCO2)、含CO2气液三相包裹体(LH2O+LCO2+VcO2)及少量气水包裹体(LH2O).均一温度集中在280℃~360℃之间,w(NaCl,eqv)=6.03%~13.20%,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据状态方程估算的成矿深度为3~8 km,具备典型剪切带控制下的中深中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特征.在富含CO2的成矿流体中,金可能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迁移,金的沉淀主要与压力骤降条件下发生流体的相分离作用相关.在拉张和强韧性剪切条件下,地幔排气形成的深部地幔流体与下地壳脱水形成的富CO2流体发生混合作用,CO2可导致NaCl-H2O体系在较高的P-T条件下发生相分离,增进了不混溶作用的发生,含矿热卤水沿韧性剪切带上升,且在闪长岩和灰岩地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分别形成含金脉.

    大坪金矿富CO2流体包裹体原位S同位素矿床成因

    福建省尤溪县卓坑钼矿床元素迁移特征及矿床成因

    黄啸宇汤立伟詹勇张起佳...
    326-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建尤溪县卓坑斑岩型钼矿床位于浙闽火山断陷带构造单元内,圈定的17个钼矿体均赋存于晚侏罗世似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体中.本文为了厘定成矿过程中物质迁移规律,对其矿体和同时代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并采用标准化Isocon图解法计算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卓坑钼矿床在热液蚀变过程中Au、Ag、As、Na2O等组分发生一定程度的迁出,而SiO2、K2O、CaO、MgO、P2O5、Cu、Pb、Zn、Co、Sn、Bi等组分发生迁入;这些主微量元素迁移特征表明热液蚀变作用是矿区Mo沉淀的主要机制,钼矿化与钾长石化和硅化蚀变关系密切.结合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认为卓坑钼矿床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斑岩型钼矿床,含矿流体沿岩体内原生裂隙和构造裂隙运移至浅部断裂中沉淀成矿;NE向断裂内及其次级断裂内为其找矿构造标志,似斑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体中钾长石化和硅化叠加发育为矿化蚀变标志,石英细脉和网状裂隙为找矿的岩脉标志.

    卓坑钼矿床地质特征斑岩型矿床标准化Isocon图解法热液蚀变作用尤溪福建省

    小秦岭地区樊岔金矿基性岩脉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郭晓李重阳王红军祖宗虎...
    334-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秦岭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秦岭造山带的北部,是区域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典型区域.该区自太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基性岩脉.这些基性岩脉在时间上及空间上与区内花岗岩体及金矿脉表现出一定的穿插或伴生关系,这对于探讨区域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小秦岭东部樊岔金矿区内的基性岩脉开展了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基性岩脉的锆石分为岩浆锆石与继承锆石两类,其中继承锆石的同位素年龄为2430 Ma-2029 Ma,与区内基底太华群的形成年代近于一致,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捕获了部分太古代太华群的锆石;岩浆锆石同位素年龄集中在1866 Ma-1803 Ma,属中元古代,与区内广泛发育的熊耳群火山岩及部分花岗岩(桂家峪岩体、小河岩体)形成时代近于一致,是中元古代时期华北克拉通发生拉张、裂解等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区内发育的基性岩脉集中于元古代时期,而区内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中生代,因此,在时间上基性岩脉与区内中生代成矿事件的成因联系较弱.

    樊岔金矿基性岩脉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河南小秦岭

    河南卢氏伟晶岩型锂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刘坤陈泳霖蔡志超
    34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卢氏伟晶岩型锂成矿带位于东秦岭造山带灰池子岩体北侧的元古界地层中.成矿带中已发现锂矿床4处,矿脉走向以NE向为主,其次为NW向,矿石类型以锂辉石、锂云母型花岗伟晶岩为主,围岩主要为秦岭岩群与峡河岩群的黑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本文对成矿带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成矿带成矿时代为晚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其产出受到灰池子岩体与朱-夏断裂带的控制,伟晶岩脉中的锂辉石、锂云母为直接找矿标志;结合该区锂矿床成矿地质特征、锂化探异常,圈定了 2处找矿潜力区.

    锂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找矿潜力河南省

    阳泉郊区韩庄一带石灰岩矿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评价

    祁国林高少阳李小波魏儒友...
    352-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韩庄一带石灰岩矿进行整合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评价工作进行阐述.在简述区域地质概况基础上,对矿区地质及矿体特征进行阐述,勘查工作中采用地质填图、剖面测量、探槽揭露、钻探控制及样品试验的综合勘查方法,重点了解矿(床)体的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品级和物理特性等.采用水平断面法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全面估算和评价.资源评价查明矿区石灰岩的总资源量为1753.1× 104 m3(4733.4× 104 t),经整合形成一处中型石灰岩矿产地,达到了扩区增储的目的.

    石灰岩矿整合矿产勘查资源评价石灰岩资源量山西省

    西南地区磷块岩型稀土矿成因探讨——以贵州织金矿为例

    丁卫平吉效晋胡中国朱志华...
    360-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贵州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稀土来源,发现晚二叠世玄武岩富稀土,而玄武岩风化到一定程度后,稀土容易在风化形成的黏土中富集;通过因子分析发现,织金磷块岩中稀土元素与黏土矿物显著正相关,但磷块岩中的稀土主要分布于磷灰石中,而不是黏土中;通过织金稀土伴生磷块岩分布位置研究发现,它们分布在熔岩流底端边缘且有深大断层,滇东部磷块岩型稀土矿也有类似情况,这些特点有利于最大面积收集上游来的由水带来的黏土,黏土又随水通过断层进入下部的磷块岩附近,稀土会从黏土进入到磷灰石中.矿区上游富稀土的玄武岩风化,所在位置断层发育,又在熔岩流底端边缘带,这三位一体是在扬子地台西部寻找磷块岩型稀土矿的重要成矿模式.

    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玄武岩风化熔岩流底端断层成矿模式西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延河剖面长7段全景地质模型的地质信息捕捉与分析

    唐耀辉高建武吴赛赛邓圣学...
    370-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全面认识露头在区域的展布情况,实现沉浸式体验野外露头搭建信息流,将VR实景技术应用到露头沉积-地层的研究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露头地层展布的360°可视化,建立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延河剖面数字露头.基于VR全景模型开展延长组长7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等地质信息的捕获与分析;以典型的沉积现象和程序界面识别特征为标志,在VR全景模型上,进行层序追踪,识别出一个三级层序界面即长7和长6油层组分界.通过对延河剖面长7的逐层实测,发现长7沉积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层序演化过程,包括长7和长8接触界面代表的海侵体系域中的洪泛面.张家滩页岩标志着层序演化由海侵体系域演化至高水位体系域,长7和长6底部发育的水道侵蚀面代表了低水位体系域.

    VR实景技术延长组数字露头层序界面鄂尔多斯盆地

    正安地区页岩气三维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应用浅析

    石盛王甘露蓝宝锋李绍鹏...
    379-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贵州正安地区A区块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震解释、钻井资料、测井数据等资料,运用petrel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正安地区A区块页岩气储层三维构造模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及天然裂缝模型,对储层构造形态及天然裂缝的几何分布特点进行表征;在模型基础上,考虑应力阴影、天然裂缝分布特征、支撑剂沉降及运移,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正安地区A区块人工裂缝扩展数值模拟并开展压后产能数值模拟研究,总体模型拟合率较高;该类页岩气藏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实际应用,可为同类气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页岩气三维地质建模水力压裂数值模拟正安地区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