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俄罗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俄罗斯研究
俄罗斯研究

冯绍雷

双月刊

1009-721X

russiastudies@163.net

021-62233816 62238113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A403

俄罗斯研究/Journal Russian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俄罗斯研究》(更改刊名前曾为《今日东欧中亚》)现为双月刊,逢双月25号出版。《俄罗斯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先后被确认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俄罗斯、东欧、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决策部门、对外贸易经营单位及个人、外事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克兰危机与西方的中俄关系认知及转换前景

    万青松马岳达曾维政
    12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克兰危机被称为"21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成为西方研究界再度强烈关注中俄关系"风吹草动"的催化剂.这些研究中,既有以宣扬两国关系脆弱性、结盟、存异为内核,并配合一些政客唱衰、抹黑、离间中俄关系的所谓"主流"认知,也有以强韧性、去等级化、求同为内核,尝试客观理解新型中俄关系内涵的"逆流"洞见.从危与机的辩证法角度看,"主流"与"逆流"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可能性.然而,考虑到乌克兰危机恰逢新旧世界转换的关键时刻,西方关于中俄关系的认知要想从"逆流"转变成新的"主流",显然将经历曲折复杂的过程,尤其是作为已被固化为西方意识形态组成部分的"主流论调",还会继续成为"'逆流'而上"难以跨越的一道门槛.

    中俄关系乌克兰危机俄乌冲突全球转型认知转换

    "转向东方"话语下的中俄"东北-远东"地方合作

    崔珩
    15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京在2012年开启第三个总统任期后,迅速将以远东开发为载体的"转向东方"政策提上议事日程.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进一步将"转向东方"作为国家外交突围、经济纾困的主要策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在遭受西方阵营集体排挤的情况下,"转向东方"更是成为俄罗斯避免经济被完全排除在全球循环之外的主要依托,也是为俄罗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的希望."东北-远东"地方合作是俄罗斯"转向东方"以及中国"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成果之一.比较2012年和2022年的"转向东方",心理、经济、地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当前俄罗斯"转向东方"的面貌与十年前相比有不同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在心理结构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危机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在经济结构上,中国长期高速发展使得俄罗斯"转向东方"依赖中俄合作;在地理结构上,"软硬"基础设施缩短了俄罗斯与东亚的空间距离.与2012年相比,2022年以来俄罗斯"转向东方"无疑更接近于战略选择,而非技术性调整.俄罗斯正以空前开放的姿态面向与中国的合作,为未来中俄"东北-远东"地方合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俄乌冲突中俄关系"转向东方"中俄"东北-远东"合作

    中国、美国、俄罗斯"C5+1"机制的比较与评析

    韩豪杰金新
    17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和地区层面的大国竞争不断加剧,中亚地区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各主要大国纷纷采取"小多边"的合作新模式与中亚国家展开互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三个域外大国相继同中亚五国构建了"C5+1"机制.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美、俄三国的"C5+1"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共性在于这些机制都是以自身与中亚五国的利益契合为构建的基础,以元首峰会和外长会晤为主要对话形式,以政治、安全、经济和卫生为主要合作领域;差异在于机制的其他对话形式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内关注的议题不同,主要合作领域外关注的其他领域不同,以及对外联系的对象不同.而通过纵向剖析可以发现,三国构建的"C5+1"机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机制间形成了复杂的竞合关系.这意味着各机制既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又无法排斥其他机制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运行.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发挥和扩大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补齐机制短板,保证中国-中亚机制的稳健运行,以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C5+1"机制中国与中亚五国中俄关系美俄关系

    《俄罗斯研究》来稿须知与注释示例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