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常规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双月刊

非常规油气/Journal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地表连续介质区Q值调查应用研究

    徐凯驰吕景峰裴广平段孟川...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对原始资料进行吸收补偿,需要提高近地表Q模型的精度.针对结构疏松、速度变化快且风化层厚度较大的连续介质近地表对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的问题,开展了品质因子调查、近地表Q建模等方面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井中激发、地表和井底同时接收的双井微测井调查方式,可提高品质因子的精度;2)涵盖了不同风化层速度、厚度且样点数据充分的近地表Q值调查结果保证了 Q-v经验公式的统计规律;3)微测井调查的高精度近地表模型为构建层状近地表Q模型奠定了基础;4)连续介质近地表Q模型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实际近地表Q值的分布规律.以上成果认识,对近地表为连续介质的沙漠、黄土塬等工区提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近地表连续介质Q值调查吸收衰减吸收补偿双井微测井近地表Q模型

    复杂底水气藏水侵动态模拟及应用——以元坝长兴组气藏为例

    张明迪符东宇胡景涛景小燕...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坝长兴组气藏为局部发育隔夹层的条带状生物礁底水气藏,不同气水分布模式下两相渗流机理复杂,水侵动态认识不深入,控水对策制定缺乏理论指导,严重制约了气藏高产稳产.通过设计流体微观渗流实验,分析不同气水分布模式水侵机理,建立隔层型及无隔层型气井水侵早期预警模型,开展气井见水风险评级,形成差异化控水稳气技术对策.研究成果表明:1)气藏隔层发育使得水侵机理呈现显著差异,考虑复杂气水分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水侵动态模拟精度,气井见水时间预测误差可小于10%.2)无隔层型及隔层型2类气水分布模式气井无水采气期的可控因素影响程度由强到弱均为避水高度、生产压差及井筒内径.3)针对无隔层型井区气井,避水高度对气井无水采气期影响趋势与生产压差及井筒内径有显著差异,其影响规模可达另2个因素的3倍以上;隔层型气井无水采气期对于各因素敏感性较无隔层气井显著降低,影响程度变化趋势趋于一致.4)识别气井水侵加剧特征后,应综合考虑底水锥进临界产量及产能来动态调控气井生产压差,延缓水侵速度,元坝气田产水风险井无水采气期平均延长2.3年,控水侵效果显著.以上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元坝气田水侵动态分析及防控对策制定,为同类型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元坝气田底水气藏隔夹层水侵动态模拟控水对策

    水平井缝洞储层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分析

    王磊胡松齐真真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缝洞是碳酸盐岩储集体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正确认识缝洞储层双侧向测井响应规律,对于利用双侧向测井资料准确评价缝洞具有重要作用.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结合COMSOL软件对等效缝洞地层模型进行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井条件下洞穴尺寸、洞穴充填物和基岩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充填洞穴,不同角度过井眼洞穴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响应特征完全一致;2)随着洞穴半径增大,深侧向和浅侧向测井视电阻率值迅速下降,且深侧向电阻率值大于浅侧向的,两者呈明显正差异;3)深侧向和浅侧向测井响应均随基岩电阻率增大而增大;随着洞穴半径增大,浅侧向测井响应随基岩电阻率变化的幅度变小;4)对于双层充填洞穴,深浅双侧向电阻率在填充物界面处受井斜角的影响较大.深侧向电阻率在低阻介质一侧随井斜角增大而增大,在高阻介质一侧随井斜角增大而减小.浅侧向电阻率在高阻介质中随井斜角增大而减小,而在低阻介质中,浅侧向电阻率受洞穴尺寸和井斜角的影响较复杂.水平井条件下,深、浅双侧向电阻率都无法区分不同填充物电阻率,而是反映介于2种填充物电阻率之间的单一介质电阻率.

    水平井缝洞储层双侧向测井数值模拟

    A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储层特征及分类评价

    张红臣穆朋飞张立安李桂仔...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A油田沙三下段混积岩不同类别储层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钻测井、分析化验资料及开发井投产数据,对研究区混积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引入开发井产能评价指数,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三下段同时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滨浅湖混积滩坝沉积体系.2)储集岩类型主要为灰质砂岩、云质砂岩、砂质灰岩和砂质云岩.3)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同时发育溶蚀孔和裂缝;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5.4%,平均渗透率为55.1mD.4)以渗透率、电阻率和碳酸盐含量3个测井参数加权的混积岩储层产能评价指数与开发井初期产能相关性好.产能评价指数大于20,单井初期产能大于110m3/d;产能评价指数为6~20,单井初期产能为40~70m3/d;产能评价指数小于6,单井初期产能小于20m3/d.5)可将储层划分为3类,I类储层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主要分布在混合滩坝相的云质混积区,Ⅱ类储层为中孔、中低渗储层,主要分布在混合滩坝相的灰质混积区,Ⅲ类储层为中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分布在混合滩坝相的泥质混积区.

