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政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周宏仁

月刊

1672-7223

egov@mail.las.ac.cn

86-10-82622546;

100190

北京市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电子政务/Journal E-Govern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子政务》是中国科学院主管、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中国首家大型电子政务专业杂志,以“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为核心办刊理念,集结整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的高端专家资源,依托开放的研究合作体系,理性探讨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聚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关键问题,探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进程。读者对象为:中国电子政务决策者、思想者、建设者和应用者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共的"数据治理:公共数据治理的范围、目标与内容框架

    王翔郑磊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数据治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不仅是对"公共数据"的治理,更是"公共的"数据治理.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公共数据治理研究,对公共数据治理的范围和目标进行了探讨和深化,认为公共数据治理是以实现公共价值为最终目标,将公共数据视为重要的公共资源,由政府、企业和公民等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对公共数据相关事务进行决策和行使权力的行为.在此基础上,面向公共价值实现的目标,梳理和构建了公共数据治理的基本内容框架,包括价值层、利用层、数据层、制度层和环境层五个层面.最后,基于以上视角,对公共数据治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公共数据数据治理公共价值

    科层借势与政策捆绑:政务数据共享中的部门协同强化逻辑——基于A区大数据中心的案例分析

    牛力薛金刚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务数据共享是提升数字政府治理效能的关键.大数据治理机构作为专职推动政务数据共享的部门,在实践中面临自身权威缺乏与业务部门激励不足的困境.既有研究主要从"结构-功能"视角关注上述困境的成因,忽视了部分大数据治理机构在推动部门协同上的能动性.基于结构化理论,考察A区大数据中心作为能动者,如何在与业务部门互动过程中重塑协同情境,实现数据共享.研究发现:A区大数据中心通过科层借势与政策捆绑策略,构建政治强制力与议题强激励,推动实现数据共享.这些策略是在未改变组织体制、权责配置和数据属性的条件下,以有效性为导向的现实选择.但有效性导向的科层压力传导存在随政策变迁而波动的弊端,未来需要重视业务部门对数据共享议题的合法性认同,强化数据治理的制度设计和大数据治理机构的权责配置问题,建立长效的数据共享机制.

    政务数据共享部门协同数据治理大数据治理机构科层借势政策捆绑

    政府首席数据官能否促进政府数据开放?——来自双重差分与深度访谈的研究发现

    韩啸李萍马亮刘宇阳...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立政府首席数据官被视为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的重要方式,由于缺乏实证证据,尚不清楚其效果与机制.研究围绕是否有效、何以有效、如何保障三个问题展开探索.在量化分析部分,运用渐进双重差分对126个城市2017-2022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设置政府首席数据官能显著促进政府数据开放绩效提升;中介分析表明政府首席数据官通过资源供给、制度压力和组织创新三个机制发挥显著作用.在质性研究部分,借助深度访谈了解政府首席数据官确保机制有效的方式包括:一是通过议题捆绑向上申请资金、借助权威向下安排工作以及依赖网络实现资源拼凑等方式确保资源的持续供给;二是借助关键事件、对标先进城市和鼓励社会参与,形成合法化压力、模仿压力与规范压力等保持制度压力;三是通过建立容错机制、保持前瞻视野和举办数据比赛等方式推动组织创新.

    政府首席数据官政府数据数据开放政府数据开放数据治理

    我国省级政府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配置及其模型优化——基于27个省级样本的扎根理论分析

    文禹衡徐坤杉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晰并优化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配置,有助于驱动数据要素从分散管理向统一治理转型,推进"中央-地方"数据治理体系的一体化建设.筛选27个省级政府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规定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共获得723个初始概念、173个范畴和18个主范畴,进而提炼省级政府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配置模型.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数据管理机构性质不一,已形成基础职能与衍生职能并存的二元模式.其中,两大基础职能以数据资源管理为主、信息资源管理次之,呈现形式不同而实质同一的特点;16项衍生职能以10项措施型职能为主、6项领域型职能次之,呈现形式交叉而实质有别的特征.建议从央地一体、统一规范、因地制宜三个维度进行优化,推进省级政府数据管理机构与国家数据局上下衔接,确保基础职能紧扣国家部署、衍生职能满足地方需求.

    数据管理机构职能配置数据治理数据要素国家数据局

    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何以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梁银锋王镝
    4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包含增进组织系统、提高公众参与、压缩政府成本的多维目标,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公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路径.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例,揭示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内在机理.平台运作中蕴含的数字资源和数字能力、组织协同力、主体互动力和成本控制力等使政府在复杂环境下持续、高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成为可能.基于双重差分方法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会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在影响机制上,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会通过增进规模效应和强化内部监督两个渠道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在调节效应上,制度环境和社会信任会正向调节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和公共服务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后尝试构建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理论知识框架,以期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先行发展路径.

