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常规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双月刊

非常规油气/Journal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驱油剂相渗特征及对页岩油开发方式的影响

    许宁谷团陈哲伟郭小超...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中应用前景广泛,有望成为新一代颠覆性开发技术.相渗作为驱替和渗吸的重要渗流特征需要加以研究.对页岩油岩心开展纳米剂、表面活性剂等不同驱渗介质相渗等实验,并进行拟合分析,可以发现:1)纳米剂的油相相对渗透特征指数n值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油水流度,降低注入压力;2)低浓度纳米剂水相端点相对渗透率高于地层水,反映低浓度纳米剂水溶液流动性更强;3)纳米驱油剂相渗的两相区较油水相渗增加8.8%,幅度小,需要改进开发方式以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4)纳米剂通过驱替与渗吸相结合可以将驱油效率从36.67%大幅度提高到74.67%;5)周期驱替还能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驱油效率比连续驱替提高14.1%(注入体积倍数0.478 PV).该研究成果对页岩油补能、稳产、提采的开发方式优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纳米剂相渗页岩油驱替周期

    基于动态反演的"双高"油田驱油效率研究及挖潜实践

    张鹏葛丽珍张烈张俊廷...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高"开发阶段油田水淹程度强,剩余油呈现整体分散、局部富集的分布特点,开展剩余油潜力精准评价对该阶段调整挖潜意义重大.以矿场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在极限驱油效率室内试验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矿场典型井网模式、水淹厚度、采出程度和含水率等因素,建立矿场级别下极限驱油效率动态反演数学模型,定量计算典型井网模式极限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原油黏度不同,驱油效率有差异,原油黏度为50 mPa·s时,驱油效率可达68%,原油黏度为300 mPa·s时,驱油效率可达62%;2)井网模式不同,驱油效率变化规律差异较大,结合SZ油田开发实际,定向井网极限驱油效率可达48%,水平井-定向井联合井网驱油效率可达61%~68%.SZ油田驱油效率仍有大幅提高空间,后续可通过调整井网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该研究成果考虑黏度差异的影响,定量评价高含水期油田井网调整对提高驱油效率的影响,为SZ油田潜力评价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其他相同开发阶段油田提供借鉴.

    "双高"开发阶段动态反演驱油效率调整挖潜渤海油田

    关于征集《非常规油气》第三届编委、青年编委的通知

    陕西非常规油气杂志有限公司
    98页

    致密油藏化能自养微生物生长规律及其氧化活性研究

    周文佳王成俊崔凯王维波...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致密油藏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催化岩石耗氧功能辅助空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针对注气开发致密油藏注氧安全问题,开展了对致密油藏化能 自养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富集筛选,并探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规律以及其作用氧化矿物中亚铁、硫以及其生物活性等效能,结果表明:1)高生物量活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可生长代谢产生酸性环境(pH值小于2),从而加速了矿物中亚铁和硫的氧化还原;2)反应体系中亚铁氧化率达到91%,硫氧化率为57.8%;3)岩石矿物质亚铁和硫的氧化活性与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成正相关关系;4)油藏化能 自养微生物通过催化矿物中亚铁氧化耗氧,介导硫氧化还原产生SO42-,促使体系pH值下降,酸性环境利于矿物溶蚀分解,进而加速微生物催化岩石耗氧或矿化速率,达到耗氧增渗驱油 目的.该研究成果,对化能 自养微生物强化减氧空气复合驱技术现场应用提供指导意义.

    致密油藏空气驱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岩石耗氧提高采收率

    不同驱替介质在演23区延7储层中的应用

    索步森卞小强曾永平王雪艳...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演23区油藏目前存在水驱油效率、单井产量及采出程度普遍较低的问题,急需开展控水稳油技术攻关,减缓含水上升速度,探索新注入介质,提高驱油效率,提高最终采收率.选取主力产油层位延7储层样品开展不同驱替介质的室内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现场先导性试验论证.结果表明:纯水驱平均驱油效率为45.45%,驱油效率延71高于延72,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可知孔喉半径及分布规律对驱油效率影响较大;相较单纯水驱,水驱后转氮气驱、聚合物驱或表面活性剂驱的驱油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聚合物驱油效率增加最高,为38.72%,氮气驱次之,增加16.20%,表面活性剂驱最低,只增加4.39%,且延72储层驱油效率提高大于延71储层;现场开展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表现出地层压力上升、增产降水、见效比高,与驱油实验结果较相符,整体表现为研究区对聚合物驱的适应性较强.研究结论对于研究区后期现场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演23区驱替介质提高采收率驱油效率

