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常规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双月刊

非常规油气/Journal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储层物性参数的毛管压力曲线和孔喉分布表征

    王大为李金宜刘东郑文乾...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展毛管压力曲线和储层孔喉分布表征研究,通过对渤海油田压汞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对已有毛管压力曲线进行线性插值、分段拟合及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与毛管压力和孔喉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汞饱和度为5%~90%的毛管压力曲线进行拟合,显示进汞饱和度为10%时拟合相关性最好,拟合精度随着进汞饱和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表明进汞饱和度较大时对应的细小孔喉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减弱,不是影响的主控因素;对模型合理性进行检验,最大进汞饱和度拟合平均误差为5.1%,样本毛管压力曲线的主要部分及孔喉分布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表征区域内储层毛管压力曲线和孔喉分布,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为储层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压汞实验毛管压力孔喉分布孔喉半径孔隙度渗透率麻皮效应汞饱和度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9页

    大牛地气田铝土岩储层特征分析及分类评价

    王贵生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铝土岩天然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开辟了国内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大牛地气田位于石炭系本溪组,发育铝土岩夹杂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目前气田对于铝土岩储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方法亟待完善.为了进一步认识本溪组储集特征,通过开展核磁共振等特殊测井技术,结合常规测井、录井以及相关地质资料,对大牛地气田本溪组铝土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铝土岩中存在孔隙-裂缝或溶孔等复合型储层类型;2)本溪组铝土岩存在下部高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无明显异常及电阻率值平稳,下部高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明显负异常及电阻率台阶下降,上部高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无明显异常的测井响应特征,总体上具备高自然伽马、高密度、高中子及低声波、低电阻的"三高两低"特征;3)通过开展全气田本溪组铝土岩储层识别,明确了气田大牛地气田66井区3个铝土岩储层有利区,并优选D66-85井开展试气,试获1.4×104 m3/d稳定产量.铝土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及有利区的研究,可为后续铝土岩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大牛地气田铝土岩测井响应储层特征分类评价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的构造裂缝体积及丰度估算方法探讨——以云南省澜沧县A区块为例

    金文正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造裂缝的发育规律及预测是多种矿产和地热勘查的一项基础地质研究内容.为了探讨构造裂缝体积及丰度,针对地质勘探程度极低的区域,以澜沧县A区块为例,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工作.结果表明:1)岩石类型可以影响构造裂缝密度,即相对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中的构造裂缝密度较大,且空间分布较为规则;2)断层对构造裂缝的控制作用明显,即断层距离与构造裂缝密度表现为负相关特征;3)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的构造裂缝横向影响范围不同,其中走滑断层的影响范围约为1 km;4)在理论计算过程中,一些复杂地质问题(包括不同层系之间的非均质性、多条断裂的复杂区域及断层在深部的产状变化等)的简化处理可能会造成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以上成果认识指导下,计算获得A区块内部构造裂缝数量约为7 458× 107条,构造裂缝体积约为7 458 × 104 m3,构造裂缝平面丰度为186.45 × 104 m3/km2,体积丰度为186.45 × 104 m3/km3,对该地区流体类(石油、天然气以及地热等)能源矿产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构造裂缝体积丰度野外地质调查澜沧县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储层为例

    丁超郭顺郭兰郭小波...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时间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在勘探评价中具有关键作用.将铸体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相结合,细致分析了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与孔隙演化.结合已有油气成藏资料,综合建立了储层砂岩埋藏—成岩—孔隙演化—油气充注的演化序列.结果表明:富县地区长8储层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喉关系复杂,为低-特低孔及特低-超低渗致密储层.早成岩阶段A期,长8储层经历机械压实(压溶)作用(Φ2=21.6%),少量胶结物生成,距今192.5~152.0 Ma(J1~K1),Ⅰ期油气充注;早成岩阶段B期,大量胶结物生成(Φ3=6.9%);中成岩阶段,距今152~126 Ma(K1),Ⅱ期油气充注(主成藏阶段);晚期盆地构造抬升(Φ3=10.8%),距今65.0~36.5 Ma(E1),Ⅲ期油气充注.成岩过程导致油气充注的选择性与储层含油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对于寻找富县地区长8储层的"甜点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富县地区长8储层成岩过程孔隙演化成藏时序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研究