    储层特征分类评价混积岩沙三下段

    基于构造活动对准南煤田煤层气富集成藏控制的影响分析

    来鹏王虎王一兵李文杰...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查明准南煤田构造活动和构造类型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控制规律,针对成煤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及构造类型进行了刻画和梳理,结果表明:构造活动对煤层气藏具有改造、含气量控制及气藏成因类型调整3大作用.结合准南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认识和高/低含气区构造划分,建立煤层气富集成藏与构造活动和构造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对准南煤层气控制成藏作用的构造运动主要为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具有破坏和重塑的双重效应.构造类型分为褶皱和断裂,其中褶皱构造中向斜构造两翼、轴部及中和面以压应力为主,为高压区,有利于煤层气富集;向斜中和面以下和背斜中和面上部为拉张应力,裂隙较为开放,不利于煤层气成藏.断裂分为张性和压性,张性断裂在煤层气顶板封盖层产生裂隙,不利于煤层气的封存,但有可能作为煤层气运移再成藏的通道;压性断裂是储层圈闭形成的要素,利于煤层气的封存.对构造控制的精准认识,为准南煤田煤层气的评价、选区和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准南煤田煤层气构造活动构造类型富集成藏

    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识别及优选

    赵英龙马小东杨培青王鹏...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扩展新区时存在油层钻遇不稳定及含水率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甜点"识别及优选研究不足.为了更好的开发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更准确的识别和优选油藏"甜点",总结了前人的致密油"甜点"评价方法,从烃源岩厚度、储层砂体厚度、储层物性和构造4个方面对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引入油层综合评价系数F,采用叠置系数法对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进行了识别和优选.取得如下成果:1)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甜点"受烃源岩厚度的影响有先增加再减小趋势,90 m时达到峰值;受储层砂体厚度的影响具有逐渐增加趋势;受储层物性影响具有明显增加趋势;明显不受构造控制;2)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油层综合评价系数F大于64.2时,为Ⅰ类"甜点"区;当F为48.9~64.2时,为Ⅱ类"甜点"区;当F为33.7~48.9时,为Ⅲ类"甜点"区;3)在优选的富县油田长8致密油藏Ⅱ类"甜点"区部署了 10 口探井,7 口获得了工业油流,成功率达到70%,效果显著.该研究成果对同类型的致密油藏"甜点"识别及优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富县油田致密油主控因素"甜点"识别

    珠江口盆地深水气田储层差异及主控因素

    吴文娟戴建文王华宋刚...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珠江口盆地荔湾气区同一深水盆底扇两相邻气田的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因素,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及压汞等分析资料,对2个气田的岩石组分、微观孔隙结构和宏观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沉积及成岩对储层质量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质量宏观上受控于沉积作用,A气田位于扇体远端,粒度较细,分选好;B气田靠近扇根位置,粒度较粗,分选差,粒间充填泥质杂基,沉积组分差异对储层物性有一定影响.2)造成储层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不同埋深影响引起的差异化成岩作用.受深埋藏强压实作用,塑性组分含量高的储层,粒间泥质杂基易挤压变形,降低储层的原生孔隙体积;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多呈丝缕/丝片状充填于粒间和次生孔隙中,导致储层渗透性大幅度降低.研究成果对区域深水盆底扇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指导意义.

    储层质量差异成岩作用深水盆底扇珠江口盆地

    青藏高原黑海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及前景预测

    晁海德徐永锋蔡廷俊李磊...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搞清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黑海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及其资源前景,通过实地勘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和资料二次开发等方式,开展了物源探究、地温统计、水源追索、冻土和储集运移条件的调查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1)物源充足,希里可特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Ⅲ型有机质类型是主要物源,八宝山组烃源岩提供次要物源;2)地温适宜,平均温度为一5~1℃;3)地下水水源较充足,补给源主要是大气水和冰雪融水;4)冻土发育,冻土厚度为10~250 m;5)储集运移条件良好,希里可特组、八宝山组和第四系中的砂岩层,各岩层中发育的裂缝、孔隙以及次级高角度断裂是天然气水合物储集、运移的空间和通道;6)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前景较好,在黑海盆地优选出成藏远景区1处.以上成果认识,对整个东昆仑乃至青藏高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黑海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要素资源前景

    柴西地区中新世致密油藏源储特征及其组合特征

    侯栗丽王兆兵龙国徽袁政莲...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油源储特征及其组合因素研究对发展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中新世致密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心描述、扫描电镜观察及高压压汞实验等手段,结合柴西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重点探究了其烃源岩与储层特征,并分析了源储关系以及致密油藏中源储组合特征.结果表明:1)上干柴沟组烃源岩以泥岩和泥灰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以较差-好烃源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且处于低熟-成熟阶段.2)上干柴沟组致密储层以细砂-粉砂岩为主,物性较差,低孔低渗特点显著,储集空间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隙-微裂隙,属于细微孔喉型储层.3)柴西地区中新世致密油存在低熟原油和成熟原油2类油源,分别来源于上干柴沟组和下干柴沟组烃源岩.上干柴沟组致密油藏源储关系主要为源储互交组合和源储侧交组合,源储互交组合最为发育.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源储互交源储测交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对沉积古环境及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以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焦梦妍袁玉洁王俊吴松涛...
    8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时期发生了火山活动、赫南特冰川事件、海平面波动以及生物大灭绝等多起重大地质事件,对古海洋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以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不同地质事件对古沉积环境和页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火山活动向海洋输入适量的火山灰所释放的营养元素会引起海洋生物迅速繁盛,古海洋生产力升高,保障了有机质的来源,引起的海洋底部缺氧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埋藏保存.而剧烈的火山活动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威胁.此外,火山灰在大气中形成的气溶胶使太阳辐射不到地表,引起气温下降.在赫南特冰期和火山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奥陶纪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有机质大量积累.

    有机质富集黑色页岩地质事件五峰组龙马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