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政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周宏仁

月刊

1672-7223

egov@mail.las.ac.cn

86-10-82622546;

100190

北京市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电子政务/Journal E-Govern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子政务》是中国科学院主管、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中国首家大型电子政务专业杂志,以“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实践”为核心办刊理念,集结整合国内外电子政务的高端专家资源,依托开放的研究合作体系,理性探讨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聚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关键问题,探讨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推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进程。读者对象为:中国电子政务决策者、思想者、建设者和应用者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情境外塑与结构内驱:数字技术驱动基层治理运作转型的内在逻辑——基于东莞市厚街镇的创新实践考察

    吴克昌王子豪林仁镇张茜...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治理问题,有助于实现基层治理运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嵌入在整个基层治理运作中,对解决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主体分散、协同不足等现实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基层治理运作数字化转型的情境与结构双维度分析框架,并结合东莞市厚街镇智网工程实践模式,探讨基层治理实践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如何实现形态更迭,阐释基层治理运作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研究运用数字技术对治理情境和治理结构进行赋能,进而梳理出推动基层治理运作不断进行数字化调适的两条路径:一是"情境"塑造路径,二是"结构"驱动路径,两者分别从外部情境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促使基层治理运作向数字化转型迈进,不断驱使治理实践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迭代出具备主体即时交互性、载体线上虚拟性和实践行动并联性的新治理运作形态.

    基层治理社会治理治理工具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

    场景驱动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何以回应复杂治理需求——以江苏南通市为例

    方鑫李香魏姝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求多元化和治理复杂化导致城市治理知识和结构的双重失灵,引进数字技术成为重要的解决路径.既有的技术工具和组织结构路径本质上都是通过组织体系传递赋能效应,从而难以破解技术与组织、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张力,进而难以回应复杂治理需求.以江苏南通市为例,提出了政府数字化转型回应复杂治理需求的第三条路径——场景治理.研究发现,场景治理以场景需求为核心牵引,拉动技术与组织沿着"数据集成-场景还原-资源重组-治理迭代"的作用路径同向发力,以实现对复杂治理需求的复杂性还原和分布式赋能.同时,以场景为中心的治理带来了技术治理逻辑和技术应用模式的转变:技术治理从化约逻辑走向还原逻辑,技术应用从技术与组织的互构走向技术与组织以场景为中心的交互迭代.这一发现为"数字技术何以回应复杂治理需求"的竞争性讨论提供了不同的功能性变革思路,并隐含了中国国家治理结构和形态在多元空间里正在经历的重要转型及其潜在方向.

    数字治理数字政府数字化转型场景治理复杂治理

    智慧社区建设赋能老旧小区治理转型的理论解释——基于S市T社区的案例研究

    王法硕王欣然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如何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是一个具有较强现实意义但已有研究较少涉及的重要问题.基于S市T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的中国故事,提出"蝴蝶模型"解释智慧社区建设何以赋能老旧小区治理转型.研究发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行动主体,现实治理问题倒逼智慧社区建设议程启动.在精准识别行动者目标及损益基础上,核心行动者一方面运用党建引领"三驾马车"与动员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对重要行动者的征召,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赋能与情感治理获得了居民的认可、满意和对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最终形成了囊括所有社区治理利益相关者的行动者网络并持续提升运行效能.研究提供了通过智慧社区建设赋能老旧小区治理转型的理论解释,丰富了技术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成果.

    智慧社区社区智能化治理转型社区治理

    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段永彪董新宇徐文鹏
    3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为转变政府监管范式提供了新动能与新思路.然而,政府监管涉及众多领域与行业,不同领域的监管对象与模式各异,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的核心要素与机制亟待探索.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通过多案例分析从金融、交通、环境与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的典型案例中提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构建起任务、结构、人员、技术、规则、文化环境六个关键影响因素的整合型框架,归纳出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的六个具体实现机制,即组织协同机制、人机交互机制、技术驱动机制、智能监管机制、顶层设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在数据安全、人才培养、监管责任界定和监管模式革新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与风险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了未来如何使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政府监管.

    人工智能政府监管智能监管社会技术系统AI监管

    高价值数据集开放与复用的内涵边界与实践进路分析

    夏义堃宋佳纪昌秀
    5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价值数据集的开放共享对于促进数据流通、释放数据价值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基于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探讨了国内外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共享的产生背景,揭示了其高增值性、高需求性、高质量性的属性特征,并从"高价值性"的内在主观性角度分析其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从其主体构成以及与开放数据关系维度阐明了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共享边界的动态性.同时,围绕潜在数据集的识别、高价值数据集的发布与复用等关键流程逐一分析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共享的标准规范,如目录清单、优先发布条件、数据质量标准与复用中的许可方式、定价收费原则等.在此基础上,梳理欧盟、美国、加拿大的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共享经验,进而提出加强我国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共享的对策建议.

