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常规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

双月刊

非常规油气/Journal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递减分析的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

    陈劲松孙晓梦郭莉曹健志...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非常规油气储层渗流特征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对页岩油气井生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给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带来很大的挑战.结合实例,通过分析页岩油气可采量评估主要环节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页岩油气井流动阶段诊断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后续递减分析预测可采量的风险.页岩油气井生产状态的改变,对可采量的影响不容忽视.2)根据在产井产量及可采量预测建立的典型生产曲线,其样本井的合理选取以及可采量的统计对比,直接影响未开发区块可采量的合理性.3)井间压窜干扰对老井和新井的可采量影响较大,需要对井距与压裂规模的匹配性做深入的研究.由于裂缝传导率和有效渗透率均随压力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存在井间干扰等因素,递减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是评价页岩油气可采量的有效方法.

    页岩油气井开发阶段可采量递减分析不确定性

    渤海稠油S油田氮气吞吐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

    刘浩洋郑继龙吴彬彬赵军...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渤海稠油油藏氮气吞吐开发的可行性,开展了渤海S油田注气相态变化室内实验和长岩心氮气吞吐物理模拟实验,对氮气吞吐提高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渤海S油田稠油注入氮气后,饱和压力迅速上升,原油膨胀因子及密度基本无变化;2)通过长岩心装置对S油田开展4个轮次吞吐实验,可提高采收率24.42%,而且产油量主要在前3个吞吐周期;3)原油黏度越低,储层渗透率越大,生产压力越低,氮气吞吐效果越好.因此,实施氮气吞吐时,可通过改善储层渗透率,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力来提高吞吐效率.该认识对海上稠油油田注气吞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渤海稠油氮气吞吐相态特征采收率吞吐效果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的超低渗透油藏注采参数优化

    田亚飞谢启超尚教辉阎浩...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区块L油藏是一个典型的低孔-超低渗透油藏,其非线性渗流特征明显,储层应力敏感性强,注采井间难以建立有效驱替,且由于储层隔夹层发育,注采参数与井网系统匹配不够合理,进一步加剧了油藏开发难度.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隔夹层发育的精细油藏数值模型,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的基础上,量化了其对产能的不利影响,同时优化得到了 1套与井网系统匹配性更好的注采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初期启动压力梯度与应力敏感对产能的影响较大,且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的影响程度大于应力敏感,而在开发后期,油井含水率上升成为了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2)对于井网系统,当注水强度为1.94 m3/d·m,超前注入时机为9个月,合理单井超前注水量约为5 600 m3,超前注水压力保持水平为132%时,目标油藏可以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成果为L油藏及同类型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方法技术借鉴.

    注采参数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超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

    杏子川油田王家湾区注水管线结垢及阻垢剂优选

    王苗苗韩龙飞艾先婷王祎璠...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水开发是油田常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方式之一,但注入水经过联合站处理后,经注水站输送至各个配水间及单井井口的过程中,注水管线结垢堵塞严重,呈现出管线有效内径减小,流体输送效率降低,注入压力升高等系列现象.为解决该问题,以杏子川油田某联合站沿程注水管垢为研究对象,运用X射线衍射仪确定垢样类型,结合注水工艺中不同节点的污水水样与配伍性实验,分析引起管线结垢的原因,针对结垢特征,通过静态阻垢法开展了阻垢剂优选与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长2层产出的回注水含有大量的Ca2+和HCO3-,自身存在严重的结垢趋势;同时,若水处理后悬浮物含量不达标,则会与CaCO3沉淀相互作用,形成以CaCO3为主、含有少量SiO2和硅酸盐的垢物.通过实验优选出绿色环保的聚合物类阻垢剂并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在阻垢剂浓度为60 mg/L时,现场注入水的阻垢率达到91.62%,据此给出阻垢剂现场加药措施,有效解决了油田水质结垢的问题,也为同类型油田回注水管线现场防垢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注入水管线结垢碳酸钙垢阻垢剂阻垢效果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7储层岩石力学特征

