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癌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曾益新

月刊

1000-467X

cjc@cjcsysu.cn

020-87343064

510060

广州市东风东路651号

癌症/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癌症》从1992年起,首批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被收录入MEDLINE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腺癌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挑战与机遇

    胡邓迪李召卿郑彬林茜茜...
    199-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微环境被认为在肿瘤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对于乳腺癌等肿瘤.其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乳腺癌中的CAFs起源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它们通过分泌因子、产生外泌体、释放营养物质、重塑细胞外基质以及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等途径,促进乳腺癌的进展.由于CAFs在肿瘤组织中具有特异性分布,并表达相对独特的生物标志物,因此被认为是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干扰CAFs对周围细胞产生影响的药物,并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应用.本文总结了CAFs在乳腺癌中的异质性,以及不同亚型乳腺癌中CAF标志物的表达模式.通过历史回顾CAFs相关研究,有望加速CAFs作为治疗靶点的乳腺癌治疗策略的发展.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乳腺癌治疗靶点肿瘤微环境生物标志物肿瘤异质性

    非侵入性标志物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郑迈克赵艳王桂荣胡明明...
    238-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中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然而,ICI的治疗响应率仍较低,受益患者比例有限.目前,临床实践中多采用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和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等指标筛选ICI的潜在获益者.但基于组织样本的检测方法不仅具有侵入性,且受限于肿瘤异质性,难以实现动态监测.相比之下,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有望克服这些缺点,其在预测ICI疗效及预后方面的价值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血液生物标志物、T淋巴细胞相关标志物、肠道微生物及影像组学特征等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在预测NSCLC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免疫治疗NSCLC获益人群的筛选提供新思路.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非侵入性预测标志物

    比较三种评分工具对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测效能

    孙瑞唐蒙黄嘉欣张苗苗...
    246-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癌症患者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发病率逐年增加,但尚缺乏专门针对CRT的预测工具.本研究比较 Khorana评分、Michigan评分和COMPASS-CAT评分这三种工具对肺癌患者发生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PICC-UEVT)的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344例经PICC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ICC-UEVT组(86例)和对照组(258例).分别使用Khorana评分、Michigan评分和COMPASS-CAT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绘制不同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 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比较三种评分对肺癌患者发生PICC-UEVT的预测效能.结果 Khorana评分、Michigan评分和COMPASS-CAT评分预测肺癌患者PICC-UEVT的AUC值分别为0.505(95%CI:0.435-0.575)、0.509(95%CI:0.438-0.580)和0.566(95%CI:0.498-0.633);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和7分;灵敏度分别为0.302、0.035和0.884;特异度分别为0.717、0.996和0.24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5%、75.0%和28.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75.6%和86.5%.结论 COMPASS-CAT评分对肺癌患者发生PICC-UEVT的预测效能高于Khorana评分和Michigan评分,但三种评分的整体预测效能均不佳.

    肺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栓Khorana评分Michigan评分COMPASS-CAT评分

    3D-CTBA结合3D-VATS行单孔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

    陈腾飞潘六英梁志磐佘晓伟...
    25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与目的 相比亚肺叶切除,肺叶切除的切除范围广,处理肺血管相对粗大,术中大出血的几率增加.本研究分析术前进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术(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对手术路径进行规划,术中应用三维电视胸腔镜手术(three 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3D-VATS)进行单孔手术操作,相比单独应用3D-VATS是否可减少术中大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以实现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进行3D-CTBA重建并术中应用3D-VATS患者(3D-CTBA-VATS组)有69例,未进行3D-CTBA重建患者(3D-VATS组)有61例,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一般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3D-CTBA-VATS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111.7±35.3)mL vs(137.4±40.8)mL]和平均手术时间[(51.6±10.7)min vs(68.6±11.9)min]均显著少于3D-VA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需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前对靶肺叶进行3D-CTBA重建与术中应用3D-VATS结合,便于在术前规划好手术流程与方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三维重建三维胸腔镜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

    《癌症》杂志投稿须知(稿约)

    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