    姜洋马立涛张波刘成...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盒8段储层是气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为了更好的进行开发,加强气田储层保护,针对该储层总体敏感性与石盒子组存在差异的问题,以该层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天然岩心的敏感性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薄片鉴定和X衍射全岩/黏土分析,在利用压汞及常规物性等大量测试资料分析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临兴地区盒8段的敏感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目的层中黏土矿物主要以绿泥石为主,储层总体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储层敏感性中的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损害程度整体表现为弱-中等偏弱.说明复杂的孔隙特征以及矿物成分中较高的石英、绿泥石和高岭石含量是造成储层敏感性损害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目标区块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盒8段敏感性储层保护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工程工艺技术

    48页

    延安气田延长东地区盒8段致密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李成魏虎吴金桥李涛...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化延安气田延长东地区致密气藏地质认识,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开展了岩石学、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并对物性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砂岩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以绿泥石和伊利石为主,脆性指数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孔渗呈强指数正相关和不对称双峰状分布,平均孔隙度为5.3%,平均渗透率为0.101×10-3 μm2,有效物性下限孔隙度为2.3%、下限渗透率为0.035× 10-3 μm2,渗透率主要受宏孔隙控制;2)平均喉道半径为0.41 μm,平均孔隙半径为135.38μm,原生孔隙空间损失较大,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和孔喉比为储集空间的主控因素,有效喉道体积为渗流能力的主控因素,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工类优质储层、Ⅱ类一般储层和Ⅲ类较差储层;3)储层物性主要受强压实作用、弱胶结作用和弱溶蚀作用控制,初始孔隙度为36.81%,视压实率为71.83%,压实作用减孔量为26.44%,视胶结率为24.50%,胶结作用减孔量为9.02%,视溶蚀率为9.48%,溶蚀作用增孔量为3.49%.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乃至延安气田致密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储层特征盒8段致密气藏延安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异常高压气藏井间连通气井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

    曹建朱亮罗静贾宁...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气藏存在井间干扰时,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计算出每口井的动态储量.针对异常高压有水气藏岩石压缩系数随地层压力衰竭变化,动态储量计算过程涉及参数复杂这一客观现象,运用气藏工程理论,通过优选偏差因子和井底压力折算方法,参考岩心实验数据,分析了岩石累计压缩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了无量纲的压力和产量的物质平衡方程,形成了评价干扰井组总动态储量的新方法.结果表明:1)高压气藏产水气井的井底压力折算应使用基于Gray模型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的误差小于2%;2)相较于有量纲形式的常规物质平衡方程,提出的无量纲压力与无量纲累产气量方程考虑了变岩石压缩系数,描述了不同水侵程度下的理论气井生产动态,拟合实际数据确定目标异常高压气藏参数水侵特征值为0.7;3)运用新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相较于常规方法计算结果精度提升了 14%.新的储量计算方法成功应用于异常高压有水气藏干扰井组,能够指导气藏进一步高效开发.

    高压气藏多井干扰参数优选物质平衡储量评价

    低渗透油藏强化CO2/水交替注入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汤瑞佳陈龙龙江绍静王蓓蕾...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强化低渗透油藏CO2/水交替注入(WAG)驱油效果,针对CO2黏性指进问题,提出了锥形WAG驱和活性水WAG驱2种强化驱油效果的方式.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对比分析了锥形水气比(5∶1~1∶1和1∶1~1∶5)与等比例(1∶1)注入时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基于泡沫性能和界面活性评价结果,优选了强化WAG驱用表面活性剂,通过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活性水强化WAG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锥形WAG驱替时采出程度高于等比例水气比驱替.优选了具有良好起泡性能和低界面张力的L-1表面活性剂,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5%时,泡沫强度达到中等强度,油水界面张力降至2.91×10 2 mN/m;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时,高渗层采出程度提高了 26.82%,以提高洗油效率作用为主;L-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6%时,低渗层采出程度提高了21.48%,以泡沫调驱作用为主.该研究成果为实现低渗透油藏CO2驱油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级差CO2/水交替活性水泡沫采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