    齐宏鹏高攀明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起油田长7致密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23 口详探井试油获工业油流.因该地区尚未规模开发,储层改造可借鉴资料不多,尤其是储层岩石力学特征有待试验和分析.利用多 口探井的常规和密闭取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荧光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仪、岩石硬度测定仪、抗拉强度试验装置、单轴及三轴强度试验装置以及Kaiser效应声发射法等仪器和技术,开展了储层特征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1)储层致密,呈特低孔渗特征,主要孔隙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2)储层岩石为亲油性,储层具有较弱的速敏性和酸敏性,中等偏弱的水敏性、盐敏性及碱敏性特征;3)岩石硬度类别为硬,砂泥互层的抗拉强度大于纯砂岩抗拉强度;4)围压增大,轴向和径向压力增大,储层以水平主应力为主.实验结果对储层的储量计算、开发方案编制及体积压裂等作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吴起油田长7储层特征岩石力学

    基于裂缝分形的气/水压裂裂缝起裂扩展对比分析

    石俊张翔杨俊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气/液压裂裂缝起裂扩展的差别与内在影响因素,设计了基于砂岩和页岩岩心的清水和氮气压裂实验,通过流体渗流规律和裂缝分形效应对破裂压力和裂缝形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注入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渗透量与氮气渗透半径和清水渗透半径的比值(RN2/R水)呈负相关;渗透量相同的情况下,注入压力与RN2/R水呈正相关.2)岩石颗粒尺寸相同的情况下,气/液压裂裂缝分形维数差值与气/液压裂下岩石抗拉强度的比值(σt气/σt液)呈负相关,即颗粒尺寸越大,σt气/σt液逐渐增加至常数.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气体的低黏度和高压缩性,气体的渗透半径远高于液体,加强了对孔隙压力的影响;2)气体侵入裂隙尺寸远小于液体侵入裂隙,其压裂裂缝分形维数更大,显著降低岩石抗拉强度.因此建议在压裂工程中,特别是采用气体压裂时,要考虑裂缝分形维数,以降低地层破裂压力理论计算值.

    氮气压裂裂缝扩展渗透距离破裂压力分形维数

    缝网压裂导流能力实验研究——以华池区长7致密砂岩为例

    向九洲肖晖王鸿森何天喜...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搞清华池区长7层位缝网导流能力变化规律,针对缝网多级裂缝和多尺度裂缝的问题,开展了缝网表征、支撑缝宽与铺砂浓度模型建立、多尺度裂缝支撑剂参数选择以及导流能力实验等方面工作.结果表明:1)树状缝网由于自相似性,在缝网多级裂缝表征和理论研究上较为方便;2)在树状缝网树分支为2条件下,基于多尺度裂缝缝宽特性,得到主裂缝支撑剂目数下限为40/70目、铺砂浓度上限为7.5 kg/m2,次级裂缝支撑剂目数下限为70/120目、铺砂浓度上限为5.0 kg/m2,微裂缝支撑剂目数下限为70/120目、铺砂浓度上限为3.0 kg/m2;3)在主裂缝、次级裂缝和微裂缝铺砂浓度均提高2.0 kg/m2条件下,主裂缝导流能力提高1.3倍,次级裂缝导流能力提高1.6倍,微裂缝导流能力提高4倍,说明提高铺砂浓度对于增加次生裂缝导流能力更有效;4)铺砂浓度、支撑剂目数及闭合压力与填充缝宽实验结果说明,铺砂浓度是填充缝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上成果认识,对于现场缝网压裂的支撑剂参数选择以及提高缝网导流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复杂缝网导流能力树状缝网铺砂浓度支撑缝宽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工程工艺技术

    133页

    非常规油气 总目次 2024年第11卷

    后插1-后插3,封3页