    高价值数据集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复用数据再利用数据治理

    我国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耦合协调度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陈诗怡孙萍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营商环境是新发展阶段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话语和实践指南.以TOE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能力-数字法治保障"分析框架,采用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我国省级数字营商环境建设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尚存较大上升空间,具有"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特征;耦合协调度受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法治保障子系统的影响较大,根据指标层障碍因子分布,31个省份可分为"设施-服务-法治"阻力型、"设施-法治"阻力型、设施阻力型、"设施-服务"阻力型四种.为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红利,打造高质量数字营商环境,未来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数字服务能力、加强数字法治保障建设上聚焦主导性障碍因子,重点发力.

    数字营商环境基础设施数字服务能力政务服务

    论算法行政的程序法治:挑战与回应

    雷刚
    8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算法行政成为公共行政的全新面向,在提高行政程序效率的同时,亦带来诸多法治挑战,亟需对此进行回应.在算法行政中,技术程序难以与传统程序理论在时空观、权力观和人际观上形成耦合.同时,算法的封闭性、瞬时性、黑箱性、替代性和自主性对申请、告知、信息公开、证据、说明理由以及陈述申辩等程序制度带来挑战.基于此,有必要构建涵盖主客观层面程序正义的算法程序正义理论,从而为算法行政提供程序法定和程序正当功能.以此为遵循,从"权力性"和"权利性"程序维度出发,更新设计算法行政的程序法治路径,可望实现数字化与法治化的深度融合.

    数字政府算法行政算法治理行政程序算法程序正义

    人工智能软法治理的优化进路:由软法先行到软法与硬法协同

    曾雄梁正张辉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生成虚假内容、威胁个人隐私、加剧"算法黑箱"等,硬法是应对这些风险的传统规制工具.人工智能产生的风险具有快速弥散、动态难测的特点,而硬法缺乏灵活性、回应性以及规制对象过于僵化,无法独立胜任人工智能治理的任务.软法兼具灵活性、实验性以及多元主体合作等优势,与人工智能"善治"需求相适配.但软法存在规范性欠缺、权威性不足、约束力较弱以及执行无监督等缺陷.对此,应从创设、实施和监督等环节进行优化,包括健全支撑软法的硬法体系、提高软法质量、规范软法制定程序以及为软法提供执行保障机制等.

    硬法软法人工智能软法治理硬法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

    技术平台缘何推动了自上而下的数据共享?——以D市公安部门"云警作战"平台为例

    吕慧敏句华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共享是政府数据治理的重要内容,缓解基层政府"数权与事权不匹配"问题需要自上而下的数据共享.以D市公安部门通过"云警作战"平台推动自上而下的数据共享为研究案例,揭示出平台推动数据共享而建构的四重机制:任务型数据共享机制,消除数据共享难的产权争议;各层级松散关联机制,提升数据共享的安全程度;行为轨迹数字化机制,缓解数据使用责任不明难题;数据统计可视化机制,激励自上而下的数据共享.建设技术平台是促进数据共享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不是所有平台都能推动数据共享,创设数据共享机制不可或缺,此案例亦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了典型样本.

    政府数据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机制政府数据治理

    数字乡村建设悬浮现象:多维表征、成因探寻与破解路径

    贾秀飞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具备独立界面特征,而悬浮现象入场对乡村数字化转型产生了结构性影响.基于数字乡村建设界面特征与研究动态,构建起"思维理念-主体利益-要素构成-应用场景"的分析框架,系统剖析数字乡村建设悬浮现象.悬浮现象表征在多种错位中,有行动者的数字化转型认知错位,乡村数字化发展目标导向错位,政策、产品、产业、空间布局及人才配置错位,场景设计与乡村情境耦合错位.悬浮现象成因中根本原因是界面脱嵌,直接原因涉及资源要素多向传输、数字化考核加码滥觞、制度与技术脱离乡村情境、忽视行动主体接受度层次性.最后,对数字乡村建设悬浮现象破解从供给端、需求端、界面端三个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数字化赋能融入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之中,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落地动能.

    数字乡村数字技术悬浮现象数字化转型数字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