    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府即平台

    TOE框架下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路径的组态研究与区域比较——基于全国76个数字乡村试点的定性比较分析

    谢小芹任世辉
    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多基于地方性个案进行"点"上的经验深描和理论概括,相对缺乏从全国的"面"上探讨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路径的组态和区域差异.借助TOE框架,运用fsQCA对我国76个数字乡村试点建设路径进行组态分析和区域比较发现,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成效受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平台建设、财政资源禀赋、领导重视程度、同侪竞争压力、合作网络建构和市场化水平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高水平数字乡村建设路径可归纳为平台嵌入型、权威推动型和竞合驱动型三种不同的逻辑,区域比较也表明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具有"殊同归途"的特性,即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呈现出东部"领跑式"、中部"跟跑式"和西部"陪跑式"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研究结论既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整体框架,弥补了"路径盲点",亦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数字乡村试点数字中国

    边界跨越:数字平台赋能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研究——以S市B区"社区通"平台为例

    刘悦美
    7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数字平台推进社区治理成为超大城市探寻治理创新路径的内生选择,但数字平台赋能社区治理的内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组织边界理论视角,以S市B区"社区通"平台的治理过程为例,对数字平台赋能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驱动的数据要素生产机制使得数字平台成为社区治理边界跨越载体,技术嵌入策略促进空间边界的跨越,行政动员和组织调试策略促进制度边界的跨越,权威塑造、意义建构、参与激活和自治动员等策略促进政社边界的跨越,最终在治理资源整合、治理网络优化和公共价值增能三个维度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从边界跨越视角来看,兼顾多重边界关系的协调和社区自治网络的生产,营造包容多元价值的治理系统,是数字平台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条件.

    数字治理数字社区数字平台社区治理超大城市组织边界理论

    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何以提升?——基于数据、技术、平台的分析框架

    陈桂生岳喜优
    9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变革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数据-技术-平台"框架解释了 乡村数字治理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张力,以数据为要素基础、技术为工具支撑、平台为形式载体的数字治理机制赋能着 乡村治理.现实而言,乡村数字治理仍面临着数据层面的开发应用不足、技术层面的数字场景难以适配、平台层面的治理效能不易提升等现实困境.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需要促进乡村空间的数据共建以筑牢数字治理的基础,强化数字技术的乡土适配以赋能数字价值,拓展平台的应用场景以增进包容式治理.

    数字乡村数字治理数字赋能治理现代化

    官员直播带货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组态路径研究——基于14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沈霄吕俊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官员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农产品销售增量渠道,取得了产销对接与消费扶贫的显著效果,为 乡村振兴注入了重要力量.选取抖音平台2022年1月至10月的140场官员直播带货案例,基于"启发式-系统式模型"从内容属性、情境属性和政治属性三个维度提炼出官员直播带货传播效果的五个前因条件,通过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究官员直播带货传播效果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研究表明,高传播效果有"产品为王"、主播引领和政府重视三种类型,非高传播效果有直播冗长、产品类型与官员不匹配两种类型.评估官员直播带货能否产生高传播效果主要有四个因素:直播时长、直播时段、主播类型与官员级别.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优化官员直播带货的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电子商务农村电商官员直播带货抖音

    元宇宙经济的要素重构、创新变革与系统性治理

    关乐宁单志广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经济是一种以数字技术关联耦合与集群突破为基础、推动虚拟与现实双重空间贯通互促的新型经济样态,呈现虚实互促、数智驱动等特征.在这一新型经济样态中,经济系统的基础要素"场、人、物"都将发生重构,"场"包括虚实融合的场域、虚实融通的市场,"人"包括虚拟数字人、数字化的人类劳动者,"物"包括数字化的虚拟商品、实体物的数字化.经济系统基本要素的重塑,将使得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各个环节演化出新的特征.在"技术迭代-要素重构-模式变革"的联动式反应下,元宇宙经济的创新效应十分显著,能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新跃迁,但前景的光明性与道路的曲折性构成了新业态发展的一体两面,元宇宙经济发展还需要解决技术根基不牢与市场存在泡沫、深度科技化时代虚实融合的风险弥散、传统模式之于新型业态的不适应性等多维度挑战.面对元宇宙经济引发的全面性变革,需要建立起政府与市场等多主体协同,伦理、技术、政策等多手段嵌合的系统性治理模式,方能实现元宇宙经济发展的行稳致远.

    元宇宙元宇宙经济元经济智能治理数字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