    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效果关键因素分析

    张军义贾光亮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效果关键因素,针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影响压裂效果的隔储层应力差、隔储层杨氏模量差和储层渗透率等关键因素,利用FracPro2019压裂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当隔储层应力差小于5.86 MPa时,裂缝高度很容易突破储层进入隔层,而当压力差大于5.86 MPa时,裂缝高度将很容易控制在储层之内;2)当隔层杨氏模量低于中间储层时,储层压裂裂缝宽度大,压裂液流动阻力小,流压较低,净压力也小,产生的裂缝高度就低;3)随着渗透率降低,压裂液滤失减少,压裂效率增加,当渗透率低于0.1 mD时,压裂液滤失减少幅度减小.该研究成果认识,对指导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压裂效果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E32页岩油可压性评价及应用

    万有余王小琼雷丰宇郭得龙...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搞清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工程甜点品质,针对页岩储层可压性的评价几乎等价于单一的脆性系数问题,分别开展了脆性、水平主应力差和裂隙密度对页岩可压性的影响评价等方面工作.结果表明:1)提出的综合基质脆性指数,包括了矿物含量以及层理发育等特征,综合脆性指数更适用于英雄岭干柴沟页岩油储层的脆性评价;2)微裂隙和层理缝的发育也是影响可压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储层中存在大量微裂隙时,该储层形成复杂缝网的能力越强,可压性也就更好;3)综合基质脆性、微裂隙发育评价及地应力,提出了 1套综合的可压性评价方法.储层中基质脆性越大,裂隙密度越大,水平应力差异系数越小,越容易形成复杂裂缝网络;4)建立的综合可压性指数评价方法应用于英雄岭地区的CP1井中,综合可压性指数为0.52~0.69,整体上以Ⅰ类储层为主,井中微地震监测事件点分布分散且均匀,平均裂缝复杂性指数为0.303,裂缝网络相对复杂,与可压性评价结果较一致,表明所建立的综合可压性评价方法可靠.

    英雄岭页岩油可压性脆性裂隙密度

    海上低渗油藏体积压裂可行性研究

    江锚张丽平周俊彭成勇...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上新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量越来越少,低渗油气储量的动用问题是决定海上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低渗油气储量的动用依赖于适合岩性构造的水力压裂工艺.为了搞清海上低渗油藏的压裂可行性,针对3H水平井所在层位的构造特征、物性特征和岩性特征复杂的特点,开展了岩石力学参数、综合脆性指数及三维地应力参数计算,并评价了 3H水平井段体积压裂可行性.结果表明:1)沙四段至中生界杨氏模量为31.80~35.66 GPa,泊松比为0.20~0.23,地层抗压强度为26.8~30.3 MPa,内摩擦角为42.7°~44.8°;2)3H水平井综合脆性指数高于40%,水平主应力差为3.30~3.65 MPa,整体偏小,具备形成复杂缝网的地质和工程方面的条件.以上成果认识,对海上砂岩储层低渗储量的有效动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沙河街组天然裂缝脆性指数体积压裂水平应力差

    底水油藏底水分布规律及射孔参数优化——以周长油田延安组油藏为例

    王攀曹宗陈浩王振龙...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射孔参数底水油藏开发的影响,针对由于早期布井随意性较大,无井网格局,无具体的开发方案,导致研究区采油速度低、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的问题,运用油藏地质参数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射孔参数条件下,不同类型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力油层延10层底水发育,水井射孔注水厚度大小不一,对应油井受效和开采效果有明显差异;2)依据夹层分布和油水接触关系,目标油藏分为直接接触型、不稳定夹层型和稳定夹层型3类;3)Ⅰ类底水直接接触型水井射孔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抑制底水突进;最优油井射孔程度约为2m;4)Ⅱ类/Ⅲ类型隔层分隔底水型水井射孔程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油井射孔程度约为70%时,开发效果好.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底水油藏开发参数设计及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底水油藏射孔厚度数值模拟参数优化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